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老鹳村的知青记忆

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日,皋兰水阜镇老鹳村迎来了第一批知识青年,还好,他们有别于伴随学校直接社会性分配到农村插队锻炼,而是幸运与厂社挂钩来自隶属兰州市赫赫有名的佛慈制药厂职工子弟。

十六岁的吕暮雪毕业于兰州第十中学,在学校就加入了共青团,来自于多子女家庭,父母二人都是兰州佛慈制药厂的先进工作者,她有两个哥哥,大哥参加了解放军,二哥在塑料厂参加了工作,只有做为父亲母亲唯一娇生惯养的心肝宝贝女儿吕暮雪不属于照顾留城对象 ,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尾时代,别无选择。

运送知青的汽车到达公社驻地后,大家又乘坐马车来到老鹳大队,他们六名男生四名女生被安排在老乡家借住。

吕暮雪与其中三名女知青被安排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魏周仁老爷爷家里,一间不大的茅草屋,刚刚可以容纳四名女知青入住,一铺土炕大通铺,浓浓的刺激咽喉要咳嗽炕烟味儿,院落里鸡飞猫串狗跳墙 ,隔壁厨房里烟雾缭绕,从那天开始,这里暂成了吕暮雪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知青们吃了老鹳村人比较拿手的第一顿饭臊子面,算是比较隆重的接风大餐吧。

村子里没有电灯,晚间知青屋里忽闪着一盏煤油灯,早晨起炕时鼻腔里都是干涩的黑鼻涕、这就是农村,这就是祖祖辈辈农村人的生活,吕暮雪的知青生活从此就这样开始了!

来到老鹳大队的第二天,傍晚生产队收工过后,生产队长和妇女主任忙里偷闲带领知青熟悉了一下老鹳大队的地容地貌。据介绍,老鹳村属于皋兰水阜公社管辖 ,相对相对贫穷落后一些。此时此刻,村庄里炊烟袅袅,远处那条小河在月光下像一条银色的彩带挂在天边,只是丘陵地带沟沟岔岔的地理位置却无情阻挡着老鹳村民饮水浇灌田地,远水解不了近渴。

听过介绍,吕暮雪已经深深懂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在以后长达三年知青插队的日子里,她看到了老鹳村艰苦奋斗的精神,亲眼看到了农民吃着救济粮、喝涝坝水、住茅草屋的贫困与艰难。

当时知青下乡插队的第一年,粮食都是政策性保障供给。到了第二年全靠知青自己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看得见流淌着一条小河,但距离老鹳村很远,又由于隔着沟沟岔岔和小山丘,村里人想取水很不方便 。村里又没有山泉当做饮用水,吃水极为不便 。只好吃雨季流淌在涝坝里的雨水。夏日涝坝里杂草丛生,蝌蚪、癞蛤蟆游荡,羊粪蛋,驴粪蛋漂浮在水面,老鹳村民与村里的牲畜世世代代同饮一池涝坝水,就这样恍恍惚惚一辈子 ……

知青刚开始入驻村里,生产队安排一名农妇给他们知青做饭,大家在老乡家借住,在队部里一起吃饭。初步掌握了十名知青一顿饭锅里需要添加多少水,擀面条需要几斤面,让处于好奇的知青在一旁观看,实际上做了一个传帮带,令知青们收获不小。 没过一星期 ,做饭的农妇也要去参加生产劳动,从此十名知青开始轮流做饭了。

一年之后,老鹳村十名插队知青搬进了知青点,终于有了一个属于知青自己在农村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时隔四十多年了,每每想起知青岁月,十六七岁的娃娃丫丫单独做饭时,洋相百出令人啼笑皆非,也令人心里酸楚。 当年刚学习做饭的情景,就像难以忘怀的故事一样铭刻在记忆里。那时虽然尽心竭力但和出了饱水面,总是揪不出像妈妈做的嚼在嘴里滑鱼鱼的面片;吃了半生半熟夹生饭,让知青肚里不舒服,半夜跑肚拉稀争前恐后上茅房;蒸馒头放了碱面太多,开始将面基放在笼屉里有多大,一个小时出锅的馒头还是那么大,而且金灿灿硬棒棒;蝌蚪浮在热气腾腾的稀饭里;哈哈!现在想起来,合着知青们的爸爸妈妈们说:你们都是一群家里娇生惯养永远长不大的吃肉货,什么时候能长大 ……

