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甘肃省领导埋怨国军将领给毛主席送礼,将军坦言:“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向毛主席、党中央反映问题,毛主席应该看清真相……”

这位给毛主席送礼的国军将领是谁呢?,他同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往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蒋介石感到头疼的部下

邓宝珊,1894年出生于甘肃天水,他出身行伍,所以并没有太多的读书经历,虽然只在年少时期读了两年私塾,但他并未与知识脱轨,反而博学多识,文化素养深厚,再加上邓宝珊性格儒雅,待人宽厚,因为有了“儒将”之美称。

这样的一位将军却让蒋介石感到十分头疼,究其原因,那就是他与共产党的理解和支持。

和大部分拥护蒋介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的是,在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前,邓宝珊始终站在蒋介石的对立面。

1910年,邓宝珊加入同盟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0年后的1930年,邓宝珊开始与中共中央军委的成员往来,他的活动受到当时国民党的注意,并抓捕了他,后来在一位律师的全力保释下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同意邓宝珊复出政坛,1934年4月,邵力子调任陕西省政府主席,邓宝珊暂时接管了甘肃军政,然而,对于邓宝珊,蒋介石始终怀有戒备心,当邵力子提出让邓宝珊就任甘肃省主席的提议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率兵攻进西北,国民党连吃几次败仗,现在正是用兵之际,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继续用起治理西北军务有功的邓宝珊。

蒋介石这一举动,也让邓宝珊跟毛主席有了往来的机会,何出此言?

大局为重,互相体谅

蒋介石重新重用起邓宝珊后,立刻任命他为第二十一军团军长,驻防榆林。

(榆林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该地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它是阻止日军西进的重要屏障,另一方面是因为榆林与当时的共产党抗日的陕甘宁边区接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5月的一天傍晚,忙碌一天后的部队准备就寝,就在这时,交际处处长金城接到延安市公安局打来的一通电话。

“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以及随行人员刚刚抵达延安,他们一行人住在骡马大店里。”

听到这个消息后,金城震惊了,他没想到邓宝珊会在此刻来榆林。

“真的吗?你们说的是真的吗?他真的到榆林了?”

金城之所以不相信邓宝珊来榆林也是有原因的。

邓宝珊作为一位重要的国民党将领,按理来说,他来榆林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何到延安来何以如此秘密?

金城所在的交际处既没有得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通知,也没有听到新一军驻延安办事处的报告。

在来榆林之前,邓宝珊曾多次跟共产党员有所接触,像杨晓初、葛霁云等人都认识邓宝珊,他这次来榆林为何不提前通报一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共合作开始不久,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民政府行政院到各部首领,都纷纷向延安发来消息。一行人马抵达延安后,他们都以能见到毛主席为荣。

在这样的前提下,邓宝珊为何如此低调出现在榆林呢?这让金城想不通。

不过眼下的金城来不及细想这些问题,他将邓宝珊来榆林一事转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在电话里高兴地说:“你快去接他,一定要招待好!”

“是!”

挂断电话后,金城立刻前往邓宝珊所下榻的旅馆,金城前脚刚踏入旅店的大门,后脚就见到一位大约40多岁的军官。

这位军官抬头仔细瞧了瞧站在他眼前的金城,虽然军官不认识他,但从他的打扮来看,军官也已经猜测到了对方的身份。

“你看着很面生啊,你来此处有何贵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向军官介绍了自己。

“您是?”

“我叫于浚都,是邓军长的副官长。”

闻言,金城大吃一惊,然后迅速对他说:“邓军长远道而来,我们没有得到通知,有失礼节,我们边区政府有几个招待所,房子虽然不大,但整体条件还是比这里好很多的!”

说话期间,金城用眼神环视四周,这座旅馆采光不好,黑压压的,空气里除了漂浮着尘土之外,还弥漫着一股霉味,让邓宝珊住在这里,显然行不通,也不合适。

不知为何,于浚都并没有金城的话转告给邓宝珊,他在邓宝珊不知情的前提下,自作主张替邓宝珊做了回复:“邓军长明天就要赶路去榆林了,现在他已经在旅馆安顿好了,就不必去惊扰政府了……”

闻言,金城又说了好久的客气话,希望邓宝珊可以换个居所,但最终都被这位副官长给回绝了。

既然别人坚持拒绝,那金城也不好硬劝,向副军官告辞后,金城回到交际处,将刚才所发生的种种一字不落告诉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明天再去试试看吧,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留他多在这里住几天。”

