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这是陈毅曾说过的话。陈毅不仅严格要求部下遵守纪律,他本人,在生活与工作中,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与家人。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打仗作战,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上海市长、外交部长,每一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作为一名立下赫赫战功,受人尊敬的领导,陈毅始终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底线,哪怕只是农田里的一个西瓜。

1945年,陈毅率军进驻沂蒙前河湾村,在这里,陈毅经过精心谋划,先后率部取得鲁南、孟良崮等一系列伟大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次年夏天,由于过于劳累,陈毅生病,体温急剧上升,食欲大减,整个人都消瘦了。这让陈毅的警卫员大顺,非常着急。

就在大顺苦苦思索,怎么能够帮助陈毅恢复食欲,恢复身体,而在军营门口来回踱步时,大顺突然脚下一滑,打了个趔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低头一看,原来不知道是谁扔了个西瓜皮,差点让自己摔倒。就在大顺准备捡起西瓜皮扔掉时,他突然灵光一现。西瓜?首长平时最喜欢吃西瓜了。但自从来了这里,还没吃过一次呢。

大热天的,吃西瓜正好能够帮助首长增加食欲。一想到这里,大顺高兴的两手一拍,准备去给首长找个西瓜吃。

于是,大顺找到了村里的一块瓜地。放眼望去,瓜地里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没有大人。大顺便问那个孩子:“小弟弟,你家大人呢?我想跟你们买个西瓜。”

看到大顺穿着军装,孩子想到平日里红军对百姓的好,便对大顺说:“俺爹叫俺来看瓜,你想吃就摘一个吃吧。”

大顺记着军队的规矩,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于是,他坚持要买西瓜,孩子答应了。大顺高兴的在瓜田里东敲敲、西拍拍,想要给陈毅挑个好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在临沂

但是,就在他挑好西瓜准备付钱时,却突然发现口袋里没钱。这可怎么办呢?大顺急了,他在心里想着,该如何向小弟弟解释。

但等了很久,都没再看到小弟弟的人影。看来,那个孩子是去找小伙伴玩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等不到小弟弟,大顺就地写了个欠条,放到瓜田里,抱起西瓜就跑了。回去以后,看到陈毅在休息,大顺便将西瓜切好,先让陈毅的孩子吃几块。

没多久,陈毅醒了。看到孩子们手里的西瓜,陈毅问大顺:“这个西瓜是哪里来的?”

“我买的,看您没什么食欲,想给您开开胃。”大顺没敢将实情告诉陈毅,但陈毅却察觉出了不对劲:“你哪里来的钱买西瓜?”

这下可把大顺给问住了。大顺赶紧改口说道:“这是我在路上捡的。”

陈毅明白了,这个西瓜肯定有问题。他厉声说道:“你说实话,是不是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时期的陈毅

眼看瞒不下去了,大顺只能将摘西瓜的过程,如说相告。陈毅听后,严肃地说道:“一个西瓜事儿虽小,但影响很大。咱们是人民的军队,就应该时时处处爱人民!决不能做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

此时,大顺聋拉着脑袋,他知道自己犯错了,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心虚地看着陈毅,不知所措。

恰好陈毅的夫人,张茜进来。得知事情经过后,张茜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点钱,塞给大顺。大顺会意,感激的对张茜笑了笑,转身跑出房间,直奔瓜田。

时间来到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陈毅准备率军攻入上海。

进入上海之前,陈毅专门向解放军战士们,强调纪律问题,他一再告诫大家:“我们一定要把上海染成‘红色’,决不能被它染成‘黑色’。”

同时,陈毅强调,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在规定区域作战,不能使用重武器。入城之后,所有人一律不准进入民宅。末了,陈毅再次强调:“这一条必须无条件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

对于这样的命令,有的干部觉得无法理解,争辩道:“如果下雨了怎么办?还有伤员呢?”

