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又一轮冷空气的来袭,气温持续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其中心梗是人们比较熟知的一种疾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心梗发作常常伴随着剧烈胸痛,患者甚至会呕吐、昏迷。但有一类人在心梗发作时,由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

王大伯今年68岁,有着整整10年的糖尿病史,平时按时服药病情还算稳定。一天晚上他吃过饭后外出散步,不料突然变天刮起了大风,王大伯就快步走回了家,回到家后感觉有些累,并没有明显不适。结果晚上睡觉时,王大伯感觉胸闷喘不上气,甚至无法平躺,家人这才将他送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诊断,王大伯是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抢救后医生为其置入了支架,王大伯转危为安。医生感叹幸亏睡觉时及时发现,否则在睡梦中这种情况非常危险。

神经受损,糖友要警惕无痛性心梗!

实际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常常同时存在。冠心病人出现心梗时,一般会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由于受损比较严重,导致心梗发作时没有疼痛感,因此被称作“无痛性心梗”。有数据显示,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时没有胸痛的症状,因而病情常被忽略、漏诊,危及生命。

除了糖尿病患者之外,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对疼痛反应变得迟钝,在心梗发作时也容易忽略危险信号,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掌握前兆信号,尽早发现治疗

心梗犹如隐形杀手,对糖尿病患者的威胁巨大,因此糖友们一定要注意寻找心梗发作前的“蛛丝马迹”。

1. 头晕目眩

头晕眼花很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梗发生前的征兆。如果伴有心悸,则必须当心。如果糖友快速站起时出现头昏眼花的情况,很可能是心梗发生的一个信号。

2. 气喘无力

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就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浑身无力,不愿说话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警惕心梗了。

3. 背部疼痛

糖尿病人如果劳累时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左背部有放射性疼痛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往往是心梗发生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反复牙疼

如果是牙周炎导致的牙疼,一般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糖友牙疼持续三分钟左右就不疼了,如此反复,就要警惕可能是心梗征兆。

5. 流感症状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恶心、疲劳、怕冷、出冷汗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但是按感冒治疗却不见好转,就需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表明心脏供血不足,是心梗发生前的征兆。

坚持三条原则,科学远离心梗

糖尿病人除了要高度警惕,留意身体发出的以上信号,还需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以下三条原则,糖尿病人应坚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避免心梗的发生。

1. 生活规律

没有规律的生活,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梗。因此,糖尿病人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保持心情开朗,情绪不要过于波动,饭后适当活动身体,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另外,秋冬天气温度降低,要注意防寒保暖,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单薄,运动后及时加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合理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是发生心梗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人要避免食用动物内脏等食物,宜多吃些豆制品,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300mg以下。同时,要限制食盐摄入,食盐过多可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做到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g。

3. 定期体检,控制好血糖,注意血糖不能降得太低

糖尿病人群,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的糖友,即使平时没有心脏病症状,也必须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检,有必要时,还应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平时注意监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在降糖时注意血糖值不能太低,低血糖容易增加心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