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为什么要赶在夏至这一天到达库木库都克?1930年苏联的科考队在这里遭遇了什么?为何数十人的队伍只逃出了两个人?当地为何流传魔鬼吃人和丧尸的传闻?749局的老秦部署第四次搜索,究竟查到了什么?为何会传出双鱼玉佩的传闻?彭加木是个杰出的生物学家,十几次在新疆进行科考。在1980年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腹地考察时,于6月17日离奇失踪。新闻播出后,举国震惊。当地派出了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数千居民,进行拉网式和地毯式搜索查找。面对干燥和烈日,还有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前后三次排除了各种可能都没有找到。

根据史料,共组织了四次搜索,第一次两天,第二次六天,第三次24天,第四次41天,从11月10号到12月20。为什么在前三次搜索无果的情况下,还要组织第四次搜索?这就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秦卫林。秦卫林五十出头,公开身份是航空航天部的专家,其实真正身份是749局的人。上面为什么要派秦卫林前去调查呢?主要是基于社会上的一些流言。

在第二次搜索的过程中,搜索人员在荒漠中发现了几具干尸,经过辨认是清朝时期和民国时期的,其中有两具还穿着国民党的军装。建国初期,第一野战军打西北,攻新疆,一部分国民党残军逃进了罗布泊。由于罗布泊的气候干燥,人死后不会腐烂,会自然风化形成干尸,但是这些干尸的头部出现窟窿,人脑都不见了。新疆本地人对于罗布泊有各种畏惧的民间传闻,传说里面住着魔鬼,经常出来吃人,也有信誓旦旦地说看见过丧尸。社会上流传着彭加木失踪的各种版本,穿的神乎其神,有谋杀说,外星人绑架说,穿越说,那时候还没有与双鱼玉佩扯上关系,又变成丧尸说等等。一部分参与调查的人员怀疑是被敌方势力所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秦带着助手小吕于11月8日赶到罗布泊边缘的驻地。他在动身的时候就看了庞加木失踪的一些报告,那些报告都是官方的,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资料,让他了解一下事件的经过。5月2日,以彭加木为首的罗布泊科考队从新疆出发。这支队伍有11个人,分别是队长彭加木,水文地质学家汪文先,副队长、化学家马仁文和颜红建,植物学家沈观免,动物学家古景,保卫员陈百路,军人兼后勤主管司机包吉才、陈达、华王、万轩,联播员肖万能,也是一名军人,负责看管发电报的设备,是马兰基地专门为科考队配备的。

到6月17日这一个多月里,彭加木由于性格原因和队员们闹得很不愉快,司机陈达华曾经扬言要弄死他。17日下午一点半左右,植物学家沈观免去找彭加木商议事情,却发现帐篷里没人,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下面是落款的“彭子”,还有时间日期,但是在日期上有修改过的痕迹,把“十六”改为“十七”。后来笔迹学专家已经多次验证,确定都是彭加木本人所写。

由于当时存在谋杀的说法,所有的人员接受调查,还在审查中,每个人所说的话都被录音,并有文字资料。彭加木不是第一次失踪,他在第二次进入罗布泊科考的时候,某一天夜里也不见了,就在队员第二天一早要向上面汇报的时候,他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老秦翻了翻那些资料,发现所有人都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16日晚上,彭加木似乎显得异常兴奋,围着宿营地转悠,然后独自坐在篝火边,凌晨两点多钟还没去睡觉,没有人知道他那一夜干了些什么。第二天收到军事基地的回电,说补给将在18日送达,他显得很生气。因此,彭加木在16日晚上和第二天上午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正常人。

老秦并不认识彭加木,但是他从另一方面调查了关于彭加木的个人资料。彭加木是广东人,民国时期中央大学农学院的高材生,1949年之后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生物研究工作。一个学农业的人居然去研究生物学,这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彭加木的研究方向是毒素,各种植物毒素和动物毒素,甚至在研究所内有一处私人的养殖室,里面种植一些有毒植物,养着各种毒蛇和毒虫。