陈毅继续说道:“说不入民宅,就不入民宅!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解放军送给上海百姓的见面礼。”

因为陈毅的这条命令,解放军进入上海以后,军、师、团指挥所,全部设在露天的地方。晚上睡觉的时候,上到干部,下到普通士兵,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

上海百姓看到这一幕,非常感动。下雨后,解放军的衣服都被淋湿了,依然严格遵守纪律,坚持在外面休息,不打扰群众。有百姓于心不忍,劝他们进屋休息,都被战士们婉拒了。

还有不少热心市民,给战士们烧热茶水、送馒头,慰劳他们。同样也被解放军拒绝了。

如此严明的纪律,震惊了上海百姓,也震惊了在观望的很多国家。百姓们奔走相告:“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上海解放军睡地上

与此同时,香港、西欧、北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媒体,也竞相刊登了,在上海这座十里洋场上,胜利之师解放军睡马路的经典照片。

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回忆称,当时,他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但是,亲眼目睹了睡在大街上的解放军后,他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因为,他从这群纪律严明的中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英国著名的蒙哥马利元帅看过那张照片后,也发出感叹:“我终于明白,你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美国武装起来的蒋介石百万大军了!”

除了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走下战场的陈毅,还是一名出色的统战专家,并因此与西藏各界人士,结下深厚友谊。

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时,中央派陈毅率代表团,前往拉萨祝贺。

期间,很多城镇、牧区以及农区的孩子,全部手捧鲜花,热烈欢迎陈毅率领的代表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陈毅在西藏

面对众多孩子,陈毅一点首长的架子都没有,一次次亲切的抱起孩子们,与他们交谈。因此,大家对陈毅的印象非常好。班禅也十分佩服陈毅的品格,两人成为了挚友。

1961年,陈毅与贺龙,再次前往西藏看望班禅。期间,班禅用苹果招待他们。起初,大家都很客气,不好意思吃。班禅便亲自将苹果递到陈毅与贺龙等人的手中。

推脱不过,大家便吃了起来。由于很久没有吃过苹果,大家吃得格外香甜。陈毅不小心失口说了一句:“好久没有吃到苹果了!真好吃呀。”

听到陈毅这句话,一旁的班禅大为震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问道:“你是堂堂国家领导人,竟然没有苹果吃?”

陈毅如实说道:“现在连吃都吃不饱,哪还有苹果吃呀……”

班禅更加吃惊了:“你是外交部长,经常接见外宾,难道就吃不上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与贺龙

陈毅笑道:“水果是给外宾们吃的,我们不能吃。我这个外交部长,如果带头违反纪律,下面的人还怎么管得了?”

原来,当年正值国内困难时期。不要说陈毅,就连毛主席都节衣缩食,带头不吃肉、不吃蛋、粮食定量,誓与全国人民一起,共渡难关。

就连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也是如此。陈毅、朱德、李先念等人,纷纷将原来在家里吃饭的孩子,送到大灶食堂,与工作人员一起吃大锅饭。毛主席的孩子,也都在学校食堂,与大家一起吃饭。

但是,毕竟是长身体的年纪,正是孩子们吃得多的时候。因此,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常常觉得吃不饱。得知这个情况后,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想要帮助李讷。

但李银桥清楚,毛主席此前多次强调,决不能搞特殊。因此,李银桥不敢向毛主席汇报,只能私下,悄悄让人给李讷送了一包饼干。

毛主席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严厉批评李银桥:“我三令五申,决不能搞特殊化,为什么还要搞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李银桥有些不理解,他辩解道:“别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毛主席非常生气,拍着桌子说道:“别人我不管,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

就这样,李银桥再也不敢给李讷送东西了。

后来,李讷放假回家,在饭桌一点顾不得女孩子的矜持,端起碗就狼吞虎咽。吃到最后,还用水将碗底涮干净喝掉。作为看着李讷长大的父亲,毛主席非常心痛。但他依旧没有为李讷破例。开学后,李讷依旧在学校吃饭。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毅虽然是外交部长,依旧吃不到我们看似普通的苹果。

此次会面结束后,班禅让陈毅等人将剩下的苹果带走,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但陈毅等人却不愿意拿。班禅坚持说道:“我这里苹果多得是,吃不了,你们就带走吧!”

