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内与多位高级干部会谈。然而正当会议进行到紧要之处时,突然一声脆响打断了会议。紧接着,保卫人员奔赴二楼,居然在玻璃上发现了一枚子弹。顿时,在场干部无不震惊,而围绕着1966年人民大会堂枪击案的调查,也就此展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们立马行动了起来。技术科的人员先是来到现场勘察,剩下许多同志则在周边摸排调查。当时,在现场离枪击位置最近的是一名叫张善兰的服务员,她当时刚好正在擦拭二楼的玻璃,结果一颗子弹突然袭来,一下惊的她站立不稳。

而当初出于安全考虑,人民大会堂的玻璃都是特殊定制,并且有加厚设计的,内外分为两层。但即使是这样,这枚子弹依旧是完全射穿了外层玻璃,并卡在了内层玻璃上。如果当时它的穿透力再强一点儿,那后果则完全不堪设想。

为了尽快破案,北京市公安局调动了最精尖的刑侦人才,很快确定了枪击者所使用的子弹和枪支的类型。根据弹道分析,工作人员也推断出了枪击者开枪时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在大会堂北面的长安街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到这个重要推论后,办案人员为之精神一振。因为枪击案发生时正是上午10点,是长安街人流量最大的时间段。因此,凶手如果是在长安街的某处作案,那肯定会有目击者,也会留下物证。

但一番调查取证后,令办案人员泄气的是,纵然公安干警们对长安街进行了地毯式搜索,还排查了案发时段路经的近千辆车,但这名枪击者居然就像幽灵一样,没有留下一丝有用的线索。就在案件调查进入僵局之际,周总理的一句话,却打开了办案人员的思路。当时,周总理了解过案件进展后,他指示办案人员,不要只把目光放在长安街,要看向更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的一句话,让刑侦专家们茅塞顿开,也许子弹并非直接从长安街射出,也有可能是受到风力等多种因素才飞向了人民大会堂。想到这一点后,办案人员迅速扩大了搜查范围,并以人民大会堂为中心划定了附近五六百米的范围。而且为了不打扰这附近居住的干部领导,公安干警们还采取了最低调和最秘密的工作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排查到南长街时,一位看门大爷提供了关键线索。这位大爷说,李达首长的儿子顽劣异常,经常呼朋唤友在房顶上用猎枪打鸟。得知这一关键线索后,办案人员立刻申请了搜查令进入了李达上将的家搜查,最终在他家收缴了一支捷克产的猎枪,其所用子弹跟人民大会堂玻璃上的5.6mm口径子弹完全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案件基本告破。而经过询问,案件真相也浮出了水面。原来,李达上将的儿子李迪明十分顽皮,经常在房顶用猎枪打鸟。案发当天,他射出的子弹在风力作用下,不慎击中了几百米之外的人民大会堂。

幸好,这个乌龙事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周总理也并未深究李迪明的过失。毕竟当时的他也还只是一个16岁的初中学生,所以总理也只是批评教育了他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件事发生后,周总理也看到了一个隐患,民间存有枪支是不利于人民群众安全的。于是不久之后他便对公安部下令,要求制定一份枪支登记管理的具体方案,由此,我国全面禁枪的序幕也逐渐拉开。时至今日,相比世界上其他动荡地区和枪支泛滥区,我国的社会治安却非常的好,也不得不说要归功于当初周总理的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