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一则“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据“浙大一院”公众号报道,一男子在被狗的牙齿划伤一个多月后,突发狂犬病,最终不治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狂犬病到底有多可怕?被狗咬伤后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呢?

一、可怖的“狂犬病”

4月21日,河南南阳一名三岁男童在公路玩耍时,被突然冲出来的一只哈士奇攻击。

据男童的妈妈樊女士说,男童的眼睛、脖子、腿部都被哈士奇咬掉了一块肉,身上破皮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男童被紧急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因为伤势严重,男童住了9天院,出院时状态还不错,但从5月7号开始,男童开始频繁呕吐,情绪狂躁。

5月9日凌晨,男童因抢救失败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南阳市完成对此事的初步调查,称“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

那为什么男童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还是失去生命了呢?

免疫专家解释,如果确诊狂犬病,免疫失败是多重因素的结果,疫苗免疫本就不是100%有效的事,病毒一旦进入神经是不可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5月11日,“浙大一院”公众号报道了另一例狂犬病案例。

李先生被送到医院抢救时,肌肉僵硬、呼吸急促、胡言乱语,身体持续抽搐,情绪也极度狂躁,不停得挥舞双手、乱吐口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先生是在茶田劳作时突发身体不适的,当时他高温、咳嗽,家人以为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但服药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呼吸困难、情绪烦躁的症状。

面对李先生的种种临床表现,浙大一院的专家团队很快联想到狂犬病。

李先生的家属表示,李先生的确被狗咬过但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李先生上山采茶,一只野狗窜出来将其扑倒,牙齿还划到了李先生的眼皮,但并没有流血,李先生便也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没有清洗伤口。

专家团队听到这话立即抽取了李先生脊髓中的脑脊液,经检测,果真发现了狂犬病病毒——致使李先生发病的“元凶”。

然而在经过一周的抢救后,李先生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表示,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在5天至数年不等,隐匿性极强,李先生的去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麻痹大意和发病后延误就诊。

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高达100%,可怕程度令人胆战心惊,那么在被狗咬后,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呢?

一、如何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并不只有狗,猫、蝙蝠、狐、狼、浣熊等均有可能将狂犬病毒传染给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得了狂犬病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兴奋、狂躁、恐风、恐水、畏光、吞咽困难、流涎等。

狂犬病被认为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致死性传染病,一般不超过10天,患者就会死于脑损伤或是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狂犬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唾液中,能从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一旦被抓伤、咬伤,即便伤口没有出血,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预防狂犬病应该根据情况情况采取对应措施。

首先是“一级暴露”,即在皮肤完好的状况下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建议接触部位认真清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二级暴露”,即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但伤口较浅,无明显出血,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伤口处置和疫苗接种。

案例中的李先生应当属于“二级暴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三级暴露”,即咬伤或抓伤穿透皮肤,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那么除了进行伤口处置和疫苗接种外,还需要根据情况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案例中的南阳三岁男童就属于“三级暴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避免感染狂犬病毒,在面对自己的猫猫狗狗时,还是要适度的保持距离,最好不要与其亲吻、任其舔舐,再有就是按时为其接种狂犬疫苗。

如果是在外遇上了野狗,也要尽量躲开,当野狗出现攻击行为时,要迅速将手边的东西抛出去让其咬住,或是挡住对方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不济,就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头部、颈部等重要部位,防止致命损伤。

参考资料:

又一例!男子被野狗划伤,没出血就没在意,结果一个多月后狂犬病发不治身亡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调查结果公布,哪些原因会导致疫苗失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