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庆余年2终于上映了,大家期盼了太久太久。

其实第一部之后就应该立刻拍第二部,如果那样,估计还能制作精良些。

只是相传资方的意见达不成一致,吃相太难看,在互联网大厂的钞能力下,拖了这么久,才勉为其难终于上映了。

实话实说,前面几集大失所望,但甭管怎么说,影评还是要写的。

咱们写什么呢?第二部没什么吸引人的剧情,那就点评范闲这个人吧。

范闲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他有很多“爸爸”,剧中几乎是个大人物,都是他爸爸,要么是亲爹,要么是养父,要么是师父,要么是上司,要么是岳父,要么是叔父,总之,都能和爹扯上关系。

除了爸爸多,范闲真正打动观众的,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具备现代人的价值观。他对人的尊重,要远超他所处时代的局限。

但是,正因为这一点,使得这部剧,就只能是爽剧,它永远也不可能升级到1566那种程度。

在世人眼里,滕梓荆只是一个侍卫,在范闲眼里,那是他的同事。

我们作为现代人,理解范闲,所以喜欢这个人物,可是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导致格格不入的,并不是观念,而是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其实咱们每个人都学过,但是多数人,既不会应用,也不会联系实际。

人类在原始部落时期,比如最新的电影,猩球崛起4,新世界里面那种。

这个时候,部落战胜另一个部落,会杀死战败的对手,把对方的骨头挂在脖子上,以示荣耀,并恐吓对手。

等到了奴隶制诞生之后,他们就不会杀死对方,而是会捕捉对方,让其成为劳动力,成为奴隶。

是人性变了吗?不是。

人,始终是那个人,是生产力发生了改变,是生产关系随之发生改变。

私有制没有诞生的时候,你抓了奴隶能干嘛呢?

大家都是采集捕猎,并没有多少剩余的食物,多几个敌对部落的人和自己一起生活,还得提防对方。

但是随着农耕的产生,随着剩余粮食的积累,随着私有财产的界定,人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生产工具。

多几个奴隶不只是多几张嘴,也会多打粮食,多生产工具,从而增加你所在团队的实力。

这个时候,人们就不想杀死奴隶了。

是人性变善了么?不,是发现了对方的利用价值。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工业革命开启之初,工作时间是无限长的,没有八小时的说法,薪水也是非常微薄的。

你站在工人的视角,会认为,一切福利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但那只是表象,那不是本质。

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人类社会经过几轮生产过剩,销售不畅,资本市场价格大幅度回调之后,忽然发现,你必须主动提高工人的薪水,这样他们才有钱去消费,才能拉动市场需求,进而促使资本增值。

而且工人光有钱不行,他们还得有假期,有了假期,才有时间去花钱。

从那之后,人类经过多轮探索,提高福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什么?

是加杠杆,俗称今天花明天的钱。

当居民部门,企业部门都把杠杆加足了,把明天乃至后天的钱都已经提前花掉了之后,怎么办?

很简单,第三张表来托举,国家用信用举债,继续加杠杆,让大家可以花大后天的钱。

你去看日本,美国,他们的国家部门的这个举债的比例都是非常非常高的,是我们当下的好多倍。

在全球主要国家里面,我们的第三张表,是最低的,这就是之前,我聊八个团的理论依据。

扯远了,我们回到范闲的故事里。

范闲如果想要在庆余年剧中那个时代,让当时的人懂得尊重每个人,甚至进而人人平等,靠意气行事,可能么?

当然不可能。

这就像你生活在石器时代,私有制都没有诞生,农耕都没有诞生,粮仓都没有诞生,你跟全部落的人讲,不要杀死俘虏,要把他们变成奴隶。

有谁能够理解你?

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么?这是谁比谁高尚的问题么?

不,这是生产力的问题。

所以我那天讲,不要那么天真,你不是剧中的范闲,你顶多是剧中的老金头。你在产生问题前,拜托先过过脑子。

我年轻的时候,行事也很荒诞的,大学里不上课,躲在寝室里玩游戏。

从结果上看,和今天这些喜欢看爽剧,希望胡思乱想什么我是风儿你是沙的小年轻,没什么两样。

但仔细想想,还是不一样的。

你比如我当年玩战略游戏,玩城市模拟经营类的游戏,站在城市运营方的视角,我会发现,什么是绕不开的重点?

讲道理么?当然不是。

小孩子才讲道理,大人都在研究收支平衡。

你要运营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收支平衡。

你比如我在玩城市运营类游戏的时候,最开始就一块荒地,我想要让这块荒地上建筑成群,人潮汹涌,怎么办?

