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1年,一位71岁的老妇携丈夫来到上海市宁海西路。望着眼前这幢与繁华都市并不搭调的民国建筑,老妇心中顿时感慨万千。

这里曾是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的宅邸——杜公馆。而这位老妇曾经是这里的小女主人——杜月笙的女儿,名叫杜美如。

年少时,杜美如身为千金小姐,享尽荣华富贵;青年时,她随父亲流落他乡,见证家族没落;成婚后,她与丈夫远去中东,一去就是30多年。如今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几十年的流浪岁月在杜美如的面庞上雕刻出游子归乡的思念杂纹。

杜美如不禁感慨长叹道:几十年过去了,只有我一个回家,他们都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让杜美如发出这样的感慨?杜月笙的家人在半个世纪中都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将从杜月笙后代的视角,来回忆当年杜家的兴衰往事。

【从“金汤匙”到“铁饭勺”】

当时杜美如回国的消息传遍上海后,许多报社记者对她进行了专题采访。但这位老人很清楚,与其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记者们更愿意听她与父亲的往事。

在杜美如看来,她的父亲杜月笙,从混迹街头的“小刁母子”(小混混),到黑白通吃、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经历得实在太多。而母亲与父亲相识,也是父亲成名之后的事了。

杜月笙在立业后,和许多刚进入上流社会的流氓一样,喜欢包场听戏。当时上海戏曲界有一组著名母女,母亲主唱老旦,大女儿姚玉英唱须生,小女儿姚玉兰唱武生。母女三人台上流光溢彩,两个女儿风姿绰约,声色动人,让杜月笙挪不开眼。

幕后,杜月笙慷慨解囊接济母女,欲纳两女为妾。

无疑,这遭到长女姚玉英的严词拒绝。但奈何戏子难抗地头蛇,在威逼利诱下,姚玉英不堪其辱含泪自杀,小女姚玉兰嫁给了杜月笙,成为杜家的四姨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杜美如,便是杜月笙与姚玉兰的女儿。

杜美如虽为妾生女,但也是含着金汤匙出身,佣人左右服侍,受过新式教育。倘若不出意外的话,杜美如很可能加入权势联姻,嫁入豪门,过上贵妇生活。

可时代洪流怎能容许旧社会恶势力留存。1948年末,见国民党大势已去,杜月笙便有了逃离上海的想法,18岁的杜美如也在匆忙中逐渐失去了大小姐的一切。

起初,杜月笙计划逃往法国,他告知妻妾收拾金银细软,随时准备动身。同时他不忍心留下他的手下,打算将他们一并带往法国。可一看名单,连手下带家眷竟足足有14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此时,国民党政府突然开口索要15万美元的“护照费”,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都知道杜家在上海呼风唤雨,可没人知道杜家此时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母亲与姨娘们就算当了珠宝首饰,凑在一起加起来不过10万美元。父亲手上有不少上海名流的欠条,可在乱世下,他们跑的跑藏的藏,没人再还债了。

这笔“护照费”,杜家根本付不起。

无奈之下,杜月笙决定先逃到香港,静观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杜月笙家定居香港,杜美如也从大小姐变成了平凡女孩。而每每提到在香港的往事时,杜美如都会泪如雨下,因为这是家里最苦的时候,也是最无奈的时候。她不明白为什么当年抗战时,父亲只身前往重庆,全力支持蒋抗日,可蒋却如此对她家。

同样不理解的还有杜月笙。

他每天不变愁容,时而气愤,时而哀叹,身体也一天天变差。有时甚至吃不下饭,他的姨太太们将饭菜端进卧室,就只听得一阵打砸声,她们一并被父亲骂了出来。

杜美如清楚记得,就在移居香港不久,两位中共人士登门拜访父亲,他们称受周总理委托,请杜先生回大陆,思乡心切的父亲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送走客人后,父亲又请香港《新闻报》总编钱先生来写回信。可虽然周总理诚挚邀请,但杜月笙却始终心怀疑虑。原来在杜美如没出生前,杜月笙勾结白匪共同参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深知自己的罪过罄竹难书...因此即便有回家之意,也不敢太声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心情没过多久,杜美如记忆最深刻的一天还是来了。

这天,父亲的老友杨管北慌慌张张地冲进客厅,顾不上有没有他人在场,口齿不清地对杜月笙说:“老杜老杜!出大事了!”

原来钱总编不但负责与共方沟通,还负责给蒋介石写信。前些日子他写信时喝了大半瓶威士忌,将给大陆的信误装进寄给蒋介石的信封里。结果可想而知,读完信件的蒋介石勃然大怒。

“这下两头都不是人了……”旁听的杜美如喃喃道。

后来杜美如回忆说:“这么重要的信,哪天写不好,非要一天一块写,还喝那么多酒!”

