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架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玛蒂,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的直升机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发生事故。在事故发生后,伊朗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多处疑点。并且坠机的事发地天气恶劣,能见度极低,这也是为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有伊朗媒体称,在硬着陆事故发生后,有搜救人员曾通过手机,与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蒂、一位机组成员取得联系。拉赫马蒂称其感到非常痛苦,并且能听到警报声。既然能听到警报声,那也就说明在当时拉赫马蒂能有相对清醒的意识。可是,随后的消息又表示,直升机发生“硬着陆”的地点处于一片自然保护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该地点位于一处村庄附近,但该村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需要追溯到2006年;可以说,这是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为什么能在这样的区域里接收到手机信号?而且,前面提到曾有机组人员通过手机与搜救队取得联系,足以说明其意识尚且清醒。但为什么没有使用机上配备的无线电等救生设备,向搜救队或其他单位发送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很快,伊朗媒体就表示,直升机的螺旋桨、驾驶舱等被烧毁,无法通过热成像探测到温度。似乎螺旋桨、驾驶舱等起火燃烧和搜救人员与机上人员取得联系并不冲突,可能是联系上乘机人员后才发生起火燃烧,但为什么伊朗搜救队不能通过手机定位、迅速前往事发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坠机后当地便开始降温、形成浓雾甚至开始降雪,客观上确实对搜救队行动带来了不便。如果此时能通过手机精确定位到坐标,对于搜救工作来说就是事半功倍,也就不至于在下午发生的硬着陆事故,直到晚上才有搜救队抵达现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同行飞机一共有3架,在飞行过程中仅有1架撞山。这未免太“精确”了些:无论总统乘机是在编队中的第二、第三还是第一,编队发现异样后没有立即下降高度探知情况。虽然这可以解释为保护各机乘客安全,但连大致经纬度坐标都并未记录吗?毕竟一般要员出行,通行多架直升机,就是为了预防不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事故中,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着一架贝尔212型单发直升机。这款直升机也就是UH-1通用直升机的民用版本,系伊朗在80年代前引进。伊朗长时间被西方国家制裁,这种直升机的保养和维修堪忧,作为总统级别的专机,必须是要精心维护,定期查看飞机的性能,老飞机本身就问题多,当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动手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伊朗的情报系统早就出现了漏洞,伊朗曾经的顶级科学家,圣城旅指挥官都被炸死,这一系列的背后都不要庞大的安保体系作支撑。本次莱希是与阿塞拜疆总统参加了一处水坝启动仪式之后,返回途中出现了事故,这次出事地点又恰好是山区,不得不说,飞行路线都有可能暴露了。

虽然事件存在相当多的疑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伊朗与以色列关系不佳,但以色列媒体Terror Alarm第一个报道飞机失事,甚至伊朗官方信息还早了半小时。这个时候,并没找出任何飞机坠毁的原因,无论何种原因,希望中东地区能重归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