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这个人类历史上挨了第一颗核弹的地方,战后便出现了一个话:

“75年内这片焦土将寸草不生。”

但是广岛被轰炸前的人口大约是30多万,现在已经118万了,并且广岛的战后重建工作也很快取得了效果,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岛

就应该是广岛,成为第一个被核爆的地方

二战美军之所以选中广岛来扔第一颗原子弹,是因为这个地方对日本军国主义来说太重要了,它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便是日本的“军事之都”。

这得益于广岛的地理位置,它是日本本州(日本4个大岛中最重要的)西部最大的城市,铁路交通便利,且南面就是濑户内海。

这得天独厚的水陆条件使得广岛成为了日本绝佳的军事基地,从明治维新开始,这座城市就一直充当日本对外战争,特别是从甲午战争时,就是对华战争的“马前卒”。

二战期间,广岛依然扮演者日本军国主义重要的帮凶,这时它是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军工企业非常发达,受军国主义影响的广岛民众积极建设战时工业,使广岛成为“日本兵工厂”,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便是在这里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岛百姓很多也通过参军的方式来“效忠日本天皇”,在这之中便有陆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该师团的国崎支队更是参与了南京大屠杀。

除此之外,广岛背后还藏着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

它旁边有一个小岛叫“大久野岛”,这是除731外日本又一个毒气研发基地,日本政府考虑到使用毒气肯会被整个国际舆论所谴责,所以该岛一度被其从地图上抹掉。

而“大久野岛”研发的武器,大部分被用于中国的土地上,至今仍有部分残余在中国,犹如一个定时炸弹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问题。

正因上述的原因,美国决定用原子弹炸了这个所谓的“军事之都”。不过轰炸完,广岛当地政府的反应却让美军始料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轰炸的第二天,广岛县长高野源近(在日本县比市大,和中国正好相反)便对外说:

“广岛虽然受害惨重,但这是战争的本质。我们不能止步,一天也不行。我们不能停止战斗。我们必须反抗,直到打倒敌军为止。”

日本政府和广岛县政府反应一样,要继续“一亿玉碎”,没办法,美国又在长崎扔了一个原子弹,日本这才慌了,随后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广岛于是来到了灾后重建阶段,这时的三个原因,使得广岛没有变成“75年内寸草不生的地方”。

打破“75年内寸草不生的地方”的原因

(一)

当时美军往广岛扔的原子弹所造成的后续影响其实远没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大,这主要是因为45年美国才刚刚掌握核技术,这时的原子弹威力远不如现在的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广岛和长崎的两个原子弹只有差不多1kg的铀-235和钚-239参与核裂变。而且爆炸发生在空中,各种辐射影响到地面减弱了很多,所以虽然原子弹在当时对广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后续影响并没有切尔诺贝利大。

(二)

在广岛遭遇原子弹后一个多月,也就是1945年9月17日,一场破坏力很强的台风来到了广岛,台风加上因其带来的洪水席卷了整个城市,这对当时广岛居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过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场台风也将大量核污染吹到了海中,大大降低了原子弹所带来的辐射危害。

(三)

本来辐射就不是“很高”,又有台风的“帮忙”,广岛所受的辐射影响自然就变得“很小”了,这时日本政府决定重建广岛,不过这时又遇到了一个问题。

当时朝鲜战争还没有爆发,驻日美军的一个任务就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广岛可是日本的“军事之都”,重建这个“军事之都”,美国大概率会表示反对。

那就换一个口号,早在1945年9月2日(这天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之前还在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大肆叫嚣要继续战争的广岛县长高野源近便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要把广岛从“军事之都”变成“和平之城”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不得不佩服高野源近的转变速度,这时不光这个广岛县长站出来了,广岛市长也开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游说驻日美军。

他表示: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的投下,让广岛得以重生,去追求和平”

换句话来说,广岛要感谢美国!是美国的原子弹才使得广岛得以重生。

这无疑会实现美日双方的双赢,美国战后要控制日本,所以它必须极力淡化,最好消除日本国民在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仇美情绪,日本则要否认广岛,这个“军事之都”和它之前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之间的联系。

最终美日两国一拍即合,最终在1949年8月6日(也就是广岛原子弹爆炸4周年)时,日本从法律上决定了广岛的新身份——“和平之都”。至于因这种交换,引发的广岛民众对美国及日本政府的愤怒,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

“和平之都”开始了重建,广岛也开始宣言所谓的“和平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个时候又有出现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事。

日本军国主义的复燃,虚假的“和平主义”

不过广岛这个“和平主义”到底有没有和平是要打引号的,广岛因为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所以战后其民众一直在进行反核武器运动。

不过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开始,考虑到自身安全,特别是挨着一个苏联,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日本愈发不安,特别是苏联中国又先后有了核武器。但日本自己不能研发核武器。

于是日本就加入了美国的核保护伞,甚至还违反了自己制定的和平宪法,非核三原则:

“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

直接且持续把美国核武器弄进了国内,还拒绝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

同时日本在国内也搞“两面派”,广岛的和平运动以及反核武器的口号,只是一种表面工程。背后依旧有许多组织在大力宣言“原子能和平论”,使得日本可以大量发展除核武器技术外的其他核技术。例如福岛核电站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日本的小心思除了体现在现实方面外,还在疯狂的搞“历史虚无主义”。

他们选择极力淡化1945年前的战争罪行,同时,日本也知道它不可能因广岛和长崎的事追究美国的责任,所以日本一面在国内不惜将这两个灾难“自然灾害化”处理,以降低美日两国关系的不利影响因素,一面在国际上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它可以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炸的国家,从而与其他二战受难国形成情感同盟,获得国际道德权利。在取得国际同情的同时,日本的军国主义也渐渐地重新开始抬头。不过正如广岛诗人粟原贞子在《当我们说到广岛》所写的那样:

“说到广岛,我们会听见珍珠港事件;说到广岛,我们会听到南京大屠杀。”

战争不能用,也不应该用抵消的的方式来抹杀历史,广岛的核爆不能用来抵消珍珠港事件、南京大屠杀、731实验室......

我们回顾历史,为的是一面拒绝南京大屠杀的再见,一面要维护的是广岛核爆的权威。

回看核问题,如今福岛核泄漏后,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一面让全世界人民为其买单,一面又在作为无辜姿态,这与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广岛、长崎被炸为自己做“无罪”或者“抵罪”辩护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