尽管这件事过去了50多年,可杜美如始终难以释怀。

听到消息的杜月笙面容凝固,嘴里只说完了,拄着拐杖踉跄地回屋了。

杜美如很清楚,这次父亲是彻底绝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没有希望,可你们有希望”】

此后,杜月笙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便到了弥留之际。

1951年8月16日,医生走出杜月笙的卧室,说杜先生要交代后事了。包括杜美如在内的全家老小一起冲进屋内,姨娘们跪在床前,啜泣声响彻本就不宽敞的卧室。

杜月笙半卧在床上,他已经进入回光返照的时刻。他首先和姨太太们交代好后事,又召来孩子们,做最后的吩咐。站在靠后位置的杜美如红着眼睛,仔细听着父亲的临终叮嘱。

只听杜月笙用最后的力气对他的孩子们说:

“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说罢,杜月笙手臂垂榻,不久便咽了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忆到这里,杜美如对记者说,自己父亲的后世评价虽然有争议,但他爱国的心还是有的,不像他的兄弟张啸林当了汉奸。他知道罪孽无法被宽恕,因此对我们儿女最常说的一句教诲就是:

“人要争气,国家也要争气。不管将来怎么样,你们一定要爱国。”

所以杜美如并不在乎外界对父亲作何评价,至少身为父亲,该教育子女的话语他都说过。

杜月笙临死前希望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上海,可一直都没能回去,最后葬到了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月笙去世不久后,杜美如随家人前往台湾,嫁给了空军飞行员蒯松茂。

蒯松茂祖籍安徽,抗战时随家人逃难,来到了大后方四川。天资聪慧的蒯松茂13岁便考入了成都灌县开办的空军幼年学校,认识杜美如时,他说过加入空军就是为了打日本人的。遗憾的是,蒯松茂还没等成为真正的飞行员,就随蒋介石撤到了台湾。

虽然在后来,蒯松茂参加过“金门炮战”,但他只是飞个过场,遇到共军的飞行员时,大家都心照不宣,礼貌地打个招呼。他不想与同胞刀兵相向,这不是真正的爱国。

杜美如和蒯松茂因为拥有相同的爱国情怀而走到一起,婚后二人非常和睦,虽然也是包办婚姻,但二人的价值观彼此契合,算是找到了后半生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二人喜结连理。之后蒯松茂受约旦邀请,以空军武官的身份训练约旦空军。杜美如就这样跟丈夫一同前往约旦安家。

1976年,蒯松茂正式退役,经过约旦国王建议,夫妇二人在首都安曼开了一家中式餐厅,夫妇二人将餐厅起名为“中华餐厅”。

饭店一开就是25年,在这25年内,杜美如和蒯松茂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饭店也成为了安曼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意日渐红火。夫妇二人就算年过古稀也会亲自打理餐厅,这是他们自食其力打下的基业,是二人一生的财富。

“最开心的就是我是个中国人!”杜美如提到。

后来约旦与中国建交,但凡有中国的活动,她和丈夫一定会亲临现场,只有在那里,才有点回家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前后,经过子女提醒,他们才意识到2006年是夫妇二人的金婚之年,也是饭店开业30周年的日子。儿女们问二老有什么心愿,杜美如笑呵呵地回答说:

“我们老两口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拍一张50年结婚纪念照,让孙子孙女们做花童,纪念我和丈夫走过的这半个世纪;二是离开约旦,回到大陆定居。”

杜美如告诉记者,这些年一有机会,她就会和丈夫一同回到大陆,在上海住一段时间。夫妇俩经常感慨,大陆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的繁华不逊于当年的热闹,高楼大厦林立,金融设施完善,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样子了。

一旁的蒯松茂也附和道:

“大陆更有朝气,大家都在努力工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晚年能够在大陆生活,也算是很大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两口计划,在2006年,也就是中华餐厅成立30周年之际,他们将饭店盘掉,回国的事还要再等几年,毕竟饭店是他们一生的心血,就和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一样,一时也割舍不开。

随即杜美如又说:

“不管丈夫能不能把饭店卖得出去,反正到时候我都会回去。”

杜美如心中还有许多愿望:

她想去浦东看看杜家的祠堂,要去北京逛一逛琉璃厂,还要去老舍茶馆听京戏……这样的生活才有家乡的味道,才有中国人的味道。

是了,他们夫妇二人就像迁徙的小鸟一样,走到哪里,窝就建在哪里。但即使鸟儿四处飞翔,垂暮之年还是希望回到自己故乡。外界对她的描述,永远都会被冠上“杜月笙之女”的头衔,在她自己眼中,她只不过是在外漂泊多年,一心想要回家的游子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记者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最后杜美如对记者说:

人们都以为,杜月笙的女儿肯定会腰缠万贯,实际上我继承的也就只是个“杜”字。

如今杜美如走进熟悉又陌生的杜公馆,年龄让她忘记了兴衰与得失,反倒觉得这里就是曾经给她温暖的旧巢。她还记得自己在花园中嬉戏玩闹,在堂院中听过父亲的训诫,母亲的厢房还在那里,镜子里似乎还反射着母亲年轻时的容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月笙有许多孩子,最后只有她回来了,兄弟姐妹们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贯彻父亲的教诲?这些问题一直埋藏在她心里,她想知道,却又不知道。

她只知道,只有她一个人回家了,他们都走了......

蒯松茂看到杜公馆门头石碑上刻着“竹苞松茂”四个大字,趣问杜美如,是不是因为这幅牌匾才对自己感兴趣的?

“也许吧!”杜美如笑着回答道。“不过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名字也许已经不重要了,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杜美如的一生也许有过波澜,但是结局她自己认为还算是圆满的。唯一留下的遗憾,就是自己的父亲没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