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5月5日,一场特殊的活动,在耶路撒冷举行。

烛光缭绕,人们齐聚一堂,为二战中不幸丧生的犹太人祈福。然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句话,却打破了会场原本的宁静,引发热议。

内塔尼亚胡声声控诉,称二战时期,在犹太人遭遇灭顶之灾时,全世界都抛弃了犹太人!

一颗石激起千层浪,在舆论声中,历史的真相也逐渐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狂妄言论:孤独的犹太人

二战中,犹太人确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当年,希特勒为了屠杀犹太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时隔多年,这种伤痛依旧萦绕在犹太人心头。

世界从未否认过犹太人在二战中的艰难,可近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番话,却让犹太人陷入了舆论漩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纷争,发生于5月5日晚。

当时,亚德瓦西姆大屠杀纪念馆内人头攒动,一场特殊的纪念仪式,正在耶路撒冷举行。

这场仪式,专门为二战中遇难的犹太人而举办,以色列高官纷纷出席。

身为以色列的实际话事人,总理内塔尼亚胡吸引了最多的目光。

众人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常规的哀悼活动。他们万万没想到,内塔尼亚胡用几句话,便将哀悼变为指责,而他谩骂的对象,竟然是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塔尼亚胡说,八十年前,犹太民族曾遭遇了灭顶之灾。很明显,他在说二战中那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是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但紧接着,内塔尼亚胡话锋一转,语调严厉的呵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犹太人伸出援手!”

此言一出,世界哗然。

其实,结合当今国际局势,内塔尼亚胡这句话的深意很好理解。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战火正浓,为了阻挡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甚至已经有些“走火入魔”。加沙地带的混乱,令全世界为之揪心,因此,不少国家仗义执言,纷纷谴责以色列。

——这个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民族,正在掀起新的战火,妄图毁灭一切反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关键时刻,内塔尼亚胡身为国家的掌舵人,自然要站出来稳定民心。换言之,他必须斩钉截铁地告诉以色列民众:犹太人没有做错!

因此,内塔尼亚胡的言外之意昭然若揭。二战时,世界曾辜负过犹太人,将犹太人推入了“深渊”,这是世界欠犹太人的债。

犹太人如今所做的一切,可被视为一种合理合法的报复。

说白了,利用二战时犹太人的苦痛,来煽动民族情绪,操控政治,推动战争继续,就是内塔尼亚胡的如意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内塔尼亚胡所言,是否属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之光:犹太人来华

其实,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二战中,不仅有人性的罪恶,也有人性至真至纯的光辉。犹太人的确遭到了迫害,但是,这个民族并未被世界抛弃,不少国家的善良民众,都曾向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

在这之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上世纪30年代,曾有大批犹太难民远渡重洋,踏上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土地,寻求新的生机。据统计,从1939年开始,犹太难民以每周1000人的速度涌向上海。巅峰时期,总人数甚至突破了两万五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太人之所以选择中国,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二战时期的欧洲并不安全。

尽管中国也遭到了侵略,但日本对犹太人的仇恨,明显没有德国人浓烈。

1935年,德国便通过了“纽伦堡法案”,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资格,为后续残忍的大屠杀埋下伏笔。

在十年时间里,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毒手。灾难降临,犹太人的第一反应是逃往欧洲各国。

但是,德国很快宣布,只要敢收留犹太人的地方,就会被德军的铁蹄所践踏,因此,欧洲各国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政治上的压力外,欧洲各国还面临着经济负担。席卷全欧洲的经济危机,令这些国家不堪重负,没有余力再援助难民,被迫无奈向犹太人关上了国门。于是,犹太人只能另谋生路,将目光转向东方。

第二,中国文化特殊,会给予犹太人最大的包容。

相比欧洲、相比宗教,中国人更相信儒家的入世理论。因此,中国与犹太文化从根源上没有任何冲突。在欧洲,犹太人会因为信仰问题而被排斥,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几乎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非没有宗教,而是能平等地包容各种宗教。从古代开始,这些宗教就在中国生根发芽,和谐共存。对饱受宗教迫害的犹太人来说,中国无疑是一片净土。

第三,上海具有特殊性。

从近代开始,上海便一直以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出现,即便在战争年代,这里的风气也依旧较为开明。

上海是中国最早接触国外的地区之一,具有容纳犹太人的社会氛围。在这三重因素的推动下,许多犹太人漂洋过海,与中国建立了一段非比寻常的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面对这些顶着难民身份的犹太人,中国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伸出援手:中国的帮助

中国的反应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便是应帮尽帮。

要知道,当时中国并非高枕无忧,国强民富,相反,中国自身也饱受侵略者的战火摧残。尽管如此,中国依旧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遵从内心的道义,在黑暗之中,果断为犹太人点亮了一盏明灯。

在收到犹太人的避难请求后,民国政府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1939年,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就有不少官员提议,为了构建更好的国际政治关系,中国应该尽力帮助犹太人。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明确的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民国政府曾经想在西南地区,划出一片专门的犹太人聚集区。不仅如此,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委员会,为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提供工作。

当时,这份提议联合了多方力量,包括外交部、内政部、军政部等。可见,如何安置犹太难民,是一个颇受重视的政治议题。

尽管受到种种限制,西南地区的大型犹太聚集区最终未能建立。但是,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个分散的犹太区。

民国政府甚至为犹太难民大开绿灯,他们不需要任何国家身份,就可以顺利入境,在中国生活。入境后,还能得到一笔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官方在努力外,中国的民间慈善力量,也在不遗余力地救助犹太人。

比如,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华洋义赈救灾委员会、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等,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从这些慈善团体的表现里,也不难发现,帮助犹太人的绝不止中国,犹太人被全世界抛弃的论调再次被否定。

这些慈善团体给予了犹太人实打实的帮助,比如,他们会公开募集救济金,并将这笔钱分发给难民。

同时,慈善团体还会追踪善款的落实情况,确保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也会鼓励犹太人积极参与工作,自食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帮助,也曾得到过犹太官方的认可,是铭刻在历史里不容更改的事实。战争结束后,有许多犹太人留下文字资料,感谢中国。他们诚挚地表示,有一批犹太人,曾在中国获得了新生。

直到后来以色列建国,滞留在上海的不少犹太人才重新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到属于自己的国度后,他们也依旧没有忘记中国。

这份珍贵的情谊,早已被留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不容玷污。

可见,内塔尼亚胡的言论,完全不负责任,也并非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不容否定,他们在战争中所接受的善意也不应该被抹去。纵然野心家妄图更改历史,最终也不会得逞。

#深度好文计划#参考文献:

1、郝勇.二战时期犹太难民来沪避难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4,(第21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殷昭鲁,赵飞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计划容留10万犹太难民始末[J].文史月刊,2007,(第2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张玉英,孟丽.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J].衡水师专学报,2004,(第3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