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魏国公徐达。徐达不仅仅是“开国六王”之首,而且是世人公认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而徐达确实也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从朱元璋创业初期,便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成为朱元璋麾下第一大将。哪怕是有“常十万”之称的常遇春,在徐达面前也只能是位居副将,如此便可见徐达在军中的地位有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63年,朱元璋对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徐达立下大功,次年便被封为左相国。

1365年,徐达率兵攻取淮东,并且用两年的时间灭掉张士诚。

紧接着徐达便奉命,同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并且于洪武元年(1368年)率兵攻入元大都(北平),彻底推翻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之后连年带兵北伐,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北元的残余势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时,将徐达封为六公爵之首的魏国公、中书右丞相。

因为北元的残余势力一时间难以消灭,朱元璋便命徐达长期在北平与山西一带练兵。

就这样徐达在北平一待就是十多年的时间,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文臣的地位越来越高,毕竟南征北战建立天下需要武将,但真正治理天下却需要文臣。所以曾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大多受到冷落,但是徐达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撼动,朱元璋对徐达的重视程度一如既往,而徐达则是奉命镇守大明王朝的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十七年,徐达因身患背疽而卧病在床,虽然医治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但朱元璋得知后,还是特地让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自己的敕书前去北平看望徐达,并且将已经年过半百的徐达接回了南京。回到南京仅仅几个月后,徐达便病逝了,终年54岁。

徐达病逝后,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武宁王,将其安葬在钟山,并且允许徐达配享太庙。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追思徐达,将徐达三世皆赠与中山王。

自此徐达这一页翻篇,然而徐氏家族却因为徐达而崛起,逐步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一勋贵家族。不仅魏国公爵位得以承袭下去,与明朝有始有终;而且在永乐一朝,徐氏家族又出了一个可以世袭的公爵爵位——定国公爵位。不仅如此,徐达共生四女,其中三个女儿做了朱元璋的儿媳,若非第三子徐妙锦出家,可能徐达的四个女儿都会成为皇家儿媳。这在所有的明朝开国功臣中,都是独一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大明王朝最强异姓家族—徐氏家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徐达四女三女成为朱元璋儿媳

史料可查到的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

第四女嫁给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为安王王妃,只可惜安王妃并未为朱楹生下儿子承袭安王爵位;永乐十五年,朱楹病逝后,因无子承袭王爵国除。

第三女徐妙锦天资聪颖,善于琴棋书画,生性善良仁厚。在徐皇后病逝后朱棣对徐妙锦颇为倾慕,但是徐妙锦出家为尼。

次女徐秒清,洪武二十四年嫁给了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为代王王妃,为代王生嫡长子朱逊煓。

而徐达长女是最得值得一提的一位,至于其名并无确切的记载,有的说法是徐妙云,有的说法是徐仪华。我们暂且称徐达长女为徐氏,徐氏从小便十分聪慧,徐达与夫人谢氏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徐达曾对夫人说:我们这个女儿非常有天赋,应当让她好好学习经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氏不仅聪慧好学,而且记忆力非常好,经常能过目不忘,就连她教她读书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讶。徐氏博览群书,若是在书中看到古人的美德以及言行,便会来效仿。

正因为如此,徐氏早早便被称之为“女诸生”。

“诸生”指的是那些受过儒家教育,而且颇通经史的生员,徐氏能有此称呼,便可见徐氏的才学修养有多高。

洪武九年,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为燕王妃。

很多人都以为徐氏与燕王朱棣是先婚后爱,但实际上他们算是青梅竹马。因为在二人大婚之前便已经相识已久,早在徐氏还年幼时,朱元璋便与徐达定下了儿女亲家,只是当时并没有确定将徐氏嫁给自己的哪个儿子。后来徐氏因为才气出众而有了“女诸生”一称,朱元璋便对这个未来儿媳越来越满意,便主动提出将徐氏嫁给自己的四儿子朱棣。

洪武六年左右,徐氏入宫侍奉在马皇后身边,时时听从马皇后的教诲。

朱棣作为马皇后的儿子,宫里的皇子,自然能经常见到徐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成婚后,感情极好。朱棣一生中一共生有九个子女,其中前七个全部都是徐氏所生。

洪武十三年,已经成婚四年的朱棣与徐氏,带着儿女前往封地北平。

朱元璋在时,徐氏做了18年的燕王妃,将王府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朱棣能够无后顾之忧专心藩务。靖难之役四年中,徐氏更是有将门之后的风范,不仅亲自披甲登上城墙,而且帮助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坚守北平城四年之久。

朱棣登基后,将发妻徐氏封为中宫皇后。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不高,徐氏是其中出身最高的一位。

为中宫皇后时,徐氏对内治理好后宫、教养好儿女,对外则是辅佐成祖治理好朝政。二人跟寻常的夫妻一样,经常是一起起居生活,而徐氏也跟寻常人家的妻子一样亲自照顾朱棣的饮食,在朱棣看奏折时陪在身边,等着朱棣一起用膳。

朱棣能够建立永乐盛世,跟徐氏有分不开的关系。

可以说徐氏是继马皇后之后,大明王朝的第二位名副其实的贤后。

只可惜,徐氏于永乐五年便病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氏病逝后,朱棣性情大变,如此便可见徐氏对朱棣而言有多重要。

自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所有皇帝的身上都留着徐氏的血,又怎么会不善待徐家呢?

