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清朝时期,当官是多少人心生向往的官场梦想。然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无情。上班上朝似乎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了老命的,却是下班之后。

那么,他们每天到底都在忙些什么?又为何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难道仅仅是因为天天得朝见皇帝上朝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窥探一下这些身居要职的清朝官员们的日常生活吧,也许你就会发现,现代人所向往的那种神仙般的生活,在他们那里竟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起早朝的煎熬

作为清朝的官吏,每天准时准点参加朝会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之一。不过,仅仅是赶上早朝这一关,就已经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承受了。

在清代的皇帝眼里,一个合格的大臣必须做到"上朝无本退朝"。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有朝堂上需要解决的,就必须逐一奏报朝廷。

一旦迟到或是中途退出,立即就会引来皇帝的斥责乃至削职的严惩。于是,那些位居要职的大臣们,只得不得不提前一个小时甚至更早起床,冒着寒风雨雪匆匆赶到宫廷,生怕有任何的耽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清初时期的早朝时间,一般是在凌晨四点左右开始的。这对于许多居住在京城外围的大臣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他们通常不得不在一两点就从睡梦中醒来,开始漫长的上朝之路。有的人甚至在凌晨一点就已经开始启程了。

为何他们要如此早起?原因无他,就是怕路途中出现意外,耽误了早朝时间。一旦迟到,即便只是一刻钟,也势必遭到皇帝的严惩。有的人甚至直接面临被罢免的危险。再说了,身在清朝这种君主专制的政体之下,迟到还意味着不敬君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住在京城周围的那些高官贵胄,也不得不从凌晨三点就启程。因为从他们的府邸到宫内,也需要耗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更不要说那些居住在更远郊区的官员们了,他们有时不得不在一点多就起床,花费整整数个小时才能到达皇宫。

不过,即便是最终赶在开朝之前就位,也并非意味着可以得以片刻的歇息。这些大臣们还得在宫外依次排队,由宫内禁军逐个点名确认。一经发现迟到,立即将名单报知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终于通过检查进入宫内后,他们还必须顶着皇帝的冷眼,依次在宝座前行礼致敬。等到这一切仪式结束,早朝终于正式开始。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感受了,对于清朝的朝官们来说,每天的朝会都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折磨。

不但要在寒冷的清晨出门,还要承受长时间的奔波与等待,还要面临被皇帝责罚的危险。这到底谁还愿意当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班后的人情往来

可是,对于清朝的朝官们来说,朝会只是一天之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还有许多更加让人头疼的事情等着他们。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中国社会里,人际交往可谓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而对于身居要职的朝廷大臣们来说,这种人际应酬的困扰更是不容忽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那位宫廷史官恽毓鼎。作为一个地位并不高的文职官员,他每天下了朝堂之后,都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有时连下午都要在外应酬,直到天黑才得以回到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恽毓鼎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无日不有应酬,无日不有饭局。"可见这种人际应酬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百发百中的事情了。

甚至有一次,恽毓鼎重病卧床,仍然难逃应酬的困扰。在他病倒的当天下午,就有许多人前来探访。恽毓鼎只得勉强起身招待这些来客,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里,人际关系的维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身在朝堂之上的高官大臣们来说,如果不积极维护人际关系网,很容易就会在政治斗争中丧失有利地位,乃至陷入失势的境地。

所以即便是一个地位微末、无权无势的小史官,也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努力维系人际关系。否则下朝之后,连一个喝茶聊天的对象都很难找到,更别说在关键时刻寻求帮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对于恽毓鼎这样的人来说,并不是很热衷于这种人情往来。他在日记中也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厌烦与抱怨。不过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得不勉强应付,生怕一旦失去了人际关系的维系,自己在朝廷之中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对于清朝的朝廷大臣们来说,仅仅是完成了上朝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下了朝之后,他们还要面对一个更加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与人际关系。这无疑是一件极其繁琐、耗费精力的事情,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日后在朝堂上的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无缥缈的官途

当我们谈及清朝官员的生活时,光是那每日重复的上朝和应酬就已经足以让人大呼辛苦了。不过,对于身处这个大染缸之中的他们来说,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时刻存在的政治不确定性。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更替,都难免伴随着大规模的清洗活动。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腐败程度可见一斑。尤其是到了清朝末期,国家内忧外患不断,皇权更是日趋衰落。这种特殊的环境,必然会给那些朝中要员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末宫廷史官恽毓鼎在自己的日记中就曾如此写道:"清朝末期的统治者生活奢靡,不理政务,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一心只为争权夺势。"可见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一个朝廷官员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皇帝自身的反复无常与大臣们的勾心斗角两个因素。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清朝的皇帝自然也是深受这种政治环境的影响。

有的皇帝虽然年少登基,但却沉沦于声色犬马之中,完全不理朝政。而另一些皇帝又过于勤政,日夜操劳,对于大臣们自然就会更加戒备和审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个环境下生存的朝廷大臣们,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来自同僚的暗中算计。另一方面,还要时刻维护与皇帝的良好关系,生怕一旦不慎就会遭到莫大的灾难。

于是,在这个时代,朝堂上的每个人都变得谨慎而狡诈。他们可能会不择手段地结党营私,拉拢皇帝的宠信,以获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但另一方面,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们也可能会瞬间沦为阶下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政治环境之下,每一个身居高位的朝廷大臣,都时刻面临着生存的威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而焦虑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清闲和安逸可言?

所以说,对于清朝的那些朝廷大臣们来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是又苦又累。不仅要在黎明前就赶赴朝会,还要应对各种人际应酬。但最关键的,还是时刻面临着被权力和政治所吞噬的巨大风险。这样的生活,谁又能真正羡慕和向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朝朝廷大臣的日常生活可以用"又苦又累"来形容。从清晨就要赶赴朝会,到下午应付人情往来,再加上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压力,这些朝中要员其实并没有享受到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衣食无忧、清闲惬意的生活。

相反,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煎熬。所以,当我们向往那个所谓的"美好古代"时,也许应该给这些劳苦功高的清朝宫廷官员们一些尊重与理解。

只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艰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