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总统莱希的飞机“硬着陆”了,震惊世界,成了今天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舆论事件。

有网友说,堂堂一国总统,坐敌对国的老式飞机,还是48年前购置的。

今天中午实锤了:莱希遇难。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伊朗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20日消息称,伊朗政府内阁就伊朗总统莱希等人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一事发表声明:对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的罹难表示哀悼,将举行特别会议,宣布莱希等人的葬礼安排。

伊朗政府内阁的声明没有提及总统专机失事原因。

哈梅内伊:伊朗将进行为期5天的公共哀悼。

有网友惊呼:前有斯洛伐克总理被暗杀,沙特也传出刺杀消息,武契奇也收到威胁警告,现在伊朗总统坠机,元首们也不安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上,伊朗人疑似眉开眼笑放烟花庆祝了。

这也不奇怪。莱西在伊朗政坛,属强硬、保守派,特别是他反对女性权利,被伊朗女人恨之入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有一个绰号叫“德黑兰屠夫”,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上世纪80年代,莱希担任检察官时期,搞出了臭名昭著的“5分钟判决”。即从起诉到宣判只需5分钟。多少人死于无辜,无法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莱希当选总统。

莱西当选总统后,政教合一,严惩着装、思想不健康的女性,对反政府抗议活动更是血腥镇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总统”,莱西治下的伊朗物价飞涨,国内矛盾尖锐,精英们纷纷离开。

为表达不满,在世界杯上,伊朗男足拒唱伊朗国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评论说,莱西是一个合格的神棍和不合格的总统。

伊朗,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8500万,石油储量1580亿桶,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几十年与美国对抗,一直受到美国的制裁,2022年伊朗的GDP才3522亿美元,人均4110美元。

伊朗,也有他们的高光时刻。

60年代中期到1977年,伊朗是亚洲第四经济强国,GDP总量仅次于日本、中国大陆和印度,占全球GDP总量的1.1%。

别忘了,伊朗人口才数千万!伊朗当年人均GDP为2325美元,位居全世界第44名,比葡萄牙、台湾、韩国等经济体还高,是当时中国的人均12倍左右,妥妥的世界高收入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的一场“伊斯兰革命”,这一切不复存在。

1979年,霍梅尼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成了伊斯兰革命最高领袖,确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象征着“腐朽文化”的可口可乐、麦当劳、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等,不复存在。

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钳制着人们的思维和逻辑,直到今天。

回到莱希遇难事件。

世界聚焦的关键点有两个:谁干的、对已经乱成“一锅粥”的中东局势有何影响。

谁干的?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中存在谋杀行为”。

以色列更是冷嘲热讽:“友情提示,在浓雾中驾驶直升机并不安全,同时让总统和外交部长乘坐一架直升机也不是特别明智”。

美西乐于看到莱希死是事实,认为莱希的死亡可能导致伊朗领导层的混乱,使该国陷入哈梅内伊接任者的“新竞争”,这种动荡的结果将会影响该国未来几十年的政治走向。

以色列也高兴,没有伊朗支持,哈马斯敢攻击以色列音乐会现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年63岁的莱希在伊朗公认是接替哈梅内伊的头号人选,他不仅支持哈马斯,还资助黎巴嫩、伊拉克和也门的民兵。

伊朗和这些中东势力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美反

伊朗不仅是“反美反以斗士”,还是领头羊。

简中互联网“顺理成章”认为罪魁祸首就是美国或者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极端的猜疑评论还是少数。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新闻评论区下面的评论,加V的网友们齐刷刷高呼“世界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声响分贝之高,真实之强大,令人震撼!

仔细观察留言区雷同的评论,几乎出现在同一时间段,而且参与口号式评论的网友大都是加V用户。这是一个异常难见的景观,整齐划一犹如阅兵方阵。

这些口号令人遐想:莱希的飞机失事遇难,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无论他是总统还是平民,他的不幸咋成了世界不和平了呢?

网友“大漠鱼”在“市井镜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按照这个逻辑,在这些人的内心,已经将莱希总统遭遇的这场空难定义为反对势力所为。

简中网友们对莱希有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莱希是老朋友了。一年前还在访华,还是“北大名誉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痛失了一位“名誉教授”。

但有感情归有感情,基本的事实还是要尊重的。

有网友认为,是哈梅内伊搞了莱希:另外两架直升机安全返航就足以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由是:伊朗在搞“软着陆”,就是有转向的意向,和美国人在秘密商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旭峰域“认为,哈梅内伊虽然表面上没反对莱希和美国人拉拉扯扯,但不排除哈梅内伊可以先“同意”或者指示莱西去和谈,然后翻手搞了他,以此斩断伊朗转向的路。

伊朗转向了,神权也就没了,“精神领袖”也就成了一个空头衔。

还有,莱希这次去,是和阿塞拜疆改善关系的,也有转向的味道,哈梅内伊也是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希是真正意义上的总统吗?

总统民选,这是我们的基本认知。伊朗虽然弄了个“总统”去民选,但最终说了算的,还是“总统”之上的哈梅内伊,“宗教精神领袖”,这个老百姓不能选。没有他的点头,总统的选举和任命都得搁浅。

在伊朗,“总统”,只是宗教领袖的一个打工仔,并不代表国家权力。伊朗还不是“君主立宪”,本质上还是独裁专制。在中东,真正的“君主立宪”国家是沙特。

莱希遇难后,哈梅内伊连续两次在推特发帖,都用到了“仆人”的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仆人”称谓是宗教语言,但他又不同于欧洲教皇,仅限于宗教,哈梅内伊对“世俗”也非常感兴趣。

还有网友认为,莱希之死是内部竞争对手干的。

哈梅内伊现在已经85岁高龄,且疾病缠身,指定接班人是当务之急。

外界公认的接班人有两个,除了呼声最高的遇难总统莱希,另一位公认的接班人叫马吉塔巴。

重点是:马吉塔巴是哈梅内伊的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吉塔巴跟他父亲一样,坚定维护政教合一,是伊朗革命卫队的领导人。

莱希挂了,最有可能当总统接班哈梅内伊的就是他。

网友们说,谁是最大的得利者,谁的嫌疑最大。

除了马吉塔巴,伊朗舆论界还有人指伊朗前总统鲁哈尼也可能脱不了关系。

理由是鲁哈尼算是温和派,在任期间与美国达成了核问题协议。莱希上台后,推翻了他之前的政策,继续与美国进行对抗。干掉莱希,鲁哈尼有可能卷土重来。

以上是社交媒体的一些猜测,不构成本号立场。

莱希的失事遇难,无非内部、外部,或者是纯粹意外,天气、机械故障等。

但真相只有一个。

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真相。

真相是什么,有没有真相,都不重要了。

我迷惑的是,为什么此类“争权夺利猜想”大多数发生在专权国家或者伪民选国家,真正民选制国家大多数元首可以不需要卫队去坐公交车去菜市场买菜去街头吃小吃。

至于对中东局势有何影响,改天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