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刀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晚,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发布了《警情通报》。

21岁男子“胖猫”在长江大桥跳江身亡引发的舆论事件,算是剧终。

一个鲜活生命黯然消逝,令人痛心,也牵动了无数善良者的心。

“胖猫”恐怕也想不到,自己离开世界后,竟会引发如此巨大的波澜。

警方通报后,事件虽然终结了,但网上仍有余波,我认为主要在两点。

一是关于重庆“捞女”和诈骗问题。

当事方谭某是重庆人,在舆情中被贴上“捞女”标签。

这对重庆女性和重庆形象有伤害吗?

应该没有。

任何地方都有捞女和渣男,并非重庆特产。且是不是捞和渣,要用事实说话。

据南岸警方调查,2021年11月,“胖猫”与谭某玩网络游戏时认识,同年12月24日,双方确定恋爱关系。

经梳理“胖猫”、谭某两人转账记录显示,截至2024年4月11日“胖猫”跳江身亡,他向谭某转账317次共计79.9万余元;谭某向“胖猫”及其亲属转账179次共计46.3万余元,

其中,向“胖猫”转账29.7万余元、向刘某转账3万元、向“胖猫”父亲转账13.6万余元(“胖猫”去世后,谭某应“胖猫”父亲要求返还开花店的7万元和“胖猫”跳江前自愿赠予的6.6万余元)。

同时,两人交往期间在支付宝开通“支付宝小荷包”“恋爱记”情侣攒钱账户,供双方随时自行存取,自2022年1月5日至2024年4月8日,谭某共存款23.6万余元、取款16.5万余元(用于两人经营花店、共同生活开支及谭某个人消费等);

“胖猫”存款17.3万余元、取款24.8万余元,两人共同攒钱账户中,“胖猫”多支取了7.5万元(含谭某存款7.1万元,支付宝利息收益0.4万元)。

调查查明,谭某和“胖猫”以真实身份交往两年多,互见亲友,并在一定范围公开双方恋爱关系,经济上互有往来,共同攒钱谋划未来生活,双方存在真实恋爱关系,谭某未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同时,经调解,近日刘某父母与谭某已达成和解,谭某全额退还了与“胖猫”恋爱期间经济往来的差额。

南岸警方称:5月11日,我局依法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控告人刘某,并告知其应有的法定权利和实施途径。

刘某对不予立案决定表示认可。

我相信警方的调查是真实的。若与事实不符,“胖猫”的姐姐刘某不会善罢不休。

只是觉得,警方既然5月11日就有结论,为啥昨晚才公布?

二是长江大江还要设置安保吗?

自“胖猫”跳江引发舆情后,重庆长江大桥上出现了一道特别风景:为了预防可能的轻生事件,当地组织了24小时的巡逻队伍,每隔约50米就有一名警员或安保人员站岗。

可见,重庆压力之大!

因有网传,说有外地网友想学“胖猫”,邀约到重庆跳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公共事件发生后,总有人凑热闹,总有人生怕事情搞不大。虽说网传归网传,但万一有人真要来桥上蛮干呢?

安排人值守,体现了重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但重庆,也真被搞得筋疲力尽了:自1981年大桥通车以来,这样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从未有过。

其实,这种看似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没啥卵用:

一个要寻死的人,他还找不到地方吗?

虽说我置疑大桥值守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没办法,舆情压力山大,谁敢懈怠?我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我是南岸区委领导,也会这么干:万一再出事,怎么向社会交代?

但按重庆话讲,大河又不能亢盖盖。对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既要治标还得治本,比如提升社会福利、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扩大就业机会等,从根本上减少悲剧的发生,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办法。

长江大桥上的临时安保措施,可能会撤销了,但长期的基层治理和改善民生,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温暖,更觉有奔头、活得有劲,才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而对网络造谣的违法行为、对炒作人血馒头的无底线乱操,必须坚决打击。

愿逝者安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