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数据局举办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对于未来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表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考虑包括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核心任务,培育形成数字中国建设内在动能,展示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效。

陈荣辉指出,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各地方的创新实践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智慧城市从建设各类独立的“点状”信息化系统,到各部门依据管理职能提供“条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再到逐步探索推进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面上”集成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在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比如,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数据要素潜能尚未充分发掘、建设运营长效机制仍不健全等等,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与此同时,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深度、广度边界持续拓展,模式深刻调整,驱动力从以技术驱动为主,向数据资源贯通、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制度创新协同驱动转变;发展模式从条块分割、单点突破向一体推进、协同发展转变;治理服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服务模式从人人交互向人机协同转变;发展范围从城市内部数字化提升,向城乡统筹、区域协同转变。

“为顺应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指导意见》,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陈荣辉表示。

创新运营运维模式,探索建立预算和考核机制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在回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考虑到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问题由来已久,建成即落后、上线即淘汰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要从制度上重点考虑,通过探索建立以问题解决度、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前谋划运营重点,通过一体化规划、专业化建设,取得人民满意的运营成效。

陆冬森指出,国家数据局对我国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针对运营运维缺乏可持续性等不足,《指导意见》从三方面提出创新运营运维模式的工作方向,一是在运营体系上,要加快建立数据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的立体化运营体系。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让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要将数据作为智慧城市运营的关键要素。

二是在运营机制上,要打造多元共建的生态圈。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三是在运维方式上,要推动形成统一规范的运维体系。在制度要求、管理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形成一体化、规范化的智慧城市运维体系,逐步推动“烟囱式碎片化运维”向“整体化运维”转变。

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

《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全域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此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表示,“全域数字化转型”,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做好三个“全”。一是“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二是“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三是“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在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其一是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实践,发挥城市数据丰富、场景集中等优势,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落地,以制度创新支撑保障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

其二是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推动建立完善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加强数据质量评估评价,统筹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其三是丰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以构建数据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数据协同化、融合化应用,形成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业务场景,全面赋能城市数字经济、产城融合、精细治理、普惠服务、绿色宜居、安全韧性发展。

其四是健全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探索打造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高速数据网等技术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为数据采存算管用提供安全保障,打通数据共享流通利用堵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