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海报。图片源于网络

涂俊仪

编者按

日前,根据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及爱奇艺上播出后一炮而红。北疆壮阔的风光,游牧民族的古朴生活,主人公充满“松弛感”的生活态度,获得如潮好评。该剧在散文影视化改编上所做的创新尝试,也为业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新一季《歌手2024》一经开播,凭借“直播竞演”形式引发巨大关注,“全网摇人”“歌手保卫战”等网络热梗的出现,又一次展现出大众对歌坛优秀作品和实力唱将的恒久渴求。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载誉归来的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在广州大剧院复演。该剧由中文演唱,再现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浪漫和恢弘,抒发了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祈愿,曾在意大利多地巡演,反响热烈。围绕上述热门文艺作品及话题,本期文艺评论推出相关评论,敬请关注。

立夏已至,正是北疆百草丰茂、花开遍野的时节。改编自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如此适时,带领人们走进辽阔壮美的那仁夏牧场,走进作家李娟的阿勒泰往事。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并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细腻明亮、隽永清新的笔触之间,书写的是作者在阿勒泰地区零零散散的见闻与体悟。如何保留住松弛、自由的原著“气质”,又遵循电视剧以情节推进叙事的创作需求,无疑是考验功底的。剧集并不拘泥于对同名散文集的改编,而是更为广泛地在李娟的个人经历与其他作品所构成的“故事世界”中寻找线索,重新创作出一个有着清晰走向的故事,又将无数个生动、美好、温热的片段串接其中。

小卖部里,寻找“小鸟烟”和“砰砰”的大叔大妈;澡堂里,款款放歌的哈萨克族妇女;骆驼车上,游戏嬉闹的祖孙三人……《我的阿勒泰》用大量的固定机位、舒缓的场面调度、简洁的镜头切换,如同细腻清新的散文语言那般,描绘着宁静、松弛乃至带着幽默感的日常场景。剧集在散淡却生动的笔触中传达出生活的诗性与意蕴,成功地完成了文学思维到影视语言的跨媒体转换。

这种对阿勒泰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细腻诗意的描写,精准地表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正如剧中主角之一张凤侠所言,这里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此外,《我的阿勒泰》以大量的中远景与大景深镜头让人物置身于辽阔的自然环境之中,直观地传达出人与环境之间紧密的相互依存。阿勒泰的原野、树林、鲜花、河流就像一个行动着的角色,催生了哈萨克族单纯热烈、真实赤忱的生活态度,滋养着张凤侠洒脱豁达、果断爽利的个性,推动着李文秀与巴太爱情的萌生与发展。人们所期待的边疆生活、都市人的“治愈”配方:美丽的草原风光,质朴的少数民族,帅气的牧马少年,满怀梦想的诗意少女与她的爱情,就这样自然地统一在这部迷你剧中。

慢节奏的镜头叙事之下,《我的阿勒泰》以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与情节走向抓住了早已习惯快节奏影像的受众。在乌鲁木齐逐梦失败、铩羽而归的李文秀,起初满怀无奈,不得不跟随母亲在这“啥也没有”的地方暂居。生活如同草原上的河流,缓缓地以自己的节奏流淌,鲜明生动的人物图景、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徐徐铺开:未曾从丈夫的逝去中走出来的张凤侠,多年来居无定所,在草原上自我放逐;苏力坦为传统生活方式改变而担忧;托肯极力想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带着孩子改嫁;巴太希望在马场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又面临着继承家里牧场的困扰……阿勒泰的生活,并不全然只有乌托邦式的美好,同样出没着赌玉、倒卖虫草的利欲熏心之徒。在这部迷你剧中,远方与眼前、过去与当下、传统与现代、原野与城市、逐利与原则之间的抉择,困扰着夏牧场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也牵动着观众的心。

“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的主题,暗示了故事的走向。李文秀在广袤壮美的草原,在与淳厚朴实的哈萨克人民、与巴太的相处相爱中汲取到了无穷的能量,发现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了”。但是,闯入者高晓亮酿成了李文秀和巴太之间难以弥补的裂痕,使得李文秀还没尽情品尝爱情的甜蜜,就不得不面对恋人离去的苦涩。

在这片草原上,爱情的发生与逝去就像四季轮转一般自然,个体成长中刻骨铭心的体验与记忆,好像都只是万物轮回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阻隔文秀与巴太的,看似是踏雪之死,实则如同苏力坦一开始所担忧的那样——文秀终究只是阿勒泰的过客。夏天结束的时候,阿勒泰草原上的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和出口,李文秀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蝶变之旅。

《我的阿勒泰》一开始,就给观众设定了一个观看的位置:漫长冬日,一个人的房间,静静打开一段夏日的往事。人们从李文秀的笔尖,走进了她细腻温柔的情感世界。李文秀的“双重身份”,让观众得以获得一种独特的视角去体验边疆。李文秀出生于汉人家庭,成长于阿勒泰地区,与阿勒泰的关系既亲切又疏离。这里是她赖以生存的地方、是她疗伤的处所,但她又无数次想从这里逃离。她是牧场生活的亲历者,也是外来的观察者。双重视角下的阿勒泰生活显得更加迷人——主人公既非来去匆匆的游客,也非祖祖辈辈长居于此的牧民。而对于作为观众的我们来说,许多人在生命中或许都会想要寻找自己的“阿勒泰”,一个如桃花源般的存在,最终归去来兮,都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极致的生命体验。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