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流经宁夏段的最后一个行政村——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拐了一道弯,之后奔向内蒙古。在银河村,黄河放缓脚步,冲刷出一大片湿地草原。这里蓝天白云下,水润沃野的黄河两岸,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陶醉。在万亩湿地里,遥望贺兰山,山水交汇。

“银河湾3000亩天然红柳林,是鸟儿回馈我们的礼物。”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说,“原来这里没有红柳树,是候鸟迁徙带来了树种,经过播种,久而久之长成了这片天然的红柳林。红柳林引来了很多鸟,河湾湿地里一下有了灵气,银河湾成为一方宝地,造福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家园。”

银河村位于宁夏黄河沿岸东部,1600余名各族儿女在这里沿岸而居、依河而伴。一直以来,银河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绘就了新时代黄河金岸“四棋联动唱团结 石榴花红映银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靓丽画卷,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美了,诗意浓了,远方近了。在民族团结进步的牵引下,银河村正从‘一处美’走向‘一片美’,从‘环境美’走向‘生活美’,从‘外在美’走向‘内涵美’,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黄河金岸村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乡风净、民心齐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石榴的花儿在这里常开常盛。”5月19日,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坦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河村构建起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让各民族群众在乡村旅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

石嘴山市建设各民族人心归聚的共有精神家园。始终把增进文化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浸润各族群众心田、陶染各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创新和共享城市文化。成立首个宁夏城市文学学会、“城市文学奖”、城市文学创作和采风基地,编纂《名家笔下的石嘴山》《石嘴山市城市文学系列丛书》,培育“宁夏工业1958”文化艺术美食节、银河湾“燎疳节”、平罗羊羔肉文化节、TMElive腾讯音乐超现场城市生活节暨2023石嘴山·星海制燥季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推出石嘴山城市工矿文学小说、诗歌、散文集,生动展示了石嘴山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城市品格。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石榴籽”文化节、健康舞展演大赛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群众活动,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等宣传教育品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开展“我为乡亲送戏来”“冬季无冬闲 书香进基层”等活动,让各族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了精神文化“大餐”,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认同。

石嘴山市建设各民族手足相亲的团结互助家园。秉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理念,以民族团结“七进”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层次创建促进交融互嵌。总结提炼了“贺兰山下石榴红”工作品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开展“红石榴”系列活动,通过“便民服务+”“同心行动+”等一批具有带动力、感染力的特色活动,打造了“红马甲”“红石榴”等服务品牌,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立体化交流促进交融互嵌。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为25家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第十二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授牌,充分宣传展示模范单位和先进典型代表,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利用中秋节等7个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760”主题活动,举办“浓情蜜意百家宴 共叙和谐邻里情”“我的社区我的家”“中华民族一家亲·红帽一刻钟”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邻里关爱、守望相助。累计创建14个国家级、122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培育1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6名模范个人,87个全区模范集体、222名模范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嘴山市精心打造“贺兰山下石榴红”品牌,全力绘就各民族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幸福图景。

大武口区锦林街道丽日社区隶属大武口区锦林街道,为石炭井、白芨沟等采煤沉陷区“三线”建设者及其家属下迁安置集中居住区,这里来自全国各地7000余名各族群众曾在矿山里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不忘初心,弘扬传承,生动演绎了新时代“四融四心育团结 石榴花开映丽日”的最美故事。记者了解到,社区融入感知共鸣聚同心,增强情感认同促团结。利用“小马扎课堂”“楼栋微课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石榴籽”故事等纳入党员政治生活学习内容和家长学校课堂,让更多群众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入发掘群众身边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型人物,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等活动,用“活教材”影响身边人、身边事,引导青少年汲取民族文化营养、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坚定传承民族文化自信。

平罗县第五小学在向日葵花的映照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了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演绎出了向上、向善、向勤、向美、向阳的生动实践,绘就出了一幅“五育春风化雨 石榴花开香满园”的优美画卷。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组织红歌颂唱、经典诵读、小快板、小戏剧、情景剧,在一二年级学生以爱国、友善、诚信、励志为主,讲好爱国故事和民族团结人物故事,感知中华民族一家亲;在中年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讲好中华民族发展史,讲好新时代故事,增进各民族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在高年级学生以增进“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为主,组织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处处荡漾着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白,交汇出了一部平罗县第五小学各族师生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甜美乐章。(宁夏日报记者 苏峰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