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飞龙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收录讲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我不爱凑热闹,很少出门,也不大爱出门。大而言之,没有出过国门;小而言之,所居小区的大门,除了去买些日常生活用品,平日也很少迈出。这次蒙幸文协组织去柴桑区新合、新塘、狮子乡等地采风,于我来说,也算是一次“远门”之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濂溪区散文作家柴桑水库采风活动

若为好游之徒,我有多次机会去访新合、新塘、狮子等地,因为它们都紧挨着我岳父所住的岷山。我每次去岷山的时候,只要将车稍绕一段行程,就可以一览他们的形容和神韵。遗憾的是每次与它们都只是擦肩而过,默然惆怅。回来后,心里却想大概是缘分未至吧。我相信缘分,世上万物皆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人与人,人与物都离不开这个缘。缘聚缘散,天意使然。

先到新合乡。大巴从濂溪区出发,沿着八里湖大道,进入沙阎公路,便到了柴桑区境内,穿过沙河闹市,一路西行,伴随着蚂蚁河溯流而上,便到了新合。

在我的想象里,新合、新塘、狮子仍然是贫穷落后的苦寒之地,尘土飞扬的土路,低矮简陋的农舍,衣衫褴褛的农夫。直到此行结束时,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和想象,深深震撼我那可怜孤陋的情愫,惊叹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雄伟和壮阔!我甚至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一路走来,落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沥青公路和水泥乡村大路。水泥路不仅铺到每户农家的门前,而且连贯到田间地头。更让我讶然和羡慕的是农家屋舍和门前开着鲜花的小院,虽少见林立的高楼,但家家屋舍俨然别致,白墙红瓦,错落宁静,颇具浓郁的乡村味道。而我接触的乡民们,也个个是衣着光鲜,朴实好客,不吝拿出家里的好烟好茶来款待我们,奉我们为贵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徐燕萍

蚂蚁河让我喜欢,宽阔,明亮,河水清冽,河床里长着水草,开着野花,一头头硕壮的黄牛忙完了农活,此刻正在河床的草海里出没,它们低着头,偶有抬头,望了我们一眼,不吭声,却摇着尾巴。

在一处乡村路上,我们也遇上一群黄牛,本以为它们会慢吞吞地不给我们让道,或发一发牛脾气,没想到它们的素质是那么好,竟一路小跑地留出道来,让我们通过。我们望着路旁的黄牛,司机却说:“牛比人快活,一头公牛可以同时找几个老婆。”大家笑了,也不接茬,毕竟车上有几位年轻的美女。当然男人听了,内心是激荡的。

明明是宽敞的河流,却偏偏冠以蚂蚁之名,这只能说明蚂蚁河谦恭,低调,踏实,也接地气,像这里的庄稼人,不像有的地方起名,原本极普通的一隅,非要起个高大上的名字,生怕别人记不住,屈了自己,结果却让人贻笑,成了话柄。

中巴一路上行,直接开到新合境内的螺山水库高高的大坝上。螺山水库以及我们接下来参观的岷山水库和朗山水库,皆在两山之间截流横断,蓄水行洪,确保旱时有水,涝时不淹。据此行的组织人王品科老先生讲,螺山水库、岷山水库、朗山水库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成,当时是举全县之力,全凭着大家锹挖肩扛,一担担垒起夯成的。修建水库一般在寒冬腊月,可见其难度和强度,精神和毅力。王老先生是狮子乡的当地人,他清晰地记得,当年修建朗山水库时,他只有六七岁,他的娘就在水库的工地上,他每天要步行三四公里的崎岖小路给娘送饭。他说,现在想来都要流泪,母亲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徐燕萍

伫立在螺蛳水库的大坝上,一旁清澄粼粼的库水,一旁是景色如画的田畴阡陌。起先凭目及以为水面不大,后来当地的村民介绍,螺山水库呈筲箕形状,口小肚子大,且狭长,全长七华里,当地人叫七里冲。我听了自惭形秽,真应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螺山水库下来,随后来到一处青蛙养殖基地。人未到,便听蛙声一片,好像这些青蛙知晓我们要来,便以这种方式大张旗鼓地迎迓我们,感觉很亲切。我有很多年没有见到些自由的青蛙了,除了在菜市场,见到那些囚禁于网兜里的青蛙,听到它们的哀鸣之外,再也没有在田间里见过青蛙了。我所居住的七里湖,三十多年前,我还经常在初夏雨霁的晚上出来抓青蛙,一晚上可以抓到二三十公斤以上。那时候还没有禁抓青蛙的条令,青蛙抓回后就贱卖了。

走进青蛙养殖基地园内,蛙声就更沸腾了,它们一点也不感觉累。而我们却日晒得汗流浃背。我想若是到了晚上,这青蛙的喧豗之声在这形似音箱的山峦,要回荡到多远哩?

去岷山水库。岷山水库地处新塘乡和岷山乡交界。依然是可将中巴开上大坝上。我们围着水库走了一段路程,就下来了。接着赶到朗山水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徐燕萍

朗山水库处在狮子山乡境内。我第一听到狮子山乡这名子是在四十年前,因为当年在狮子山发现了狮子洞。我去的时候,还处在开发初期阶段,看后觉得平淡无味。其实狮子山更出名的是产石头和石灰。改革开放后出现建房热潮,建房离不开石头打地基,更需要石灰作原料。我家建房时,我雇了一辆卡车去狮子山买石头,一百块钱一卡车。一路上,尘土飞扬,大车小辆都载着满满的石头,两车交汇,看不见对面车上的驾驶员。

中午在新合乡镇上吃饭。主打的菜是豆参煮鱼。新合的豆参远近闻名,很有特色,行销各地,现在新合把豆参作为一项产业。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做豆参。这几年过年,家里的豆参是少不了的,有人送的,也有自己买的。

新合的女子也好看,豆参是豆腐做的,女子也好像也是豆腐做的。

2024.5.18

【作者简介】

陈飞龙,生于1964年,九江人。现居八里湖畔。创作散文多年。

【编后记】

看来陈老师的确是很少出门。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可谓旧貌换新颜,其改变是全国范围的,想象中的贫穷落后的农村,至少在表面上已不复存在了。几年前当我在西藏最偏僻荒凉,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里,看到标准的健身器材和场地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海拔5000米要经常这么大口呼吸),从那以后就见惯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浔阳叙话

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