连任后的普京,在把内阁组成事务安顿好后,便乘坐专机来华访问了。据俄方媒体表示,此次普京到访,

要和中方谈论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经贸、军事、安全以及能源合作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总统普京和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

要在如此多的领域内谈合作,自然代表团规模也不会小。据俄官方通告显示,

此次普京访华几乎是把新组成的大半个政府都带来了,

比如说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5名副总理、央行行长、财长、经济部长、资源部长等等。

在俄方的政治体制下,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对应的负责人,来华访问时也将由俄方对应领域的负责人,同中方人员展开商谈,这种方式,将使得中俄两国能在短时间内,在各领域达成尽可能多的合作。

然而这次,

普京在来华访问期间,却没有带上自家掌管能源的巨头。

日前外媒就表示,在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背景下,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代表,却并未跟随普京参加在中国的会谈。

要知道,这家公司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其所拥有的天然气储量,占了全球的15%,通过和各国的能源往来,这家公司目前所拥有的员工达到了49万,

甚至一度还被称为是“国中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访华)

更加不同寻常的是,

这位没来中国的俄气代表,在同一时间内被派到了伊朗进行访问。

据俄媒报道,日前俄气公司负责人阿列克谢·米勒已经率团抵达伊朗,并同伊朗的第一副总统莫赫贝尔,就能源领域的合作展开了探讨。此外,

其还会见了伊朗的石油部长、国家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等等。

从双方发表的声明可以看出,此次会谈主要还是围绕两国在去年达成的一份协议进行的。

这份协议总价值达到了400亿美元,当前已经结束了谈判,进入到了落实阶段。

按照协议,未来俄罗斯和伊朗将会在能源领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开发伊朗的油气田、同伊朗进行天然气和石油产品的交换、实施各种类型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等。

要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便将发展方向对准了东方市场,能源出口更是如此,甚至亚洲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了俄方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了。但在当下普京访华的关键时刻,

为何却派能源巨头到访伊朗,而不是中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溪管道被炸)

事实上,俄方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石油行业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不久前,俄财政部门就表示,俄罗斯石油类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4.3%,达到了450亿美元。且过去四个月时间里,俄方与石油相关的业务税收,已经上涨到了1.053兆卢布,同比此前翻了两倍多。

但是,俄气出口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据该公司财务报告显示,去年公司的亏损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

是该公司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亏损。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又有两点原因。

首先就是北溪管道被炸,

大大削弱了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天然气出口能力。据统计,过去一年里,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天然气出口量几乎是减了半。

其次,就是俄方向亚洲方向的输气管道不够用。

和石油运输可以通过油轮、管道甚至是铁路和卡车运输不同,天然气的运输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极大,一是可以转变为液化天然气,通过特制船只运送,二就是通过管道运输。

所以,即使俄方把方向转向东方了,但实际上现成可用的管道还是非常少,这就导致在去年,俄方能给中方输送的天然气,就只有220亿立方米,远少于此前俄方出口到欧洲的数量。此外,

俄方虽然和中方启动了新管道的建设,但是因为各种问题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然气管道建设)

而伊朗这个国家,位于亚洲的西部,和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接壤,同时邻近印度洋,具备向亚洲和欧洲,甚至非洲市场输送天然气的地理优势。

所以俄罗斯通过与伊朗的合作,就可以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拓展其天然气出口的地理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俄方填补利润缺口。

总之,如今俄方找上伊朗寻求合作,就是有意在天然气出口上,寻求另一条道路,来弥补中方还尚且补不上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