1957年,彭加木被检查出胸腔纵隔恶性肿瘤,胸腔纵隔恶性肿瘤是一种在纵隔组织内出现的恶性疾病,比如神经纤维肉瘤、胸腺癌等,具有比较强的扩散和转移能力。即便送出国医治,存活率也为零。上海那边曾经考虑过送他出国治疗,被他本人拒绝了。他想依靠中医的理论进行以毒攻毒,把自己当成实验的小白鼠。奇迹发生了,这一年的时间,他居然治愈了自己的绝症。

彭加木多次前往新疆,在天山南北以及罗布泊的周边地区采集所需要的生物标本。以下是校对和修改后的文本,并进行了合理的分段:

罗布泊整体的外形像人的耳朵,被誉为“地球之耳”,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属于荒漠和沙海地貌。虽有湖泊,但多是咸水,不可饮用,在《山海经》中称之为“右泽”。这里是生命的禁区,也是中国核能的试验地。在军方的秘密资料中,从50年代到70年代,有几个军方的科考小组都离奇消失,同样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失踪的位置都在罗布泊大耳朵的耳垂位置,与彭加木失踪的地方相隔不远。

基地送水的消息,彭加木是知道的,他们只需要耐心在宿营地等候就行。科考队明令禁止独自外出,彭加木身为队长,为什么要那么做?老秦到达临时驻地的当天,就排除了敌方势力劫走的可能。因为罗布泊周边都有军事观测站,在事发的时候,几处军事观测站没有发现任何飞机出现的迹象。倒是在6月17日下午13时27分前后,几处观测站同时出现了强磁干扰的现象,过程只有四五分钟就恢复了正常。他望着彭加木的行走路线图,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对军方的代表说,他希望再来一场搜索,用更多的人扩大范围,另外把地质学家汪文先和动物学家古井和给我弄回来。

军方紧急部署调配人员、车辆和飞机,定于11月10日开始搜索。11月9日清晨,老秦他们来到那处临时宿营地,在新疆接受审查的汪文先和动物学家古井和被直升机送到了老秦的面前。几个月的审查,使他们两人都瘦了一大圈,精神也很疲惫,目光无神。在太阳升到三指高的时候,老秦当众点燃了一把香,面对太阳默念了一阵,然后把那把香插在沙地上,形成一个八卦形,把那叶纸放在八卦的中间。这时候,汪文先的眼中出现一抹亮光,缓缓对老秦说,你们终于来了。他想在6月21日那天赶到库木库都克。老秦顿时露出凝重的神色,为什么我在所有报告里都没有看到?动物学家古井和有些激动地说,不可能,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每次审查的时候我们都说了,我们本来想在米兰农场多待一会儿等待补给,可是他不答应,催着我们动身,水和油都不够,进去就死了。

6月21日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90度,在北半球的很多地方会在这一天出现很多奇迹,其中包括阳光照射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彭加木不顾一切要在夏至这天赶到库木库都克,他究竟想寻找什么?根据资料,5月8日,他们到达罗布泊外围的马兰基地,拿到了军方的准入许可证。6月5日,他们成功穿越罗布泊到达米兰农场,在那里休息了六天。6月11日,彭加木不顾队员们的意见,坚持动身返回罗布泊。6月13日,他们走到库木库都克一半的路上时,出现了缺水缺油的状况,队员要求返回,但彭加木坚持往前走。他根据一份30年代前苏联考察罗布泊时绘制的军用地图,上面明确标注着库木库都克有一口巨大的水井。汪文先认为,经过四五十年的变迁,即使走到库木库都克也不一定有水,彭加木却听不见大家的意见,认为库木库都克那里有水,与队员发生争执,闹得很不愉快。