得到指示后的金城第二天早餐前,又来到了旅店。

他刚进门,就遇到了昨天见到的于浚都,他将毛主席的话再次转告给于浚都,但依旧被拒绝了。于浚都一连几次的拒绝让金城感到奇怪,要知道那时候不管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还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首领们都以能见到毛主席为荣,更何况,邓宝珊是和共产党有友好关系的将士。

就在金城想方设法给于浚都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邓宝珊闻声走了出来。

他正准备去隔壁房间洗漱,恰好听到屋外传来高低起伏的谈话声。

于浚都的一言一行都落在邓宝珊眼里。

他轻轻用手推开于浚都,语气温和地对金城说:“这次路过延安,时间上很仓促,所以我们没敢去打搅政府,我们在这里住得很好,不必麻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到邓宝珊本人后,金城十分激动,他对邓宝珊说:“听到您抵达延安的消息后,毛主席和边区政府感到十分高兴,他们十分欢迎您,希望你可以在延安多待几天。”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如果他再拒绝显然不妥当。

“好,感谢你们,今天我们先不走了……”

得到邓宝珊肯定答复后,金城高兴地离开了旅店,向毛主席汇报去了。

得知邓宝珊愿意短暂停留后,毛主席叫上肖劲光马不停蹄来到邓宝珊下榻的旅馆,几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用餐的时间,毛主席邀请邓宝珊以及随行军官们一起吃午饭。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交际处,交际处的厨子得知有尊贵客人来之后,还特意多做了几道菜。除了毛主席之外,肖劲光、李富春、周小舟等人也在席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饭期间,毛主席跟邓宝珊说:

“现在国共重新开始合作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我们共同坚持下去,并巩固发展,一定可以打败日寇。”

邓宝珊积极回应道:“对于合作一事,我们也相当有信心,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是全国百姓想看到的局面……”

其实,去榆林的路线有很多,邓宝珊就是为了想要亲眼看看延安的真实状况,所以才特意选择的这条途延安的路线,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

吃饭期间,毛主席热情地对邓宝珊说:“延安还有很多好景色,我们也还有好多话要说,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不妨多住几天吧。”

面对毛主席的热情挽留,邓宝珊欣然接受,当下他就改变的计划,打算多在延安待几天。

这是毛主席和邓宝珊的初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给邓宝珊送狐狸皮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往,邓宝珊十分欣赏毛主席,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也让他更加信任他。

1939年的夏季,曾发生过一件涉及彼此信任的事。

邓宝珊所负责的新十一旅大部分驻扎在三边一带,同八路军留守部队的防区挨得很近,平日里,两个部队井水不犯河水,可以和平共处,但是那天却出了意外。

新十一旅的成分比较复杂,国民党先前对他们进行拉拢和挑拨,导致有些人被利用,这便是导致新十一旅和八路军起冲突的主要原因。

事情发生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引起事端,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两支部队的关系,从而达到挑拨毛主席和邓宝珊的关系。

头脑清醒的邓宝珊对于此事也及时给出回复,他说:“我有我的主意,我已经给毛先生发了电报,请他派汉宸来一趟,商量个解决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南汉宸受毛主席委派到了榆林,八路军也把之前收缴来的武器和人质交换给新十一军,双方言归于好,这件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邓宝珊信任毛主席,毛主席也十分关心邓宝珊。

1943年冬天,邓宝珊到重庆参加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回来,路过延安。他在延安稍作休息,但是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他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天气严寒,邓宝珊突然患了重病。

邓宝珊生病的事情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毛主席没敢耽搁,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邓宝珊下榻的旅馆探望,见邓宝珊病得严重,毛主席又请来精通中医的大夫给邓宝珊看病。

经过检查,大夫说邓宝珊这次生病主要是因为生病,再加上天气严寒,保暖跟不上导致的。闻言,毛主席委托金城拿来10张狐狸皮,作为大衣料子送给他。

为了这事儿,毛主席甚至专门给金城写了一封信:

“狐皮10件,送邓总司令做衣料,请转交为盼。”

短短的一句话,完全体现了毛主席对邓宝珊的关心与爱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以及延安有关工作人员的照料下,邓宝珊的病很快就治愈了,为了表示感谢,邓宝珊专门来到杨家岭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里拜访。

毛主席和邓宝珊之间的革命友谊十分深刻,这一点从两人之间的谈话可以看出来。

邓宝珊说毛主席胖了

那天,毛主席在杨家岭设宴招待邓宝珊,参加这次宴会的还有朱老总、贺老总、林伯渠等人。

宴会前,毛主席和邓宝珊见了一面,一见面,邓宝珊便笑呵呵对着毛主席说:“毛先生,我们不过是一段时间未见,你看上去可是比上次明显胖了不少啊!”

