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界面控制着深层缺陷和非辐射复合,从而进一步影响效率和稳定性。

广东工业大学Hualin Wu和Shaoming Huang等人采用一种对称的受体-给体-受体(a -d - a)共轭分子作为多功能缓冲层,其核心结构为三噻吩[3,2-b -噻吩]和2-(3-氧-2,3-二氢-1 h -茚-1-乙基)丙二腈,命名为6TIC,同时提高光伏性能和稳定性。研究发现,在晶界和表面进行共轭分子填充,不仅能与钙钛矿组分进行化学锚定,有效消除界面缺陷,抑制非辐射复合,还能有效改善界面能级排列,提高界面电荷转移效率,获得24.81%的功率转换效率和84.5%的填充系数。

此外,得益于疏水缓冲层出色的表面保护效果,大大提高了操作稳定性,在相对湿度为60±5%的空气中时效960 h,在85°C连续加热应力下时效1450 h,可保持90%的初始效率。该策略可能为推进高效稳定的psc提供新的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 Si, T. Yin, Y. Guo, Z. Zhang, H. Wen, H. Tan, W. Luo, Z. Zhang, H. Wu, S. Huang, An Acceptor–Donor–Acceptor Molecule Tailored Versatile Buffer Enabling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195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1951

学术交流QQ群

知光谷光伏器件学术QQ群:641345719

钙钛矿产教融合交流@知光谷(微信群):需添加编辑微信

为加强科研合作,我们为海内外科研人员专门开通了钙钛矿科创合作专业科研交流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编辑微信pvalley2024、pvalley2019,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无备注请恕不通过),由编辑审核后邀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