吕暮雪至今难以忘怀,她在知青点做的第一顿饭,虽然头一次做饭尽心尽力了,但和了饱水面稀稀软软不成形,无法揪到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熟成了一个粘稠的汤,见不到揪面片的形状。当时有几个刚刚从农田里干活回来的男知青肚子饿的难受,看到一锅粥一样的面糊糊开始争争吵吵,吵着吵着双方言词过激,相互又差点儿发生“战争” 。

吕暮雪见状灵机一动,早就看好灶台边一个小板凳时刻准备提起来做自卫反击。这时,有知青唤来了知青带队干部,也是来自佛慈制药厂的管理干部,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道理开始说服思想工作,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农村一下子做这么多人的饭实在有点儿难,谁都第一次学着做饭,谁又能保证不出问题呢!以后大家都多多包容一下,带头吵架的那位男知青被带队干部批评了,他心悦诚服也不再带头吵吵了。

吕暮雪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三个哥哥 、一个姐姐,一直以来她在父母呵护下成长,哥哥嫂子、姐姐都会帮家里做饭,全家人属她最小,兰州人讲的最小的垫垫窝,受父母的宠爱,哥哥姐姐的庇护,吕暮雪从小就不下伙房, 连自己的碗都不会洗,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生活。

因此,到了农村她不会做饭,第一次学做十个人的饭,竟然宣告失败,让大家吃的不开心,应该说属于正常,至今她都记得青涩的花样年华里厨房里发生精彩绝伦的故事。不过以后无论轮到谁做饭开始都会出差错,大家也就习惯了,但好在每人经过第一次做饭失败之后都在不断总结,以后做饭越来越好了,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农村生活很苦 ,时间长了 ,知青们都想家了,刚开始,女知青趴在被子里哭鼻子,男知青学会了趁着天黑时爬火车回家,又怕被生产队长发现,一大早儿又爬火车回到生产队了。在以后女知青也开始跟男知青一起爬火车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儿又爬火车回到生产队了 。

发现了知青爬火车回家的现象,生产队开始严格管理,大会小会都讲都批评,尽管这样也阻挡不住男女知青偷偷搭乘市郊火车回家,以后生产队也不怎么管理这些,知道知青都是村里的临时住户,迟早都得抽调返城,有点儿放任自流啦! 七十年代,老鹳村民家家户户生活的确太苦,基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家都在苦苦挣扎中顽强地生活着,来自城里的知青也没有菜吃。

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吕暮雪想起了那个刻苦铭心的知青岁月,有点儿感慨万千!

记得每年冬天,妈妈总是在家里腌制一水缸看似翠嫩嫩、绿茵茵雪里蕻,当吕暮雪回家再回知青点时,妈妈买一点肉剁碎给她炒好多雪里蕻炒肉丁,装在托别人从百货店要来的一个装雪花膏的大玻璃罐里带回知青点,然后千叮咛万嘱咐吕暮雪放在自己的木头箱子里,吃饭时蒯一勺子放在碗里既当了调料又当菜吃,吕暮雪照着妈妈的意思做了!