推托不过,陈毅只得拿了一个苹果,他幽默的说道:“既然大师做施主,给我们布施,那我们就不客气了。我拿一个回去,给张茜尝尝,让她解解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与张茜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让班禅大受感动,终生难忘。

班禅说,陈毅与贺龙,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是国家领导人。但他们却连一个苹果都吃不上。与他们相比,自己实在是受党和国家照顾太多了。

同时,班禅也感叹共产党的廉洁,以及干部们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美好品质。也更加从心底里热爱共产党,敬佩毛主席、周总理、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

班禅深深的以为,有这样英明伟大的党,有这样的领导人,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国家不能克服的!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们不但度过了那三年艰难的时期,还彻底摆脱了吃不饱饭的日子。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如今的我们,不但可以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

在陈毅看来,作为一名干部,仅仅是管好自己,还远远不够,他经常对干部们说:“干部亲属的言行,在群众中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对于自己的家人,陈毅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曾与自己的父母,以及子女,都有过“约法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的父母从老家四川赶来上海,看望分别了20多年的儿子。

看到头发花白的父母,陈毅很是愧疚,对他们嘘寒问暖,安排他们在家里住下。但是,由于陈毅与张茜都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父母。二老已经到上海好几天了,陈毅才陪他们出去转了一个下午。

陈毅的父亲,以前在老家自在惯了,来到上海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整天闷在家里,非常不习惯。

陈毅父亲便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打电话,让他陪自己出去走一走。于是,每到周六下午,侄子就向单位请假,伯侄两人悄悄约好,一同出去游玩。为了方便,侄子还私下叫陈毅的秘书,准备好汽车送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与父母

但没过多久,他们的小秘密就被陈毅发现了。又一个周六的中午,就在伯侄两人再次准备出游时,陈毅突然给堂弟打电话,非常严肃的告诉他,不要再请假耽误工作了。

另外,陈毅还邀请堂弟下班后,到他家里吃饭。

晚上一起吃过饭后,陈毅郑重的对家人说道:“我们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吧。有些话,不得不讲了……”

陈毅对家人说道:“现在刚解放,社会治安还不太好。暗地里还有一批批特务,正冲着我来呢。你们不应该私自外出。这样会给保卫人员添麻烦……再者,万一你们遭遇不测怎么办?”

陈毅苦口婆心讲了一番后,看到家人点头表示赞同。他继续说道:“你们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约法三章吧。”

陈毅父亲点头示意陈毅继续说,陈毅说道:

“第一,不能随意动用公家车。第二,不能借用我的名义办事。第三,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要随意外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在上海

这三条里,第一条与第二条还好说,第三条对于自由惯了的陈毅父亲来说,确实有些难为他了。不过,陈毅父亲还是欣然答应,他愿意支持儿子的工作,不想让他难做。

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陈毅父母因为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再加上不想给儿子添麻烦,于是,他们向陈毅提出回老家去。

分别时,陈毅万分不舍,对父母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临了,陈毅又对父母强调:“这次约法三章的前两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改啊!那可是支持儿子的工作啊!”

陈毅父母笑着点头答应,让陈毅放心。他们也确实说到做到,自此以后,陈毅父母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未违约过。

陈毅父母定居成都多年,除了亲友知道他们的身份,就连成都部队,以及成都市委领导,都不知道他们是陈毅的父母。后来,还是周恩来路过成都,向成都部队司令员贺炳炎谈起陈毅父母时,贺炳炎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炳炎

对于子女,陈毅同样“约法三章”:第一、大孩子穿过的衣服,下面的孩子继续穿。第二、不坐公家的轿车。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来。

所以,陈毅家的孩子,经常穿的都是旧衣服。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是陈毅对子女穿衣的要求。但是,由于老三陈小鲁个子长得比较快,每次轮到他的时候,衣服不但破旧,还常常不合身。

有一次,临近过年了,陈小鲁摸着连小腿肚子都遮不住的裤子,可怜巴巴的问陈毅的秘书:“叔叔,我就穿这件衣服过年吗?”

这样的事情,在陈毅家里数不胜数。

为了教育孩子们,1961年,陈毅还给孩子们写了一首诗《示儿女》: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人人能如此,世界即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小鲁

在陈毅的耳濡目染下,陈毅的子女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后来,陈小鲁在与粟裕的女儿结婚时,一桌西瓜宴,让前去庆贺的客人感触颇深。

原来,当时正好是夏天,陈小鲁的婚宴上,桌子上只摆了一个大西瓜。

虽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了很多贡献,但陈毅从不居功自傲。1959年,陈毅回家乡省亲时,恰好赶上家乡新建的一座石桥竣工。乡亲们提议,将这座石桥,命名为“元帅桥”。

陈毅听到后极力制止,他对大家说:“我陈毅算老几?真正值得歌颂的是劳动人民!就叫它‘劳动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