需要启动资金呀,没钱,就只能卖地。

随着地卖出去,配套建好,人从游戏当中的主马路上奔涌而至,一栋栋房子建起来。

作为玩家,是很有成就感的。

可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一锤子买卖挣来的钱,快是快,可是不持久。

我建了这么多配套设施,已经把卖地的钱花了,那么我运营它,是不是也要钱?

好比造地铁要钱,运营地铁也要钱,天天都要钱。

那我怎么继续赚钱,保持收支平衡呢?

很简单,研究我的客户。

你玩过这类城市模拟经营游戏,就会清楚,客户就两类。

一类是有钱的,你要赚他的钱,一类是没钱的,你也要赚他的钱。

有钱的,他有什么需求?有投资需求。

于是我就要打压我已经建成的区域里的老破小的价格,争取以较低的价格拿下来,拆迁掉,盖成高端改善型住宅,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有钱人。

赚取差价。

这是一笔钱,而且是一笔必须赚的钱。

随着你玩城市模拟久了,钱一定是呈现马太效应的,有些人手里的钱太多了,你不操盘打造一个具备上涨预期的品种给他玩。

那他的钱就流去服务器上别的玩家经营的城市了呀。

那么对于没钱的,我要怎么做?我要在郊区自己卖不出去的地块上,建一批房子,租赁给没钱的。

我赚取没钱人的租金,这也是一笔钱。

两头你都得赚,这里面没有什么道理,如果有,只有一条硬道理,那就是你要运营城市,你要收支平衡。

作为玩家,你会看到各种城市参数,什么扫地的,问你要钱,什么绿化的,问你要钱,什么排污的,问你要钱。

天天都有人问你要钱,那你就得找钱,就像1566,每天大家除了找钱,就是找钱,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要找钱,你就离不开我说的这两点,这可不是什么秘密,这是20几年前大学寝室里,玩城市模拟类游戏的玩家们,都会发现的必经之路。

你只能那么做。

如果你要讲道理,你非要跟我说,作为城市运营者,在已经不缺房子的郊区建更加多余的房子,并且出租挣租金,郊区原本的房东们的租金,岂不是会被打压?

因为你作为运营城市的人,你的地等于零成本,他们那些房东当初是高成本从你这里买的,拼租金,他们永远拼不过你。

是的,so tama what?

如果你玩了游戏,你站在运营城市的角度,你就会知道,讲道理没意义,维系城市运营刚性支出,才是核心目标。

否则呢?你道理讲的很美好,回头城市运营团队工资开不出,污水横流,地铁停运,人们迁出,那这个游戏你就彻底玩输了。

输掉的就不仅仅是那些被你抢了租客的房东,而是人人都输了。

看到了么?电车原理,你告诉我向左还是向右?

同样,你要跟我讲道理,你说真正有价值的是土地,是地段,这句话对不对?

很对。

但是你玩过这类游戏,你就会明白,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基于土地彻底私有的基础上。

如果土地真的是彻底私有了,谁来了也不能拆,那你说的是事实,老房子再没价值,它下面的地有价值的。

可如果这款游戏里的土地不是彻底私有的呢?那就不是这样呀。

我就是可以控制老破小的价格,我就是要压低它的价格,这样我才能低价拆迁,然后改成高端改善,再高价出售。

游戏决定的,参数一变,游戏就变了,参数是这样,那么游戏就是这样。这个参数就是,是不是绝对私有?

这样的游戏,20多年前,早在电脑主机游戏时代,早就遍地开花,各种参数,各种模型下,你想要模拟,随便你模拟各种结果。

甚至包括上面两种办法如果加起来,依然不能满足城市运营的需要,那还有的是办法。

你玩过,你就知道,还可以有多少种花样,如果我乐意写,这些昔日在游戏里玩过的花样,探索过的模式,七天七夜都写不完。

又扯远了,怎么就扯到模拟经营城市类游戏去了。

回到庆余年的剧评,我们那时候也年轻,也玩得昏天黑地,但至少,我们是长脑子的。

有些人玩游戏,是带着思考去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好奇,去模拟。

有些人玩游戏,真的只是图个乐,只要自己被哄开心了,就满意的不要不要的。

这真应验了那个笑话,有人看了史书问,耶律延禧是怎么亡的大辽?专家说,爱打猎呀。

这人继续问,那成吉思汗是怎么学会打仗的?专家说,爱打猎呀。

呵呵。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