可是当她只是吃了两顿饭之后,再开箱取雪里蕻时,发现几乎满满的一玻璃罐雪里蕻日渐少去了许多,木头箱子锁扣有被开撬的痕迹,她怀疑有人偷吃了雪里蕻,就开始留心观察。结果发现每当开饭时,知青点的几个男知青碗里都有雪里蕻炒肉丁。他们笑着说吕暮雪回家带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吃,那个时候大家不会说分享,吕暮雪听了觉得大家言之有理,也只好这样了 。

吕暮雪的知青点都是来自兰州佛慈制药厂的子弟,皋兰水阜老鹳村距离兰州很近,冬天里,时常就有厂里司机开车给知青们送土豆、大葱和大白菜;还有知青们的爸爸妈妈委托送来吃的东西,而吕暮雪的爸爸妈妈经常委托司机师傅给她送雪里蕻炒肉丁,用妈妈说的话,家里腌制的雪里蕻基本都是让吕暮雪带回知青点让大家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以后但凡带了雪里蕻炒肉丁,她就不再锁在木箱里,每当开饭时,放到桌子上大大方方让知青们分享。

知青们说,吕暮雪是一个善解人意懂事的知青好妹妹,从此知青点的男女知青无论谁回家带了好吃的,都主动拿出来一起分享,大家团结和睦,吕暮雪品尝到了妈妈的味道,雪里蕻的情怀,与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产主义精神放光彩。

七九年知青招工工作已经展开,爸爸妈妈心疼女儿,生怕宝贝女儿被分配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对此,妈妈早就有思想准备,提前一年托认识医院的熟人,花钱办理了长期病假条,直至符合病退条件,顺理成章提前退休让吕暮雪顶替岗位,插队锻炼三年的宝贝女儿终于重返佛慈制药厂工作了 ,回到了父母身边,父亲母亲欢天喜地,心想事成。

父母的爱像一缕阳光,温暖而永恒,照亮吕暮雪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吕暮雪已经退休,知青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晃几十年知青们都进入了老年岁月,时光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四十年以后,知青们又结伴重返老鹳村,吕暮雪的房东魏周仁的儿子周建生接待了这帮知青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们得到一个个不幸的消息 ,当年村里熟悉的老人们大多已经去世了,与知青们一样的村里同龄人都成了爷爷奶奶,有些已经四世同堂了。

以后再重返故里,知青们提前开着自驾车,带着足够可以烧烤的,吃火锅的食材,借助魏周仁周建生家宽阔的院落,相约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共进晚餐,大家欢天喜地,幸福的笑脸像花儿一样,在老鹳村夜色下尽情绽放!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现在想起来,当真正身临其境于老鹳村 ,一定浮想联翩,四十多年前老鹳村的夜晚万籁俱静,一片黑暗。现在却不一样了,站在老鹳村制高点的漫坡头,看得见每当夜晚华灯初上,老鹳村已是万家灯火……老鹳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青春焕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曾经的知青故事只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初岁月的忧伤却一去不复返了……

四十多年之后兰州知青去了老鹳村,到过知青点,忆了当年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看到老鹳村新变化感触颇深,大家感慨万千,颇有兴趣,当结束了回访老鹳村,告别了周建生及其村里人,就在驱车回兰州的路上,大家相互鼓励,要好好关爱自己,人一辈子,难得来世上走一遭不容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穷也好,富也罢,过去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除了身体健康 ,什么都不是你的,所以爱你该爱的,做你该做的,少生气,要多开心,输了健康,赢了世界又如何呢?快乐是本金,健康是利息,照顾好自己,既有本金又有利息,开开心心有个好身体,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强。

知青岁月很艰苦,为啥知青们很怀念,舟车劳顿的回到当年插队的老鹳村,在知青们的心灵深处,或许会有某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伴随着自己,挥不去,抹不掉,一直到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永远叫今天,把握今天,健康今天,享受今天,快乐今天,让每一个今天,都成为幸福的一天。

如今六十二岁的吕暮雪已经是孙子葛振瑞的奶奶了,老伴儿曾经是部队营级干部现在已经转业回家帮扶她照看孙子,他们儿女双全生活稳定,晚年生活无忧无虑,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吕暮雪说: 无论岁月如何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我们今天的好心情 ,我们的心态依然很年轻,和平盛世,我们的晚年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来源美文杂谈,感谢知青情缘主编刘乐亮老师荐稿!)

作者:华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