魏国公爵位与明朝有始有终

徐达病逝后,由其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爵位。

徐辉祖身长八尺五(古代一尺是0.23米),长相十分潇洒,再加上从小便饱读诗书,颇有才气。在徐达镇守北平时,家中都是徐辉祖御家,家中无不敬服,朱元璋对其十分器重。

洪武十七年,徐辉祖便已经奉命管理左军都督府事,掌管大明王朝五分之一的兵马。

徐达病逝后三年后,徐辉祖作为长子,自然毋庸置疑承袭公爵之位。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下旨徐辉祖率兵前去常德驻守。之后,朱元璋又下旨徐辉祖去湖广一带以及陕西负责练兵一事。

洪武二十六年回到南京后,徐辉祖又开始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

洪武二十七年到二十八年,徐辉祖要么在沿海一带御敌,要么就是练兵。

洪武二十九年,则是同翰林院官员一起考核国子监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其他的时间,徐辉祖则是陪伴皇太孙朱允炆身边,一起读书。朱允炆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朱元璋能让徐辉祖陪伴太孙身边,便可见朱元璋对徐辉祖的信任器重程度。如此一来,朱允炆登基后,徐辉祖必然是辅佐新帝坐稳皇位的重臣。

果然朱允炆登基后,对徐辉祖也是十分器重,将其加封太子太傅。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朱允炆登基后便开始削藩,燕王朱棣自然不想就这样便贬为庶人,所以便暗地里准备起义,哪怕是太祖的忌日朱棣也是装病没有前往继承祭拜,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前往。

在建文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之间,徐辉祖选择了站在建文帝这边,建议建文帝将朱棣次子朱高煦留在京城。但最终建文帝还是放走了朱棣三子,事后建文帝十分后悔没有听徐辉祖的建议。在所有的将二代中,太祖皇帝朱元璋最喜欢的便是徐辉祖与曹国公李景隆。

而李景隆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之人,而徐辉祖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将。

但是因徐辉祖是朱棣小舅子的缘故,在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并未让徐辉祖挂帅出征,而是让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老将耿炳文,率领50万大军北征。

在李景隆惨败时,建文帝才想到了徐辉祖,让徐辉祖前去救援李景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徐辉祖领兵出征的机会很少,建文四年正月,徐辉祖才再次率兵北上,大败燕军。然而关键时刻,建文帝将徐辉祖召回了京城镇守南京城,等到燕军渡过长江时,徐辉祖率兵在浦子口阻击燕军。

但是建文帝败局已定,朱棣率领燕军进入南京城。

即便如此徐辉祖仍旧对建文帝忠心耿耿,不肯前去迎接朱棣,而是跪在父亲的祠堂中。朱棣见徐辉祖如此便直接将其下狱,亲自审问,但徐辉祖就是不肯说一句话。

朱棣非常痛恨徐辉祖,想要处死他。

但徐辉祖毕竟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儿子,更是自己的发妻徐氏的亲弟弟,朱棣只能作罢。

之后朱棣便将徐辉祖囚禁于家中,削掉其爵位。永乐五年,徐辉祖病逝。徐辉祖病逝一个月后,朱棣下旨“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命徐辉祖长子徐钦承袭魏国公爵位。

就这样魏国公爵位短暂停止后,再次得以承袭。

自徐达开始,一直到明朝消失,魏国公爵位共传了十世十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朱棣迁都北京后,魏国公徐辉祖一脉留在南京,时代守备南京城,一直到明朝结束

魏国公爵位是徐达用自己的战功换来的,然而徐氏一族除了魏国公爵位外,还有一个世袭的公爵爵位——定国公爵位。值得一提的是,定国公爵位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自永乐一朝开始,却比魏国公爵位还要显贵,更加受明朝历代皇帝重视。

这究竟是为何呢?

徐增寿用命换来的定国公爵位

徐增寿这个名字还是朱元璋亲自赐的,在徐增寿少年时期曾跟从父亲徐达入宫拜见太祖皇帝朱元璋,因徐增寿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警,朱元璋为此赐名“增寿”。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徐增寿作为徐达的儿子,自然骑射功夫都不在话下。

徐增寿作为家中幼子,有哥哥们在自然不会轮到他承袭魏国公爵位。不过徐增寿的仕途还是比较顺遂的,成年后被选为勋卫带刀侍从,在宫里当差。因为徐增寿为人处世十分谨慎,所以极少犯错。

洪武二十三年,徐增寿第一次跟姐夫燕王朱棣合作,出征北上,立下了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二十四年,徐增寿奉太祖之命跟着兄长徐辉祖前去陕西练兵。

