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图 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前面:乡贤萧云从是中国实景山水画的重要人物,其经典版画作品《太平山水诗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明清时安徽太平府所属当涂、芜湖、繁昌三地,山水名胜众多,萧云从以写生为主,运用宋范宽、马远、夏珪,元黄公望、倪元林,明沈周、唐寅等诸名家之笔法,参以己意,实景写生创作,取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无一不具幽远之趣。

此组作品,表现得既真实又有新意,43幅中没有雷同,各具特色,充分流露了画家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亦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今重履乡贤萧云从之路,再绘《太平山水新诗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春天的怀抱中,天空呈现出一片深邃而明亮的蓝色,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画布,而那些洁白无瑕的云朵,就像是画师随意洒落的淡墨青烟,轻盈而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天的云,它们不仅仅是天空的装饰,更是春天最美的象征。这些云朵在蓝天中自由飘荡,伴随着洒满大地的金黄色油菜田,是江南春天的标配,山野中田野间,山花烂漫,万物复苏,那种自然的美,散发着的是生命的气息,是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让人心旷神怡。

当春风吹过,蓝天云朵下的山村,也如这春天的老树,萌动着春的生机,唤醒我为他挥洒笔墨和汗水,艺术也更应为这美好的季节悄然绽放,在春天的怀抱里写生西形村、西形古道便是这个春天写生的最佳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春天里,曾经的记忆,仿佛也随着轻柔的春风被唤醒。那是一种深藏在心底的,与春天紧密相连的记忆。它们像是晴空中漂浮的云朵,穿过时间的长河,闯进了我的眼睛,唤醒了我对山乡的无尽思念。那曾经的村庄,那些老屋石阶,似乎都那么的熟悉,我喜欢这些自然而古老的山村,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入眼入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仅是在秋季,在飘雪的季节,我也曾漫步其中,寻访山村别样的风情,思念着他的古朴和幽静,如今还是那座山乡,不同的季节,又唤醒了我记忆中温暖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日的暖阳,带着勃勃的生机,我带着对春天的向往,带着对山乡的深情,一次又一次的走进你,用画笔去记录曾经的过去,以及即将逝去的时光(据说,这里即将进行新农村改造,更不知将来会怎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年的春天,油菜花的清香总是那么令人难忘,车行道中一路金黄,一路花香,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地上最灿烂的笑容。而桃花、梨花、映山红的花影,也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它们与油菜花一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而影印在这样画卷下的山村,使你无法停下写生自然的脚步。步入山村,阳光下坐在门前的老人,不时的给我送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受 到山里人的淳朴,犬吠鸡鸣,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自然,我似乎又回到了儿时的过去,回到了曾经生活的乡土民间,这便是浮山脚下的一个自然村庄,东形村与西形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形村与西形村,是一个古老的而有历史的村庄,实际上,这里就是沿着低矮的山岗,自然形成构建的一个村庄,村庄分东西两头,便有了东形村与西形村,说他是有历史,这是因为村边的山洼中,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西形古道便是明证。

据考证西形古道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而且沿着古道的入口,还散落着很多依山而建的民居,和西形村联为一体,据当地村民说,顺着西形古道而上,过去也曾有一些山民,他们以山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不便,他们都逐渐迁徙到古道边的村庄中,如今的古道全长约2.5公里,宽窄不一约有1米,有3868级形状各异的古石台阶通往浮山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道沿峡谷蜿蜒向上,爬升200米左右,便到了观音庵。庵前的竹林是这条古道的精华之处,空气清新很是幽静,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台阶和溪谷里的石头,有些地方因常年少见阳光,爬满苔藓、光滑圆润,从浮山山顶深处迤逦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山路一路上山,便到了浮山峰,山峰处曾有一座古寺庙,历史十分悠久。据九华山志和繁昌志记载,浮山古寺为慈峰老僧募资修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之久。

始名为“大王庙”,北宋真宗年间庙宇增容更名为“地王庙”,明初朱元璋曾亲临浮山私访,督修三进庙宇,改名为“浮山寺”。现今的浮山寺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浮山寺庙,虽古迹难寻,却也是原始修建,得自然之灵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西形古道,最为经典的是攀爬的过程,这也是如今众多驴友的挚爱,我在写生《西形古道》作品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寻幽古道的驴友,他们他们三三两两,有的骑行数小时,都是被古道自然风光所吸引而来的,古道两旁植被丰富林木众多,春天会开满各种各样,未知名的野花野草,散发出的花香沁人心脾,空气清新而又湿润,山上大片的生态茶园,是村民的经济来源之一。

更有清澈甘甜的山溪水沿着山谷流淌,一直流淌到古道的入口,最后再流淌到山下面的农田中,滋润山脚下面的庄稼田,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的听着泉水流淌的声音,很是让人流连忘返,这正是应了古诗“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的画境。尤其是在高温炙热的夏日,探访西形古道仿佛是在清凉野趣里追寻“绿野仙踪”,而我正是被这样的绿野仙踪所吸引,每年都要来此寻幽访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古道入口处的山民,大部分被政府迁移走了,当地政府也是希望将这里开发成一个,供市民赏玩寻胜的景点,希望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有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但近年来,似乎这样的工作有所停滞,我是更希望,这里能得到好的保护与开发,也多一个寻山访幽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道边的西形村,随着城市的开发,村里的人在逐渐的减少,年轻人大都已外出打工,村中兴旺时有1000多人,如今的山村中大多只剩下老人,80年代,村中还有一座小学,有很多学子在此求学,现在的小学已经拆除,建成了一座村民的活动广场,是村民聚集与活动的重要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是建在山岗之上,至今村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山路,仍然只是在老的山坡上,就地修建的,保持着原始的土石状态,今天看来肯定是十分的落后,行走也不便利,大部分的路段只能步行,但却错落有致很是入画。

村中的很多村民就地取材修路修房,村庄里处处可见用取自于山中的石块,铺就的石板路与石台阶、石墙基,这些就地取材的山石,已和古村融为一体,增加了村庄的古朴与厚重,更是历史的见证。

山村背倚的浮山虽不高大,但山峦连绵,起伏叠嶂,构成了一幅有层次的山村图画,这样的画面在夕阳的余晖下,在洒满金黄色油菜花的田野中,愈发引人入胜,我就是远远的,被夕阳下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山村所吸引而来的。

如今东行村与西行村的长住村民,虽然在日渐减少,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也使这里时常引来一些好事之人的寻访,但我更希望这里,能在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状态下越变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形村、西形古道与响水涧是相邻的两个村,随着旅游热的盛行,旅游季这里也同样是人流涌动,熙熙攘攘,每当三四月间,油菜花在这里盛开,便成为西行古道与响水涧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那一片片金黄,如同波涛汹涌,铺天盖地,让人叹为观止。这里的油菜花田,有着江南水韵之美,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切美好的景象,都是我心中永恒的春天,是我对这一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响水涧,走进东形与西形古道的山村,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去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去寻找心中那份最纯粹的美好……

2024年春于芜湖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