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中,美国陆军第七师第31团级作战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被志愿军第九兵团突然袭击,美军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我志愿军的猛烈攻势杀得丢盔弃甲,约有15000名美军士兵战死、失踪或受伤,且在火力装备大幅优于志愿军的优势下仍被迫大规模撤退。

美国陆军第七师有一个叫做埃德·里夫斯的二等兵正是这场战役的亲身经历者,并在他的自传中记录了他参加战争时从中国军队手里逃出时的离奇经历。

最初埃德·里夫斯是自己主动要求前往朝鲜战场的,当时的美国号称仁义之师,却行着入侵他国的野兽行径,埃德在美国军方的哄骗下带着一腔热血奔赴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完全没有意识到接下来迎接他的是燃烧地多么猛烈的战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1月27日,埃德与他所在的部队走在最前方,他们接受到的命令是在长津湖建立一个足够靠前的防御阵地以应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当时天寒地冻,美军给每一个士兵都发放了足够武装到牙齿的武器装备和御寒的衣物,而志愿军方面平均三个士兵才能分到一顶棉帽或者一条棉裤。

因此,埃德的队伍放松了警惕,进入长津湖范围后没有建立任何警戒就开始建立防御阵地,而志愿军战士们正悄悄地接近了他们,随着冲锋号响起,无数穿着单衣单帽的志愿军士兵从四面八方杀向了美军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进中的志愿军队伍

埃德的手榴弹很快就扔完了,但志愿军战士仍然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冲出来。他开始感到了害怕,收拾起自己的装备向山下的另外一个美军阵地跑去。

一路上无数子弹贴着埃德的头皮飞过,他裹紧自己的白色风衣,尽可能压低了身子向山下逃窜,因为身上衣服颜色和雪地环境太过接近,他甚至路过了一直在雪堆中隐蔽的志愿军队伍而没被发现。最后有惊无险的回到了美军的阵地上。

没过多久,这一个阵地也开始受到了志愿军的猛烈进攻,在这次战斗中,幸运女神没有继续站在埃德这边,他的左脚被炸断了,只能和那些重伤员一起被运上卡车,准备撤退到后方接受治疗。而卡车走出去还没多久,便再次遭到了志愿军军队的阻击,没有人再来管这些已经没有行动能力的重伤员了,能动弹的美军士兵都逃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埃德没了左脚,只能在卡车车厢里装死,企图躲过志愿军士兵的清查,而志愿军士兵们并没有在意埃德的死活——他们太冷了,只想拿到美军士兵的长筒靴御寒。

失去左脚的埃德因祸得福,逃过了一劫。但留在被抛弃的卡车上终归是要冻死的,等志愿军的队伍远离了以后,埃德从尸体堆爬出来,向着美军阵地方向开始爬行。

他从小路爬到了田野上,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像一个渺小的爬虫,用着双肘和膝盖一步一步向湖边爬去,不远处的山上,一个中国士兵发现了他,但他只是一直盯着埃德,既没有开枪,也没有阻止,而埃德借着这个机会翻过了一条铁道,又从一片田野爬过,当他感觉快要筋疲力尽时,突然感觉身下一滑,摔倒在了地上,埃德扒开身下的积雪,发现了厚厚的冰层——他已经到了湖面上了,只要再往前一点,就是美军的阵地,他就可以得救了。

在冰面上爬行不比田地里,失去了一条腿的埃德总是失去平衡,受伤的双手也不能用力,他每摔倒一次都要花上很长时间去依靠双肘和膝盖来重新调整姿势。

但有了希望的埃德一直没有放弃,他忍着剧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能看见远处湖岸了,精疲力竭的埃德已经撑不住了,他把身体缩成一团,钻进自己宽大的外衣里,他想休息一会,恢复一下体力,但当他正昏昏欲睡时,雪地上的脚步声将他惊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抬起头,看到离自己40英尺的地方,一名志愿军士兵正手握半自动步枪缓缓向他靠近。这个时候,只需要一颗子弹,埃德前面经受的所有苦难,还有他所有的期盼都将化为泡影。他绝望地在地上扭曲着身子,挥舞着双手大喊:“啊,不!”

正在靠近的志愿军士兵吓了一跳,随后便转身逃走了,埃德惊讶地看着这个中国士兵消失在夜幕里,不知道为什么近在咫尺的敌人会走掉。

天亮以后,埃德被巡逻的美军士兵发现并救了起来,拖着残缺身躯的他最终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在他求生路上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好奇,为什么中国士兵没有将他抓起来而是被走掉了。直到多年以后,中国披露了战争时期的档案,这一切才有了合理的解释。

中国在抗美援朝期间虽然并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但是从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就有“优待俘虏”的传统了,严格来说,“优待俘虏”一直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项军纪,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军都一直恪守着“优待俘虏”的军纪。

甚至于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因为恪守传统的“优待俘虏”原则,导致我方在后勤补给方面工作严重跟不上,尤其是医疗和保暖物资方面的匮乏导致了部分战场失利。

而且因为我方严重缺乏国际战争的经验,志愿军常按照国内战争时期的老传统,在俘虏敌人之后,只对他们进行一番口头教育,然后就把他们大多数人当场释放,这一行为最开始虽然效果可观,但随着美军的介入,这些被释放的俘虏为后面的战斗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无论如何,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在“优待俘虏”的军纪执行上一直都是毫不含糊的。乃至在对待向我军投降的“联合国军”俘虏方面,可以说做得细致入微,深得人心。

后来释放俘虏时甚至还发生了有部分联军俘虏不愿意回国,而是选择留在中国的事件,这一行为在当时全球舆论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我军战俘营主要建立在朝鲜北部边境,距离中国很近,当时这样设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边境设置有严密的高炮防空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美军的飞机进攻。要知道,在当时的战斗中,为达到杀伤对手的目的,美军不顾自己同胞被俘人员的安全进行狂轰滥炸的事例,已经多次发生。

因此,无论是为了战俘安全也好,还是为了防止美国前往营救也好,为战俘营设置足够高级的防御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我军俘虏的联军士兵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的国家,遍及各个大洲:北美洲的有美国、加拿大;南美洲的有哥伦比亚;欧洲的有英国、法国、希腊、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大洋洲的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有韩国、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战俘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对于我军战俘管理工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我国战俘管理营中的战俘管理人员从各国的风土民俗、好恶禁忌等方面进行了认真仔细地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照顾这些敌方战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扮成圣诞老人的中方战俘管理人员在为战俘发放圣诞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