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红楼梦》中,作为荣国府的老太君,又是一品诰命夫人;其晚年的生活,可谓十分体面。能让她礼仪相待的,更是少数。

只是,在清虚观打醮这里,出现的张道士,却无疑是一个例外。

提起这位张道士,可谓来头不小。

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从这一段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张道士,无论是在先皇时期,还是在如今,都是连圣上都敬重的“仙人”、“真人”;诸如王公藩镇都得称他为“神仙”。

面对如此人物,贾母对他客气有加,也算正常。

当然,若我们细心一点,应该不难发现,在张道士的身上,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当日荣国公的替身。

在这,我们就需要琢磨一下了;因为在荣国府中,拥有“荣国公”的有两位:一位是荣国府的第一代人物贾源;而另一位,便是贾母的丈夫贾代善。

但是,我们从张道士的年龄来看,其替身的身份,对应着贾代善更合理。

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即便此时在场的,是贾母、凤姐这些荣国府中的少奶奶、女眷,张道士也是受欢迎的。

贾母见了他,显得亲近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

在《红楼梦》中,能与贾母如此平等、和气的闲聊,张道士应该是独一份。

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张道士更是拿出了“荣国公”,惹得贾母满含泪水: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不仅如此,面对贾母,张道士更是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问题:替宝玉做媒。要知道,贾宝玉可是贾母的心头肉啊,而在荣国府中,人人都知道,老太太看中的,是两个“玉儿”。

显然,若“替宝玉做媒”这样的事,由他人提出,必定会得到贾母的一顿数落。但是,这件事由张道士提出,老太太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不快,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委婉地拒绝。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因此,我们从贾母对待张道士的态度上,不难看出,他在荣国府中的地位。

只是,这样一位体面人,这样一位连贾母都得敬重的体面人,在凤姐眼里,却显得一文不值,当众对他进行调侃。

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
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
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到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到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

如此体面的张道士,连贾母也得高看一眼的主,却在凤姐的嘴里,被形容成了“叫花子”,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张道士,凤姐为何如此轻视?在这背后,又是否存在怎样的隐情呢?

对于这一点,其实原文给出了答案,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1、凤姐对封建迷信的态度,决定了她对张道士的态度。

这位张道士,在众人心中,在圣上、王公等人面前,为何如此体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源于众人对封建迷信的认可。

而王熙凤,恰恰是一位“无信仰”的特例,她曾经就说过:不相信阴司报应。所以在她代理荣国府管家期间,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替人打官司、挪用下人的月钱放高利贷;所以她在清虚观,见到那个乱撞的小道士,会果断的给他一巴掌。

2、凤姐调侃张道士,是替贾母挽回颜面。

当然,王熙凤虽然没有信仰,却也并非无理取闹的人。而她之所以如此调侃张道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对贾母调侃在先。

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

想来,初看《红楼梦》的朋友,是不容易理解这一点的。但是,若我们细细琢磨一番,便能体会出其实的韵味。

张道士指出贾宝玉像“荣国公”,其指的是贾源还是贾代善?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贾母的理解来看,是容易得出结论的:自然是贾代善;因为唯有他,才称得上是宝玉的“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张道士紧接着,却做出了解释。

而在他的解释中,其所指的“荣国公”,显然指的并非贾代善,而是贾源。之所以如此说,关键就在于这一句: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试想,若这位“荣国公”,是宝玉的爷爷;那便是贾政、贾赦的父亲;而他们,可能连自己父亲的模样也记不清吗?

对于“无信仰论”的王熙凤而言,在贾母与张道士之间要做出选择,是十分容易的;因为贾母才是她最有力、最现实的靠山;所以,她才会当众调侃张道士,替老太太出气。

小结:

对于贾母而言,张道士或许是她的一位故人,尤其是,他还有着“荣国公”的替身;见到他,便犹如见到了故去的丈夫一般。

尤其是,对于一位晚年的老太太,如此恋旧情绪自然更甚。因此,面对张道士,贾母显得和气、显得热情。

除此之外,这一次清虚观打醮,原本是元春安排得,其关乎着,贾府的命运,当然,这仅仅是迷信的说法。但问题在于,贾母相信;所以,当她看见王熙凤难为那位“小道士”的时候,才会特意替其解围,不仅让贾珍给了他钱,还特意叮嘱不可为难他。

只是对于凤姐而言,什么“阴司报应”,都没有现实、当下重要;作为荣国府的代理管家,在她的眼里,或许唯有贾母、王夫人二人罢了;至于众人眼中的“张道士”,在她看来,不过是一文不值的“凡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