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盛夏。

二战的硝烟,仍未完全散去。

德国早已在同年5月投降,而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已岌岌可危,即将全面崩溃。

然而,顽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仍旧视死如归,岿然不渝。

8月7日,杜鲁门严正声明:

“7月26日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民众免遭彻底的毁灭,但他们的领导人物迅速拒绝了。如果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从天而降。”

可这一消息,竟也被日本政府封锁了。

从军部、政府人员到普通日本人,无一得知。

杜鲁门总统和军方高层人员,对于减少双方伤亡、尽快结束战争、赢得战后主导权格局。

在日本投下人类史上第一枚战略性原子弹。

以此迫使战火加速结束。

“小男孩”——第一枚战争性原子弹

8月6日凌晨2点45分。

一架编号82号的B-29重型轰炸机。

从位于马绍尔群岛的提尼安空军基地,缓缓起飞,机组共12人。

机舱内“小男孩”——第一枚战争性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可怕的杀伤性武器,就这样被搭载上了飞机。

飞机飞离后不久,引爆组就开始了为这枚特殊炸弹的“最后一程”做准备。

机舱内一片肃杀。

每一个人的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差池。

时间流逝,飞机一点点向日本本土靠近。

在距离日本海岸仅一小时二十分钟的距离时。

引爆组里的杰普森,拔出了“小男孩”外壳上三枚绿色的保险插头,换上了代表“解除保险”的红色插头。

就这样,人类史上首枚实战原子弹,彻底做好了引爆准备。

只等待着投掷的那一刻降临。

一声引爆指令

广岛当日,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9点14分17秒,一声引爆指令在机舱内下达。

所有人的目光,随即转向舷窗外的视准仪。

那反射着耀眼阳光的小小装置,正徐徐对准了远方某座桥梁的正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机翼轻微的晃动,自动投弹装置被精准启动。

“小男孩”从舱门缓缓滑出。

划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坠向了广岛市中心。

飞机立即加足马力,发动机轰鸣作响,全速飞离目标区域。

机身在强劲的推力下颤栗不已,视野外的一切也变作了一片模糊的色块。

转眼间,飞机的时速,已达到每小时350英里。

急剧拉开与目标地带的距离。

就在它们拐离的45秒钟后,广岛上空骤然出现了一个足径约150米的巨大火球。

灼热的温度高达三四千度,足以将一切人和物在瞬间化为灰烬。

滚滚浓烟自地面腾起,迅速凝聚成一团巨大、狰狞的蘑菇云,缓缓扩散向八面云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仅仅只发生在弹指一挥间。

转眼之际,广岛就从一座宁静祥和的城市,瞬间化作了人间炼狱。

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5000吨常规炸药同时爆燃。

它仿佛是黑夜中最耀眼的一道闪电,瞬间燃尽了广岛整个市中心的一切。

在半径500米的中心区域,一切生命和建筑物全部被夷为平地。

旋即,滚滚浓烟开始在空中腾卷、蔓延,遮蔽了阳光。

广岛市中心一片黑暗,到处是断壁残垣和焦灼的气息。

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武器,在这一刻终于释放了它前所未有的毁灭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心地带的热浪,滚滚而来。

地表温度,骤然飙升至惊人的3000-4000摄氏度!

这股恐怖的热量,仿佛将一切生命和非生命之物瞬间熔毁,化为齑粉。

离爆心越远,余热虽有所减弱,却也同样令人心悚。

即便是在1200米外的区域,此刻地表温度仍高达1600摄氏度

这已经足以将任何事物融化。

广岛市区内,距爆心4000英尺的区域内,连屋顶的瓦片,都被突如其来的闪光高温瞬间融化。

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一般。

爆炸发生之前,整个广岛市区内,曾矗立着76327栋房屋建筑。

整整91.9%的民居和公共建筑,在瞬息之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惨烈的,则是平民伤亡。

在核爆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

广岛市区内至少有7万人当场死亡,另有8万人在爆炸的冲击波和余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灼伤。

不少人的肌肤,已被高热烧得焦黑。

所有的毛发,也尽数被熏蚀掉了。

许多家庭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父母与孩子失散,亲人永别。

广岛至此沦为一座死城,生命的气息被彻底扼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处都是,哀号呻吟和临终的喘息。

夹杂着火光的爆裂声,此起彼伏。

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火海的熊熊燃烧,再无半点生机可言。

这一切都在转眼之间发生,却又如此令人呼吸一滞。

580米

当时为了在广岛造成最大破坏。

美国科学家们反复计算,终于确定原子弹“小男孩“的最佳爆炸高度为580米。

他们选择这个高度,是因为在离地面580米左右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击波会先与地面发生反射,产生的能量,将比直接在地面或更高空中爆炸时,更加具有破坏性。

为了精准实现这一目标。

他们在弹体内集成了多个测量系统,分三个阶段运作:

第一,在投放后的15秒内,炸弹无法爆炸,确保有足够时间上升到预定高度;

第二,直到达到2000米以上的高空,测量气压的装置才允许爆炸发生,避免过早引爆;

第三,集成在弹体的四个雷达实时监测与地面的距离,一旦至少两个雷达确认达到580米,整个系统就会被触发,引发毁天灭地的爆炸。

这套精密的测量机制,最终按部就班地运转起来。

日本的行经,配的上它的苦难

原子弹,在广岛城爆炸的那一刻。

瞬间释放出了恐怖的热量和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灼热的火球,将一切生命和建筑物化为飞灰,而那无处不在的射线,更是像无形的剧毒蛇一般,在静静渗透、潜伏

最先显露出症状的,是那些孩子。

爆炸后不久,他们开始接连出现四肢乏力、贫血、发烧等症状。

一开始,人们并未太在意,只以为是受了惊吓和创伤所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情况越发严峻。

一批接着一批的儿童,开始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症状。

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性辐射所侵蚀。

在爆炸发生后的第一年里,广岛地区超过2.4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出患有这种谜一般的“辐射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无形却致命的辐射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数据显示,仅在爆炸后的十年间,广岛地区就死于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4万。

不过,日本的行经,配的上它的苦难。

正如美国飞行员所言:“原子弹下无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