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尾声,国民党败局已成,数百万国民党大军及家属究竟该何去何从,成了困扰在蒋介石心头最大的问题。

关键时刻,白崇禧站出来对他说道:“大陆已然不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另谋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当时是如何回复的?为什么他没有带着国军去越南?

白崇禧和蒋介石保持着亦敌亦友的关系,为了利益,两人曾多次联手,也曾针锋相对。蒋介石一直都很欣赏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却又忌惮他桂系的出身,不肯重用白崇禧。

当时摆在白崇禧面前有3个选择,一个是投诚起义,加入共产党。白崇禧担心共产党秋后算账,亦或是出于对中共的愧疚,尽管手下不少桂系将领都选择了起义,白崇禧却依旧选择跟随蒋介石。

除了起义和跟随蒋介石以外,白崇禧也可以孤身一人去香港、美国生活,就算去国外,也总比跟着蒋介石受窝囊气好。蒋介石心胸狭窄,锱铢必较,白崇禧曾经和他作对过,蒋介石一定不会放过他。

明知这样的下场,白崇禧依旧去了台湾,他的部下猜测,大概是白崇禧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他太想在历史上占得一席之地,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消失在政治中央。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桂系最想看到的,但白崇禧并没有觉得多开心。

李宗仁上台后,一直在促进国共和谈,毛主席主动开出条件,只要白崇禧愿意加入人民阵营,直接给他30万大军,喜欢带兵打仗就让他带个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败军之将能得到军权已是难得,毛主席一挥手就是30万大军,可见主席和党中央对白崇禧的重视和尊敬。

可惜白崇禧不稀罕这30万大军, 不仅不配合和谈,还在背后给蒋介石出谋划策。

当时蒋介石想要退到四川盆地,勾结当地的土匪武装,利用地形优势和解放军打游击,伺机东山再起。

白崇禧对蒋介石的这个计划既赞成又不赞成,他推荐孙元良、罗广文等四川将领领导当地土匪武装和解放军打游击。

这个建议相当离谱,孙元良是出了名的“逃跑系将领”,罗广文在军中向来不得民心,把这几个人留下,一没有群众和部队支持,二没有顽强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别说反击了,自保都困难。

同时,白崇禧并不支持蒋介石带领大军退守四川,他认为国民党大军应该退入越南,剿灭胡志明,将这个“法国人的后花园”,变成“中国人的后花园”。

白崇禧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单纯,别人不说,蒋介石第一个不答应。

蒋介石能站到权力中央,离不开西方势力的扶持,因此他格外注重和这些西方大国打好交道,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得罪法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虽然对白崇禧心生不满,但无人可用的蒋介石还是将白崇禧的想法告诉了顾祝同,以示对白崇禧的重视。

蒋介石去了台湾,抱稳美国人的大腿后,一脚就踢开了失去利用价值的白崇禧,这也非常符合蒋介石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