洪武二十六年,徐增寿因为父亲徐达立下赫赫战功的缘故,而被授予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洪武二十九年,被授予右军都督府都督,此时的徐增寿已经掌管大明王朝五分之一的兵马,位极人臣,也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对徐达儿子的信任,毕竟徐辉祖早在十几年前便已经位居都督府都督。

徐辉祖与徐增寿兄弟二人,在朝中的地位都非常高,而且家中姐妹右三位都是藩王王妃,建文帝自然不会小觑徐家。建文帝对徐辉祖与徐增寿兄弟二人还是十分器重的,不过徐辉祖自始至终都是建文帝的纯臣,而徐增寿却背叛了建文帝。

在朱棣靖难之前,建文帝便问过徐增寿:燕王会造反吗?

徐增寿对建文帝说:燕王与先帝(朱标)同心,已经富贵至极,怎么会造反呢?

然而没多久朱棣便起兵靖难,而徐增寿则暗中向朱棣传递京城的消息,将京中的部署告知朱棣,如此朱棣便可以根据徐增寿传递的消息来做出应对之策。可以说朱棣能靖难成功,徐增寿确实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事还是被建文帝得知,将徐增寿囚禁了起来。

等到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时,建文帝一气之下亲手斩杀了徐增寿。

徐增寿就差一步便可以跟着姐夫与姐姐享受荣华富贵,朱棣对妻弟的死感到十分痛惜,登基后先是将徐增寿追封为武阳侯,后犹觉不足,再次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子孙可以承袭公爵之位。

就这样,徐达的四个儿子中,有两位承袭公爵之位。

这在整个大明王朝都非常罕见,永乐二年徐增寿15岁的儿子徐景昌承袭定国公爵位。而且因徐景昌尚且年幼的缘故,朱棣特地让吏部选了大儒来教徐景昌读书,徐景昌勤奋好学、为人谨慎恭敬。

永乐四年,在徐景昌年仅17岁时,便奉命掌管左军都督府事务。

哪怕是永乐五年姑母徐皇后病逝后,朱棣对徐景昌的宠爱程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朱棣将徐辉祖(魏国公)一脉留在了南京,世代守备南京;而将徐增寿(定国公)一脉带去了北京,如此便可以看出朱棣对徐增寿一脉的重视程度。哪怕是朱棣病逝后,徐景昌仍旧收到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的重用。正统四年病逝,终年50岁

徐景昌之后,定国公爵位又在大明王朝传了七世七代,最后一代定国公徐允祯被大顺军所杀

结语

除了徐达四女、两个承袭公爵之位的儿子外,徐达还有两子,其中第三子早早夭折,并未活到成年。第二子徐膺绪与兄长徐辉祖、弟弟徐增寿相比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不过作为勋贵子弟、开国功臣徐达的儿子,仕途还是比较顺遂的。

一开始担任尚宝司卿一职,后一步一步做到了中军都督佥事的位置上,而且还得了一个子孙后代可以直接承袭的职位——指挥使。永乐十四年,徐膺绪病逝。

明朝初期,太祖皇帝册封(追封)的公爵有25位之多,明成祖朱棣册封靖难功臣时还册封了4个,如此便有29位之多。但是真正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少之又少,到了嘉靖年间仅剩五个。而这五个公爵中,不仅有魏国公爵位,还有定国公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不管是徐辉祖的后代,还是徐增寿的后代,都是比较安分守己之人,并未因过失而被削掉公爵之位。甚至在其后代中还出了名垂青史的贤臣,比如:

徐增寿的七世孙,徐达的八世孙徐文璧。明神宗(万历帝)登基后,徐文璧掌管后军都督府事务。因为徐文璧为人处世十分谨慎小心,成为明神宗的心腹大臣,长时间位列朝廷重臣之列。多次代替明神宗前去祭天,并且提出的很多项建议都得到了神宗的同意。

徐文璧在公爵之位上35年之久,最终被授予太师兼太子太傅。

再比如徐辉祖的四世孙徐俌,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1465年)承袭魏国公爵位,成化十五年开始掌管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务,奉命祭祀明孝陵。从弘治九年(明孝宗朱佑樘)开始负责守备南京,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

徐俌在魏国公爵位上52年之久,因家法素来严肃,对宗族姻亲都有所节制,对朝廷忠心耿耿,而得到明武宗朱厚照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如此,其实归根结底跟徐达有分不开的关系,徐达虽然是战功显赫的开国功臣,但他从不骄纵,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十分重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不管是徐辉祖、徐增寿,还是徐皇后等人,为人处世都十分谨慎小心、从不逾矩,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自然也是如此。如此才能让徐氏家族的后人,大多都能做到安分守己,得以善始善终。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仁孝文皇后,高皇后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明史·徐辉祖传》
《罪惟录·列传卷之八上·启运诸臣列传上》
《弇州续稿·卷八十·中山王世家》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国朝献徵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