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5月18日,在首届全国微生物蛋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上,富祥药业(300497.SZ)与香港绿客盟有限公司(下称“绿客盟”)、马来西亚Ultimeat(M)Sdn Bhd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在现场获悉,上述合作协议涉及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和微生物蛋白供货等,两家合作方分别计划根据产品研发进度,三年内拟采购富祥微生物蛋白共计12000吨。

据了解,富祥药业的微生物蛋白是基于镰刀菌底盘菌株,以葡萄糖、水等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发酵技术生产制得。

富祥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包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富祥药业核心主业是原料药生产。“由于在产品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生物发酵制品,为了实现医药原料自产自供,我们自建有多功能合成生物—生物发酵产线。在这过程中,我们培育出了生物发酵类产品微生物蛋白。随后,公司决定迅速将其进行工业化和产业化落地”。

2023年,富祥药业完成镰刀菌发酵工艺制造微生物蛋白的产业化生产,并将人造肉作为公司微生物蛋白产品的应用场景之一。

江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大豆种植生产蛋白相比,CO₂发酵微生物蛋白产量可提升13.6倍。目前,我国动物蛋白缺口严重,优质蛋白质自给率不足,2022年我国肉类缺口已超过500万吨。而另一方面,大豆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占粮食进口62%和74%。对此,陈坚表示,微生物蛋白将提高蛋白制造效率,更好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蛋白需求,进一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记者从富祥药业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200吨微生物蛋白生产线,并已投入生产,年产20000吨的微生物蛋白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不过,目前富祥药业的微生物蛋白尚未获得国家卫健委的批准。

包建华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四季度向卫健委进行申报。他表示,卫健委主要负责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此外,目前,富祥药业正在为其自研的镰刀菌申请包括我国在内的9个国家的专利。

“在国内,富祥是首家采用自研丝状真菌生产微生物蛋白的公司。作为第一家公司,申请的难度可想而知。”陈坚表示,“产品没有获批不代表不安全,因为审核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已经提供了很多证明其安全性的实验数据。此外,该菌种生产的食用菌丝蛋白已经在包括美国和英国等多国获批,这也可以作为产品安全性的佐证。”

在微生物蛋白审批情况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金芬称,各国对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新食品原料的监管态度不同。从获批产品来看,欧盟最为严格,我国则相对谨慎,美国由于特有的GRAS制度而较为透明,获批产品相对较多;澳新多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而已获批的新食品原料仅有非转基因来源的香菇菌丝体发酵的豌豆和大米蛋白。

在微生物蛋白风险控制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李宁表示,微生物的获取和保藏、微生物的选育和改造、微生物培养基、生物反应过程、反应后的处理和加工是微生物蛋白风险关键控制点。

在等待批文的阶段,富祥药业的微生物蛋白在国内正通过样品研究的方式进行商业化推进。

包建华表示,“国内外很多公司拿了我们的样品进行食品研究。具体的合作模式为富祥与客户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富祥将微生物蛋白作为样品交付给客户,客户将其研究制成终端食品、饮料等。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反馈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原料的研发”。

他表示,公司与绿客盟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模式。“绿客盟之前用植物蛋白做食品。目前,正在使用公司的微生物蛋白进行产品研发。”此次富祥药业与绿客盟、Ultimeat(M)Sdn Bhd签订的合作协议也意味着公司商业化落地正在提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一帆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