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居,可能是除了家人以外,最了解你家辛秘的人——

观门口的垃圾,推测出你家喜辣还是喜甜;看楼道的鞋架,窥探出你家的价值观及经济状况;计算不太隔音的墙里透出大笑和争吵次数,分析你家几口人的感情好坏......

除了一梯一户的幸运儿,以及独栋豪宅的有钱人,几乎所有人都免不了要和邻居“过上几招”。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或是成为朋友,偶尔在缺把葱的时候伸出援手,或是沦为眼中钉,一提起就牙痒痒。

翻遍全网的邻里关系吐槽贴,我总结出了三大“导火索”,共同组成了这篇:当代邻里矛盾大赏

公共区域“做文章”

过道和楼梯间,无疑是“战火”最猛烈的地方。

同样是两亩三分地,同样花了公摊钱,却总有人收不住自己的扩张欲,瞅准机会就要往外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或许只是试探,往门口放个置物架,挂个包放个鞋,小物件,小范围,小心思。

过段时间,趁别人不注意停个脚踏车婴儿车,平时来不及丢的包装盒纸箱也逐渐堆了起来。连累其他住户每次经过的时候都得缩手缩脚,S型走位来避开障碍,生怕不小心就被绊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对方的物理攻击一一挡下,却拦不住魔法攻击的悄然渗透

厨余垃圾腐烂的酸臭,鞋子的皮革橡胶味,快递纸箱纸皮潮味,闷在不透气的门厅楼道里,混合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怪味。

而在你以为这些已经是华山论剑的武林盛会,见识到逢年过节的咸鱼腊肉,才真正领悟什么叫一物降一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杂物的存在感,或许会因为投诉而收敛,但就像是打不完的蟑螂,会避风头,不会彻底消失,直到公共区域变成邻居家的专属杂物间。

除了杂物间,他们还能把公共区域研究出更多玩法。在别家苦恼要客厅还是去客厅当兴趣间时,他们已经技高一筹地把兴趣间搬到了公共过道。

无论是住户还是客人,哪怕是路过的外卖快递员,出电梯都能即刻加入赛局,全民运动再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号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熹玥

在这类“不见外”邻居的心里,没有“堵”,只有“赌”。不在意堵住通道,而是赌种概率:赌其他住户会忍气吞声,赌管理处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赌火灾地震等只是小概率。

赌赢,宽阔敞亮的过道楼梯间就是战利品,赌输,大不了择日再战。

生活就像真人秀

公共区域是非多,躲回家里,有时也难逃过一劫。

可视化门铃本来是个好东西,实时记录家门口的区域,既能在不方便的时候和来访者沟通,也能化身看门犬防范坏人。

但有些人却把它用成了“谍战”信息收集工具。只要在他们家的可视化门铃的扫射范围内的人事物,都是他们的“统治区”。

他们比你还了解你的日常——细致到每天几点上班几点回家,朋友来做客的频率,是男是女长啥样等等。光观察还不够,甚至试图用无情的机器义眼操控你的生活:“最近下班太晚了”“别老带异性朋友回家”。

包装好听点是“关心”,说难听点是“心理变态”。让人不禁毛骨悚然,仿佛生活在楚门的真人秀世界里,每天见不到邻居也有人躲在屏幕后和你问候“早安午安晚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隔音不好的老楼,也成了绝佳助攻。

楼下小孩不愿意写作业的哭声,对门夫妻到底今天谁做家务的争论,刷抖音的,视频会议的,甚至隔壁墙插拔充电头的喀嚓声,半夜的轻微咳嗽,都能一个不落尽收耳底。

处在如此尴尬的情况里,就算不是爱听八卦的人,也难免被强行拉入他人隐私生活的360°实况直播中。

常规时间的正常音量还能接受,其余情况下听起来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烦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房时以为买到的只是自己的家,实际住进去才发现家与家的边界感实在暧昧——

监控到底怎么安,才是“不侵犯他人隐私”,又“刚好覆盖门口”的微妙平衡;走路要怎么控制脚放下的力度,说话声音要小于多少分贝,才能降低隔音差的负面影响;如何不暴露自己家的隐私,又如何屏蔽别人家多余的生活情节。

是每一位试图当个好邻居的住户,共同纠结过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争暗斗压一头

不装修不知道,原来“防盗门”也是邻里矛盾的大雷区。

如果说只是擅自把内开门改成外开门,导致其他住户的门打不开,或是过道被挡住,都还在可理解的矛盾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源源知识杂货铺

但实际上最常出现的矛盾,却主要集中在玄学领域

古时候的宅邸大门,讲究一个“气派”,有“不能被压一头”的高度执念,如今也有人把这套理论搬到了现代公寓里。

最和平的情况,是大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凡有人信了,哪怕只有一点,都会直接引发一场无止境的比拼。

不少网友吐槽邻居故意把初始门头加高,好像那鹤立鸡群的不是门,而是岌岌可危的自尊心。更有人以“我在意,所以你不被允许”的强盗逻辑,去警告没有这方面概念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框高低,本来只是根据喜好和实际安装情况来进行的选择,却硬生生变成了“勇攀高峰”的竞赛。

有些人为了避免邻居多心,千叮嘱万嘱咐,结果还是出了岔子,开启内耗模式,不知道怎么和邻居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门框高低衍生出的,还有门口挂的贴的各类玄学迷信的争议。

从八卦镜五帝钱、不明觉厉的纸符,到门头挂的草、门脚摆的象征物。外行看不懂,但总归有几分膈应,也容易引起误会。

很多人拍下邻居门上的物品,发到网上求助,多数情况是祝福类的虚惊一场,但也有少数时候发现来者不善,碰上个真计较的,这邻里关系怕是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在多数情况是,尽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大概率也还是连对门邻居的姓名也不知道。

相比起长辈生活的熟人社会就近居住原则的那个年代,缺乏链接和沟通的当代,邻里关系明显更加疏远,也更尖锐。

“邻里关系”这门必修课,及格门槛不高,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逃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