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增值税发票本身不直接构成行贿罪,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伴随虚开发票行为的确可能涉嫌行贿犯罪。下面就此问题作出较为详尽的解答:

一般情况下,虚开发票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收返还、抵扣进项税额、虚构成本费用等谋取不正当税收利益。这种行为通常构成虚开发票罪、骗取留抵退税罪、逃税罪等经济犯罪。

但如果虚开发票行为系在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并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就可能同时构成行贿罪。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所以重点在于虚开发票是否为了行贿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行贿数额是否达到一定标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

案例一:2022年,甘肃一建筑公司通过虚开发票方式,给予多名工程监理人员好处费近200万元,最终被查实构成行贿罪,董事长等10余人员受牵连。

案例二:2021年,山东一制药企业长期通过虚开发票方式给予省市多名药监人员回扣680余万元,以获取评审通过等利益,公司实控人等人员被判犯行贿罪并处重刑。

案例三:2020年,江西一房地产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给予多名土地规划审批人员660余万元好处费,最终被认定构成行贿罪。

常见问题:

1.虚开发票用于支付正常营销费用能否构成行贿?

答:如果用于支付营销人员工资、奖金等正常经营开支,不构成行贿。但如果是变相付给对方工作人员,则可能被认定为行贿。

2.虚开发票行为与行贿罪如何划分界限?

答:关键看虚开发票是否用于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如果是,则需要根据数额大小认定犯罪情节;如果只是为了骗取税收利益,则可能只构成虚开发票罪。

3.行贿虚开发票是否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如果主动向司法机关购供认罪并如实供述犯罪全过程,可能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否则通常将从重处罚。

4.因虚开发票被处以行贿罪,是否会面临开除公职或其他处分?

答:如果行贿对象系国家工作人员,则通常会受到开除公职或者撤职的处分。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具任何发票时,都应当严格遵守财税法规,确保交易背景合法真实,且开票用途正当,避免被认定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一旦觉察到可能存在行贿犯罪风险线索,务必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主动向司法机关报告。只有切实做到诚信经营,方能远离犯罪的高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