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文才不逊李杜,武功不输卫霍,既是女生心里的第一花样美男,也是男人眼中心中的英雄梦,他本人更是忠心为国,赤胆忠心,最后却是遗憾终身。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和秦琼是老乡)。辛弃疾堪称南宋文武第一人,他的祖父辛赞因靖康之变无法南下,只能仕官于金朝。尽管如此,辛赞却怀有家国情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辛赞在唯一的儿子早夭后,他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孙子辛弃疾身上。所以辛弃疾自幼就对大宋怀有深厚的感情,辛赞对辛弃疾寄以殷切的期望,曾两次让辛弃疾至金都燕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借机侦察金人形势,以图恢复。 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辛弃疾15岁,奔赴燕京(今北京)参加“国考”。参加考试是假,当间谍,刺探金国军事情报是真。当时,宋金两国正处于蜜月期,辛弃疾刺探的这些情报没有用武之地,他一个月功夫把燕京的地理特点、驻军布防情况弄得一清二楚。若干年后,金人大举南侵时,二十出头的辛弃疾已自学成才,准备在敌后大显身手了。

当时金兵南下侵宋,不外乎有西(川蜀)、中(洛阳-襄阳)、东(淮西)三条路线可走。可辛弃疾却意外地发现:由济南出发,或走旱路或行水路,一样可以抵达江南!而且,金人历来都忽视了这条路。山东,就是金国的软肋!于是刚刚20岁出头的辛弃疾在济南附近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投奔了当地最大的起义军首领耿京的阵营,担任“掌书记”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辛弃疾还介绍一个叫义端和尚加入义军,不想义端此人偷取了耿京的大印准备献给金军,耿京一怒之下要杀了介绍义端入伙的辛弃疾。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追回大印。一路快一马加鞭,辛弃疾追上了义端,义端知道自己打不过,苦苦哀求看在两人情份上饶他一命。原文:“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结果辛弃疾手起刀落,砍下义端人头。

四年后,金帝完颜亮迁都开封,准备南征。但金人南下的企图在采石矶被南宋文臣虞允文消弭。在这情况下,辛弃疾代耿京写下一封归顺表,表示愿意南归,完颜构十分高兴所有招安人员一律加官进爵。应该说,辛弃疾的战略眼光是对的,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军,属于无根之木,在群狼环绕的敌后生存,太难了!主动南归是最好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意外再次发生,耿京的大本营里出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暗杀了耿京,并以耿京的人头作为敬献之礼投靠了金人。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只带五十多人敢死队直接闯入金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懵懂的张安国,活擒塞在马鞍上,金兵眼睁睁看着辛弃疾一伙扬长而去。赵子龙转世也不过如此如此,这一年,辛弃疾年仅23岁。

辛弃疾南归后不到半年,宋高宗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孝宗借着金国内乱初定人心不稳的机会,发动北伐,宰相张浚被任命为三军主帅,照理说,张浚能力还是可以的,优点是人品不错,但缺点是“不知兵”。辛弃疾在得知朝廷要北伐的时候,热血沸腾,辛弃疾先后给张浚写了十份报告:分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内容,合称《御戎十论》,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全方位说明了对金国作战的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认为,金国的迅速扩张背后危机重重,在连年战争下,其辖内的百姓尤其是汉族和契丹族人备受欺辱,无论在财政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存在内部矛盾。因此辛弃疾的核心战略是“疲敌劳师”的策略,第一步先从西边的川陕一路进军作为佯动,等金人耗费周章把人马调动得差不多了,再安排一支疑兵在淮西地界出没,引诱金人又将兵调回来,意思就是多处,多点做疑兵。这样,各路人马齐齐叫喊,无一处真要动手,等金人不知所措之际,突然从山东一路进兵,让敌猝不及防。一处得手,处处震撼。

但张浚断然拒绝,除了张浚个人能力之外,关键的是,辛弃疾属于“外来户”,朝廷以及张浚都不信任辛弃疾,而结果,宋军在淮西前线一场惨败,导致大好机会就此丧失,复失地的绝佳机会。随着北伐草草落幕,宋金双方签订和平条约《隆兴和议》,主动出击的可能性不大了,国家的军事战略转向长期战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辛弃疾本人也被辗转调任各地:25岁,任江阴签判。26岁,改任广德军通判。28岁,改任建康府通判。31岁,改任司农寺主簿。33岁,改任滁州知州。在这期间,辛弃疾不断上书朝廷讨论敌我形势,但都是杳无音信。实际上就是不信任。

在此期间,辛弃疾准确帝预判了金国最多再过六十年就要灭亡;金一旦亡接下来就该轮到南宋了。事实证明:辛弃疾简直是先知。也正因为如此,南宋朝廷决定对辛弃疾冷处理,所以一直在地方工作,35岁那年,辛弃疾离任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府上做了一名幕僚。自己的建议三番五次得不到朝廷重视,辛弃疾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此时,由于朝廷盘剥过重,湖北一个叫做赖文政的茶叶贩子居然起兵造反,短短几个月居然波及在江西、湖北、湖南诸省搅,宋孝宗数次围剿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启用辛弃疾领兵平叛。

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辛弃疾没有一味的武力进剿,而是定点设伏,把守交通要冲,断其水源,然后是掐断断粮,最后又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给予充分的赦免条件,瓦解敌人心理。就这样仅仅两个多月,叛军人心涣散,扯起了白旗,赖文政也被诱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辛弃疾因平叛有功,辛弃疾出任湖南担任安抚使,在湖南,辛弃疾组建一支“飞虎军”,并利用这支部队剿匪,但宋朝对掌兵的官员一律忌惮很深,于是朝廷就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将辛弃疾罢官,可喜的是,飞虎军保留了建制,成为南宋的一支精锐,日后在与金人、蒙古人作战中,展示出不同于其他地方军的战斗力。创建“飞虎军”是辛弃疾前半生军事才能呈现的巅峰之作,那一年,他4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他再一次出现在军事活动中,已然是23年后的嘉泰三年。66岁的辛弃疾再次出山,因为宰相韩侂胄意欲再次北伐,作为主战派标杆人物,辛弃疾自然被启用,担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可此次任命,韩侂胄只是想用来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为自己掌控朝政增加筹码,并没有给辛弃疾真正的实权。

宰相韩侂胄在事实上并没有为战争做什么真正准备,整天幻想着一开打就能旗开得胜。辛弃疾仅仅与韩侂胄合作了一年,就意见不合,辛弃疾被解除了职务。几个月后宋军仓促北伐,被金国打败,淮南沦陷,南宋朝廷再次卑躬屈膝求和。此时的韩侂胄,只能请求辛弃疾出山背锅收拾残局,然而当钦差赶到之时,辛弃疾已经一病不起。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在壮志未酬的悲愤中与世长辞饮恨而殁。临终之际,还在用最后一口气喊着:“杀贼!杀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游说他是当代管仲、萧何,明明可以靠带兵打仗吃饭却偏偏要靠文学。但无论从军事战略水平、战役组织实施能力,还是治国安邦的行政才干,乃至个人的战术水平,辛弃疾足以跻身于历史一流行列。只是可惜他生在了南宋这个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