毛主席哈哈大笑回答道:“这是由于我们军民搞大生产,丰衣食足所致啊!我胖很开心!”

接着,毛主席将话题引到邓宝珊身上,主席关切道:“这次见你,你脸色可是比上次好多了,上次见面,你脸色刷白刷白的,这次红润不少啊,看来你的身体好了很多!”

从“你胖了”到“你脸色红润了”,足以看出毛主席和邓宝珊之间对彼此的关心是真真切切的,对方的小小变化,他们都可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宴会办得十分热闹,一行人热热闹闹吃完饭后,还参加了欢迎晚会,该晚会由叶剑英致词。

第二天、第三天分别由朱总司令和贺老总设宴,目的就是款待邓宝珊。

第四天,毛主席亲自设宴,在交际处又为邓宝珊开设欢迎宴会。

宴会期间,毛主席用他一贯幽默的语言把控全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期间,邓宝珊问毛主席:“先生贵庚几何?”

毛主席说:“我出生在清光绪十九年癸已十一月。”

“毛先生您比我大一岁,中国能有毛先生这样的领导,乃民族之福。”

邓宝珊这句话说得诚恳且坚定。

这次邓宝珊在延安停留了一周,和毛主席单独会谈多次,还利用空闲时间看望了几位老干部,并出席了几次文艺晚会,延安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谊长存

毛主席和邓宝珊的友谊从战争年代持续到和平年代。

建国后,邓宝珊去了西北工作,但他和毛主席之间的友谊依旧长存。每年邓宝珊来北京开会时,都会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除了工作上的关心之外,毛主席对邓宝珊的生活也十分关心。

1956年,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邀请邓宝珊去家里吃饭,因为邓宝珊是北方人,为了照顾他的饮食习惯,毛主席特意为他准备一碗面,厨房把面条做好后,毛主席又亲自将面条端到邓宝珊面前。

在吃饭期间,毛主席主动关心起邓宝珊的家人。

邓宝珊的二女儿邓幼梅,抗战时期,邓幼梅曾在延安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于这个女孩,毛主席是有印象的。

不过很可惜的是,她后来因为肺病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种种细节令邓宝珊十分感动,虽然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和毛主席之间的往来毫无拘束感,看着毛主席的面孔,邓宝珊突然想到和毛主席在延安时的初见。

那一年,也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他才没有错失与毛主席共进午餐的机会。

邓宝珊给毛主席送上一份特殊礼物

1960年秋天,我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人因此吃不饱饭,毛主席的家人也是如此。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无意中跟父亲说过在学校吃不饱饭的事情,主席则严肃教育子女们:“困难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能搞特殊,要同全国人民一同度过难关。”

那天,毛主席收到一个包裹,不轻不重,同时还散发出一股并不好闻的味道,毛主席小心翼翼打开它,里面装着油炸和榆树皮混合而成的食物,如果不仔细看,压根看不出这一团团究竟是何物。

看着眼前的食物,毛主席十分难过,沉默许久后,毛主席扭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在陕北的时候,也吃过这些东西,真的难以下咽,我们的人民……吃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他为人民的遭遇感到难过,也为眼前现状感到无奈。

给毛主席送“礼物”的人便是邓宝珊。

他的举动,曾引起甘肃省领导的不满和担忧,领导人很怕因为这份“礼物”而给邓宝珊带来麻烦。

“你不要送了吧?万一你到处分可怎么办呀?”

“我只实事求是地向毛主席、党中央反映问题,毛主席应该看清真相,眼下我的个人问题可以放一放,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庆幸的是,这段艰难的日子,最终还是靠大家的毅力熬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邓宝珊年事已高,自60年代起,他的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196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邓宝珊辞去在甘肃的工作来到北京治病。

两年后,这位始终爱国的国民党将领与世长辞,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