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卫星云图上可见,北方一道显著的冷锋云系和南方大范围的浓密降水云系出现,显示出南北方的降雨都在加强,之前南方地区的降雨一度被压缩到偏西地区,如今已经显著的向东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国家级暴雨预警接近最高

今天强对流不分南北,同时发力。京津冀和辽宁遭遇雷雨横扫,雷达图上局部回波一度红到发紫,显示出北方这道冷锋雨带中强对流非常活跃,天津蓟州局部1小时降雨量高达87毫米,雨强为去年汛期以来的最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这接近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这也是5月首个暴雨橙色预警,显示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暴雨正逐渐进入鼎盛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特大暴雨确定来!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预计从5月19日14时至20日14时,广西南部、广东大部、福建南部、云南东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南部、广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会迎来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250~300毫米)。部分地区还会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5月19日18时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5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广东东部和南部、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其中,广东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其他地区也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暴雨的形成离不开暖湿气流的“助攻”。暖湿气流是指从低纬度地区吹来的温暖潮湿的空气,当这种气流遇上冷空气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对流活动,进而形成暴雨。此次暴雨的“推手”正是来自南海的强劲暖湿气流,它在副热带高压的引导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夏季风在这场暴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副热带高压南落,南海水汽的强度以及温湿度开始逐渐达标,南海夏季风进入爆发临界状态,如此一来,南海的季风系统会带来更多更强的降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夏季会给我国南方带来大量降水,它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南方的降水量。此次暴雨过程中,南海夏季风即将爆发,导致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局部雨强超最大

这场暴雨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降雨强度极大。以广西钦州的龙门港为例,当地在60分钟内降下了204.7毫米的雨水,24小时降雨量更是突破了600毫米,成为今年以来我国遭遇的最强暴雨。这一雨量不仅非常凶猛,60分钟雨量更是超过了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的60分钟雨量,可见局部暴雨极为猛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通常情况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的城市就已经算是多雨了,而钦州一日之内的降水量竟然接近了这些城市一年的降水总量。南宁国家站也在5小时内降下了超过200毫米的雨水,打破了当地5月单日降雨纪录,并位列观测史前三。如此高强度的降雨,不仅对交通、农业、城市排水系统等带来了巨大挑战,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分析南宁和钦州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暴雨的极端性。暴雨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来自南海的强劲暖湿气流不断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形成了强烈的对流活动。与此同时,副热带高压的稳定位置为暖湿气流的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大量水汽在华南地区积聚,最终形成了极端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地形因素也在此次暴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广西、广东一带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当暖湿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时,容易在局地形成强降水。例如广西钦州的龙门港,由于地形的抬升效应,使得降水集中在短时间内爆发,形成了极端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南海夏季风开始活跃,以及未来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活动,将继续为华南地区提供充足的水汽,接下来一段时间,包括华南地区在内的南方多地降水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5月19-21日,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大到暴雨过程,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3-24日及26日前后,南方地区还将有两次明显降水过程。虽然目前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几天的具体降水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强降水天气仍将持续,这也为相关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关注气象预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