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一直秉承“中庸之道”的济南,是一个静悄悄的城市,须知道,2004年,济南就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十大安静城市之首,而比这座其城市噪音更低调的,是这个省会城市的形象。其实,这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角度来解读:就算济南老城被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业街包围,它却仍旧安静而鲜活地存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地处南北之间,环渤海都市圈之中,城市辐射性极强,厚重的历史沉淀是其不变的底色,而且其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正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延伸开来。

何谓“摩登济南”

时尚、前卫、先锋……似乎这些词汇永远和济南不沾边,毕竟它是以古城闻名,和流行相距甚远,说其一直都游走在传统与时尚的空当之中颇为合适,不落后,但也不超前。旧时的济南,街巷众多,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那些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的老街巷,像一卷卷民间故事绘本,生动讲述着济南的生活史。泉城路、芙蓉街、王府池子、大明湖、宽厚所街……这些地方曾经镌刻下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缩影,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时尚,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

实际上,济南人是懂得休闲的,在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他们依旧流淌着时尚的血液,虽缺少了几分浪漫,却颇有些神闲气定,从容不迫。其例证之一甚至和其城市建设有关:上世纪初,古老的济南就与潍县、周村一道,做了件当时相当时髦的事——自主开埠。且不说彼时其城市经济现代化的雏形如何,整个城市已经因此获益,城区向西大幅拓展,完成了重要的最后一次西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济南人和这座城市似乎都回到了中规中矩的老路上。还是以其城市规划与发展为例证,济南老派街头巷口的名字可谓雅到极致:江家池、东流水街、青云里、花墙子街……如同宋时古雅的词牌,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回味无穷。可一转头,其市区二十多条主要道路的命名顷刻间让人大跌眼镜:经1-11路、纬1-12路。说草草了事都算是轻的,起码外人会因了其不采用4500年历史的经典来命名而痛心,但济南人还就是这样慢条斯理地咀嚼着时代的变迁。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曾被称作“宋词一样的城市”。济南人的底气在于,他们身处的这座泉水润泽下的历史名城,已经具备了休闲城市的种种形态,为今后休闲产业大发展夯实了基础。城市专家一再提醒我们,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曾经的主因是工商业繁荣,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逐渐转向以休闲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各类休闲业态的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换句话说,在每一个城市,商业从来都不需要典范,而是需要充满这座城市的个性。至于济南,这个以文化著称的城市并不缺乏商业氛围,自古这里便是商贾云集的地方,这种优势或者说是传承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比如,如今的济南,宽阔的经十路上,以奥体中心为代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错落有致、比比皆是;繁华的经四路上,高档的商业购物中心鳞次栉比;还是在经四路,金融街是其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各家银行的招牌能晃花了行人的眼睛,济南“华尔街”久负盛名。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的芙蓉街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金、明、清时曾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济南最早的镶牙馆、照相馆、瑞蚨祥祖店以及燕喜堂等也都云集于此。今天的芙蓉街作为全国最为著名的小吃街之一,各色小吃香味扑鼻,完全是“吃货”的天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地标的名义

城市观察家胡小武满怀深情地说,“济南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喂养了一代代中学生。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很浪漫。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名声,再有李世民的历史典故。泉,池,河,湖,山川景,北方水都第一城。”

低调的济南所拥有的远超人们的想象。

很多人是先认识济南老火车站,再认识并记住济南的,始建于1908年的它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并主持修建,号称远东第一站,一度录入清华、同济大学的建筑教科书,是世界上惟一的哥特式风格的车站,也曾是济南最著名的地标式建筑。1992年,当济南老火车站最终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时,很多济南人扶老携幼,来与这座陪伴了他们近百年的建筑,作最后的告别。

一座城市要想被人们记住,有很多的方式,而地标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种。古城济南的城市地标已经逐渐消逝,但新济南的发展显然更为壮观,济南正在强势“长高”与“拉长”,人们也正逐渐以建筑的名义、以那些新晋的城市地标来记住济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古城以护城河为纽带,串起四大泉群,成为中国独有、世界罕见的泉水风光带,更是其专属的文化基因和符号。济南古称“泉城”,老城区内巷陌纵横,“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说艳羡旁人,也是济南的经典文化板块。大明湖新区作为传统休闲区的升级版,犹如“城市之眼”,休闲吸纳功能更加健全。其商埠内街道整齐,经纬交织,近代西洋建筑鳞次栉比,又是新建的济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所在地,是济南工商交通业的经典板块。

流动的泉水净化着城市的空气,同时也调节着济南城市的节奏。如此,古城的肌理和文脉尚存,现代时尚气息完美浸润,都是充分探索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整合后的成果。老人们讲:“济南府是条船,整个城市下面,都是泉,托着这座老城,晃晃悠悠千万年。”

中流击水正当时

如同成渝是永远的比对“冤家”,同属山东的济南与青岛也免不了时时被拉出来全方位攀比、透析、琢磨一番。青岛2016年GDP达到10011.29亿元,成为中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同年,山东省会济南GDP尚不足7000亿元。山东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占全省经济的比重是较低的,当年济南官方表态,“山东群山无峰,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而2023年,青岛与济南的GDP差额依然是3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不会忘记,济南是中国的工业重镇之一,济南制造的产品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风靡全国、供不应求。中国重汽、济南二机床集团、章丘圣泉集团、九阳小家电……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曾代表了几代济南制造的辉煌。

在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看来:“一个城市强与不强,要看产业以及和产业相配套的科技、教育等等,还要看文化。济南一直以来是历史文化名城,要把文化融汇在城市之中,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人人都认同这种价值观,这才是这个城市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所有城市都在强调挖掘的文脉,济南也尽可以领先一个身位。“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泉生济南”。如果说泉水是济南的第一自然资源品牌,那么名士资源则是第一人文遗产品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舜帝、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老舍,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更加闪光的足迹,遍布这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从而让济南拥有了足以傲视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济南社科院原副院长荣斌认为,“如果说,济南历史文化是一个很亮丽的、很辉煌的牌坊的话,那么泉文化和名士文化就是支撑它的两根柱子。济南的泉文化、济南的名士文化就把整个济南的历史文化支撑起来了。”名士文化是济南的文化积淀与城市名片,在打造名士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济南显然可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