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5月20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张羲轮)每一个博物馆都是一本书,讲述着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殷墟博物馆,是殷墟近百年考古发现的汇聚之地。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该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技术,如青铜铸造模拟、裸眼3D大屏和沉浸式数字体验厅,历史文物在这里复苏,仿佛穿越回商王武丁的繁荣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墟博物馆新馆造型颇具巧思——鼎形的建筑矗立水畔,古铜色的大门,青铜饰面为幕墙,上书“大邑商”(央广网发 刘猛猛 摄)

“想着带着孩子来让他体验一下,中国文化的起源。”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感慨道。她的孩子则对展厅内裸眼3D展示很感兴趣。这种数字化的展示方式,让古老的文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墟博物馆裸眼3D大屏(央广网发 赵梦阳 摄)

另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她到过很多博物馆,但殷墟博物馆给她的感觉是特殊的,她说:“这里不仅展出了丰富的出土文物,并且用数字化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墟博物馆展示的青铜铸造模拟场景(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上,殷墟博物馆独具匠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介绍说:“殷墟博物馆是几代人考古人的梦想,通过我们几代人的工作,把商文明完整地展示了出来。我们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为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数字体验厅,体验商王武丁时代的盛景,感受商代的环境、盛大的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墟博物馆首次展出的嵌绿松石刻辞骨柶(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殷墟博物馆展出了4000余件文物,包含了备受瞩目的亚长牛尊、司母辛鼎还有首次展出了嵌绿松石刻辞骨柶等等,但它的特色不仅仅在于展品丰富,也在于其文创产品的开发。

殷墟博物馆副馆长郭卫兵说:“为了让文物与现代生活更好地结合,博物馆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从亚长牛尊开瓶器到‘妇好’形象的手办,再到甲骨文面条,这些创意十足的商品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殷商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长牛尊开瓶器(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为了文物活化这一目标,殷墟博物馆不仅在展厅内设置了青铜铸造的模拟场景,还通过一些动画展示文物的用途。郭卫兵说:“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文物时,能够思考它与自己生活的关联,对文物更感兴趣。”

如今,殷墟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2024年五一期间,单日游客量甚至超过了2万人。这背后,是博物馆对于文物活化利用的努力和创新。殷墟博物馆副馆长介绍,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们不断创新展览方式,如在一楼的“车辚辚-马萧萧-殷墟车马遗迹”展厅,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清理好的马车,还可以目睹考古学家、技术人员在清理未完成的马车,这一展示形式也成为了许多游客关注的焦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