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网报道,连日来,有关民进党当局“特赦”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的消息传得铺天盖地,原以为又是一场不了了之的“闹剧”,结果这次似乎连“赦免流程”都已拟好,可见蔡英文是铁了心要在卸任前将这位曾经的“老上司”从狱中“捞出”。其实,在蔡英文上任至今的8年间,有关“特赦”陈水扁的消息在民进党内部早已司空见惯,尽管多数绿营人士均表示“支持”,但蔡英文仍是想做却又不敢做。

如果蔡英文真的想替陈水扁解套,早就可以做了。但是她拖了整整8年,要卸任才说要大赦,当然会让人匪夷所思。柯文哲呼吁,如果蔡英文真的要“特赦陈水扁”,蔡英文必须亲自说明其中的来龙去脉,而不是透过媒体放话。但是有一则政治新闻,就是“NCC”4位即将卸任的民意代表爆出柯文哲说蔡英文跟他商量席位的事情。而且蔡英文现在也不会因为柯文哲的一番呼吁就照做。

报道还提到,蔡英文幕僚认为“特赦陈水扁”最棘手的难题,是被戏称为“海角7亿”的11亿余元不法所得该如何处理。目前,因确定案件向法院声请没收约3亿元已入公库,而尚在查扣中的8亿余元仅属资金冻结。若陈水扁获“特赦”,这些钱恐将全数发还扁家。另外,陈水扁家族被查扣的豪宅、珠宝也会解冻,恐引来虽贪污但仍可保有犯罪所得的批评。而“刑法”没收新制可望化解此一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任陈水扁办公室主任的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陈淞山发文指出,不管真正的事实真相为何,其实这很可能就是蔡英文与赖清德,未来既合作又竞争的权力互动关系新局。同时也意味着下一波民进党权力游戏竞技的可能发展变局,注定就是以蔡、赖为双主轴。或许是分工合作?或许是民进党派系重组的权位争霸战?究竟会如何演变发展,可能也会牵动着未来可能接班人选萧美琴、林佳龙、郑文灿与陈其迈四个人的政治消长与浮沉。

蔡英文急着开始特赦陈水扁?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自己。有岛内舆论认为,蔡英文下台可能要面临法律制裁,特别是假博士论文案,如果后续确定蔡英文博士论文是假论文,蔡等同于犯了伪造文书罪以及欺诈罪,最高判刑5年。所以,蔡英文特赦陈水扁,更可能是为自己留条后路,避免到时候犯事被追责,无法脱身。毕竟特赦陈水扁等于讨好“台独”基本教义派和陈水扁支持者,换得他们在政治上施压赖清德当局。

陈水扁是台岛历史上第一个被判刑的地区领导人,是首例,蔡英文“特赦”陈水扁,也是首例。这就给后人留下一个先例,为自己留条后路。蔡英文第二个任期以来,一些“绿营”人士一直在揭露蔡英文的博士论文造假,一旦坐实,蔡英文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蔡现在开一个先例,似乎在告诉赖清德,一旦她被判有罪,可以比照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时间节点方面,丁仁方进一步分析,蔡英文从当上台湾地区地区领导人那一天,就开始谋划下一次的选举了。她选在卸任前的时间点抛出话题,表态而不执行,引爆民众的反对情绪,留给了赖清德一个大难题。丁仁方表示,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蔡英文选择提前“拆弹”的举动,既能保证民进党内英派力量在2026与2028选举时的话语权,也能在“退位”后继续利用自己在党内残余的力量牵制赖清德。

最后则是“赦扁”留下的巨大社会对立。一直以来在岛内都有90%以上反对“赦扁”,蔡英文、赖清德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特赦”陈水扁,将产生巨大社会冲击波是预料之中的事,蔡英文5.20卸任后“不带走一丝云彩”,拍拍屁股走人,可赖清德恐怕会满头疱。这不是蔡英文为赖清德“埋弹”吗?正因为如此,不仅柯文哲和国民党质疑蔡英文的动机,连赖清德嫡系人马郭国文、林俊宪等人都谨慎应对,说词保守,明显不敢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但岛内舆论反对声浪不小,民众党中央委员张凯钧曾撰文称,陈水扁被判有罪是因贪污和洗钱等腐败行为,同时涉及多起弊案和不明财产来源。如今民进党当局要“特赦”,就是在传达错误信息给大众,将使台湾地区产生更多腐败行为。他表示,这会让社会大众认为,此举是出于政治动机而非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导致人们认为政治地位高的人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从而加剧社会的不满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要能够特赦他,第一是要认错,第二要道歉,第三要把过去贪污的钱全部交回来,把这些赃款归公,这样才可以稍微平息民愤。如果没有做到这三件事就“特赦陈水扁”,会造成社会极大的形象损害,同时也危及台湾地区的形象,以及台湾地区政治法律,这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后果。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5月10日,由台盟中央主办,以“推动两岸交流 共图民族复兴”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大江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江利平,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于天敏、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秘书长蔡裕荣、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青委会主委周代祥出席论坛。共同交流创新思想、分享融合经验、探索复兴新路。

开幕式上,台湾统派团体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发言致辞表示,两岸关系近年严峻复杂,岛内部分势力以“安全”为由压制民间交流、强化两岸敌意。但两岸血脉同源,返乡交流是人之常情。当前形势下,我们祈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盼望两岸恢复大交流,唯有常来往、多交流才能让双方彼此认识,促进心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