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留学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其实我很少主动去问学生为什么要出国,一个是问这个话题有点多余,另外学生自己也不见得说得清楚。不过有时候还是会和学生闲聊两句,就顺便问一下。之所以忍不住问其实也是因为学生在申请中表现得非常茫然,各种准备上的拖延,让你觉得学生其实自己都没准备好留学,因此一定要问一问,想帮他理一理思绪。

其实为什么出国的理由虽然各种各样,但大致上还是可以分个类归纳起来。比如说有的更多的是出于职业发展考虑,有的是为了见识别处的风景,有的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有的则是见到周围人都在出国留学,觉得不能落后于人……理由当然不会是单纯某一个,往往是复合的。但大致上可以分为目标明确的和不明确的两种。

目标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不明确的,往往是受到周围的影响,而留学的其他条件又具备,那就先留学,走一步是一步。

出国留学除了主观上的意愿,我更想谈一谈客观上的因素。留学有点不一样,它是一件需要很多物质上的投入的事情,所以想留学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同样,即便是物质条件具备的同学,在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依然要考虑物质回报,比如将来的职业发展是不是足够好,能不能使得在留学上的投入是值得的。真正能够把留学简单地当作一个主观选择的人很少,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到现实。

回到为什么要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上,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有人争论,其中有个人就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出国留学接受教育?是不是想移民?是不是不爱国。当然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言论是比较zz的,不过还是想理一理这个逻辑。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接受教育?首先我们肯定是想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其次才是选择去哪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国内的大学能不能提供好的教育,我觉得是可以的,如果我说不能那等于也是对自己的否定。但这里我们是要做一个比较的,比如说我们拿美国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比较,是不是国内的高等教育仍然占优势?现实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的教育距离美国的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走得并没有那么快。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仍然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可能是很多底层人民的共同想法。但对于希望追求更好教育的人群而言,中国的大学已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教育并不等于进入学校即可,还要要求教育质量,对人的塑造。

之前知乎上有人发文说中国高校培养的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认同这个观点,不知道阅读这篇回答的各位是不是感同身受。在中国,包括清北这样的顶级大学同样不能避免地陷入这种困境。十多年前北京大学有一堵围墙将学校和外面的社会隔开,后来围墙推倒建起了商业街。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学对所有人开放,能让大家接受平等的教育,一方面却忽视了社会对学校这个环境的影响。学校不同于这个国家的任何其他地方,它需要一个更加单纯的环境。当“围墙”倒塌,大学被社会中的各种洪流所冲击,理想主义的大学的时代便过去了。

而这正是整个中国的大环境,它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教育,不只是大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影响了多少家庭,而这种观念下,教育从一开始就已经畸形了。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这是父母最想看到的。我的一个亲戚家的小孩为了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花了不少钱,但那里的教育质量却令人担忧。小孩不知道跟谁学的,回到家嘴上挂的都是一些粗俗的口头禅。好的没学到,坏的却学了一大堆。小孩在这个年纪正是处于学习和萌芽时期,正是三观成形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在这样小的年纪就开始非常现实,非常自私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而正是这样从一开始就歪掉的教育体系,让人不得不担心和怀疑,在中国,能不能教出真正的人才。当然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人才除了环境的影响,还有自身的努力。这里我还是不谈自身的努力,仅仅讲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校对于人才的塑造是不是有利的?答案是悲观的。

中国大学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无力改变命运;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就是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功利化是大学腐坏的开始,大学们失却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便很难称得上人才。如果你说的人才是毕业就失业,学了十几年只学会了考试的人才那另当别论。

中国的教育肯定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毋庸置疑。我也不是怀着恶意去批判,这就是现实。这种教育环境中,依靠自身的努力肯定能取得成功,你也可以不失去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只是对于整个人群来讲,成为真正人才的概率是极其悲观的。

而这正是留学的大背景。不管你是为了职业发展考虑还是仅仅为了镀金,都意味着你承认了中国和世界顶级高校的差距。如果你想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条件又恰好具备,留学可能就是你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