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弘忍和尚问惠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 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馀物,唯求作佛。” 大师遂责惠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旁边,大师更便不言,遂发遣惠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著惠能於碓坊踏碓八个馀月。

弘忍和尚问惠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这是五祖大师的明心三问。

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馀物,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为求作佛。志向直接而高远。为求作佛——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最强音!二祖慧可是求心安。三祖僧璨是求风疾的解决,四祖是为求解脱。五祖呢,是童子的时候就开始学佛法。慧能大师直言——为求作佛。这个力量和志愿都是极大的,中华的禅宗自六祖慧能大师开始,才生了根。

其实呢慧能说“唯求作佛”也是有缘由的,他听闻客人说“我於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他心存的念头就是“直了成佛”,所以关于“成佛”,是在慧能很自然的情形下说出来的,有点“不知者无畏”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这是一颗纯然的赤子之心。

面对五祖的明心三问,慧能的回答简洁直接,“不求馀物,唯求作佛”,直捣龙潭!这就是根性。

大师遂责惠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獦獠是对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新唐书·南蛮》有记述:“戎、泸间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持牌而战,奉酋帅为王,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这里的“戎”指戎州,州治在今四川宜宾;“泸”指泸州,当年居住在那里的“獦獠”,已经演变成为今天的仡佬族。这是五祖与这个求法者的第一次交锋,想看一看这个学生的真心。中国的文化,一直是从北往南,“吾道其南”之谓!弘忍要勘验这个学生,看看他是说口头禅,还是有真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洪绶 摘梅高士图局部

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慧能的回答,直接谈佛性的本质。这是见性之言。其实这也是解决一个大问题,本来是印度的学问体系,如何在中华大地传播的问题。其实佛法的传播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从达摩到五祖,基本上都小范围内的影响力,传播不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本土化的问题,也是为了解决在中华大地传播佛学的普遍性基础。昙无谶(385-433)译《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奚有佛性”。经文中早有此论,但是呢,落实到作为核心教理在华夏大地的传播中,还有待时日。五祖弘忍肯定也有这样的一个弘扬禅宗法门之心。在看到慧能之后,他的这个心愿看到了希望。

真是振聋反馈!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样是振聋发聩!都是平底起惊雷!至少于我而言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旁边,大师更便不言,遂发遣惠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著惠能於碓坊踏碓八个馀月。——这弘忍一勘验,内心是震惊的,呀,这门下来了一尊了不得的人物啊!弘忍这个时候,正是处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这个时候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传承人。传承那件有象征意义的袈裟。这件事有很多人盯着。

看到这一句“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旁边,大师更便不言”,五祖真是懂人心!他要和慧能讲的话,肯定是和平日里讲法是不同的,其他的修行人还没到听闻的机。禅宗的讲学,可以说是一对一私教课,个性化定制的,大班课也是映现在每个修行者那里的私教课,在关键点,还是要对一对,心传心。

弘忍看出慧能有法门龙象之资质,他意在保护慧能附带设置一道考验。而慧能本为打柴出身,做“碓坊踏碓”之事也是驾轻就熟,关键点就在于怎么看修行,怎么看悟后的问题,悟后如何修行?我们看弘忍大师为慧能安排“碓坊踏碓”一事上看,是有深意的,还是在事上磨炼。看看他的开悟是烟花一现呢,还是能维持一种不退转之心?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慧能能不能通过五祖的考验呢?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是如何面对诸如此类的考验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