6月16日当晚,他们在距离库木库都克120公里的附近宿营。汪文先要给基地发报要求救援,但彭加木多次阻拦,最后引起众怒才同意发报。得知发报成功后,他很生气,说是给国家浪费钱。第二天上午17日,基地回应,飞机18日抵达,让他们原地待命。彭加木表情阴沉,还朝着汪文先发了一通火。彭加木和大家的关系很紧张,独自一个人留在他的小帐篷里,直到下午大家才发现他不见了。由于之前他就喜欢在宿营地的边上散步,也失踪过一次,所以大家都没有怀疑。直到四点多钟起了风暴,他还没有回来,大家这才急了。风暴过后,大家分头寻找,终于在距离宿营地东北方向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足迹。于是大家循着地上的脚印往前追,追出两三里地,脚印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里的那些事,老秦都清楚,资料上没写的,老秦也终于知道了,这就是上面派他下来调查的原因,有些问题涉及深层机密,不会写在报告里的。老秦也想知道50年前苏联科学家在库木库都克发现了什么?地上的香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起了一阵邪风,断了三支香,而断香的那个方向就是库木库都克。汪文先问要去哪边吗?老秦点了一下头,他并不是急于过去,而是在这处出事的临时宿营地转了一个圈。他站在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小山丘上望着远处茫茫的沙海,神色非常凝重。到了下午,军方给了一些1930年苏联科学家在库木库都克考察的资料。根据资料显示,1930年6月初,一支62人的苏联考察队从罗布泊的东边往西到达库木库都克进行科考。这支队伍里配备一个排的士兵。6月27日,有牧民发现了两个苏联人,这两个人回到苏联后不久就死了。

60年代中苏关系良好时,苏联方面提出对罗布泊再次进行科考,并提供了一些地图。由于中国这边没有答应,所以计划搁置了下来。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苏联那边没有提,中方也不清楚。老秦分别单独找汪文先和古井和问了话,没有提及科考队内部的矛盾问题,只是询问了彭加木的个人生活习惯。彭加木是个工作狂,脾气也不好。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工作,别人睡觉的时候他也在工作,就像一台机器。他的饭量很少,几乎不吃熟肉,喜欢吃生肉。队伍有一次打到一只野骆驼,他把野骆驼的肝脏拿走,独自生吃了。由于野外科考要面对很多恶劣的环境,一个经验丰富的野外工作者肯定有着异于常人的地方,所以大家都没当一回事。彭加木还有一个习惯,喜欢晚上仰头看夜空。

汪文先也提出了疑问:彭加木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野外生存科学家,在独自外出的情况下,为什么沿途没有留下让人追踪的痕迹?罗布泊的自然条件那么恶劣,为何还要独自前行?即便不被黑风暴吞没,一旦遇上狼群,那就是死。当时宿营地还有一些水能够坚持到基地的救援。汪文先带着队员们打了几个井,最深的挖到3米多深,下面的土都是黑色的,带着一股腐臭味,根本没有一点水的迹象。可是彭加木还要求队员们分头出去找水。六月的罗布泊正值高温旱季,地表的温度达到五六十度,人在缺水的情况下冒着烈日行走,别说走10公里,就是走3公里,都不可能会因为缺水中暑而倒下。在老秦看来,彭加木根本不是因为缺水而让大家去找水,而是想支开众人。

就在他与汪文先他们说话的时候,小吕已经有了发现。小吕三十多岁,毕业于北大考古系,多次参加陵墓的发掘工作,是野外考古的精英。在距离临时宿营地西边两里地的一处沙土下,发现了几具干尸,从服装上轻易能认出是苏联的士兵。四具干尸并排放在一起,是有人将他们安葬的。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的头上都有一个窟窿,里面大脑不见了。如果是遭遇野兽,人体其他部位应该会有残缺和伤痕。但是除了头上的窟窿,干尸的身体很完整。老秦下令封锁消息,把那四具干尸密密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