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当提及“千古一帝”秦始皇,世人总会最先联想到他扫六国、统天下的旷世之举。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君王,毕生功过参半。虽然他所缔造的秦王朝生命短暂,但其留下的众多遗产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其中,有一处荒废2000年的秦朝古迹还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宫”,它便是阿房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倾尽全力 续建阿房宫

公元212年,秦始皇作为秦朝的统治者已经有三十余年。这些年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太平、民众安定,首都咸阳也蜕变为名冠一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但与此同时,各地民众向咸阳的不断靠拢,也无形之中让这座秦朝首都的人流量大增,加大了其自身的人口密度。

百姓愿意向首都咸阳靠拢,来这里玩乐固然是好事。但是,当人流量突破一定区间的时候,城市拥堵的弊端便也显现出来了。慢慢的,咸阳的大街小巷人满为患,甚至连秦始皇住了很多年的先王宫殿也变得拥挤起来。这时候,秦始皇脑中灵光一闪,决定修建一座新宫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自诩是中国古往今来“第一称帝者”,为了彰显权力和地位,最热衷的自然是到处兴建宫殿楼阁。很快,秦始皇便安排官员们到渭南上林苑,计划在那里取材并兴建一所新的朝宫。这便是后来的阿房宫,但鲜为人知的是,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下令修筑阿房宫的。

“秦惠文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房宫遗址

这句话出自《汉书·五行志》,大概意思是早在秦惠文王当政的时候,阿房宫的修筑工作就提上了日程。可惜秦惠文王时运不济,他还没亲眼看到阿房宫的落成便撒手人寰。或许有人会质疑此话真伪,实际上在古籍《三辅黄图》里,也指出过秦惠文王才是阿房宫的始建者。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汽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輦道相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可这样理解,秦始皇是在继承先人遗志的基础上,将阿房宫的修筑工作又重新提上了日程。从《史记》中的有关记载可知,秦始皇在位期间修筑的主要是前殿。别看进度不算快,但70多万平民却为此被迫充当苦力。唐朝杜牧所著的《阿房宫赋》,对此进行了形象概括: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山兀,阿房出”,大意是说秦始皇为了修筑阿房宫,派人大肆砍伐巴蜀地区的山林。在整个巴蜀少突几乎秃到只剩黄土后,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才开始建造。那么,动用了几十万人修筑的阿房宫,面积大概有多大呢?

从阿房宫的现存遗址看,其前殿面积为54.4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100个足球场,约莫有20个故宫那么大。占地面积如此广阔,其内部建筑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如针孔般层层密布。据说阿房宫的各类建筑,数量竟高达数千甚至数万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房宫对秦始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既是其用来接待文武百官和外来使节的政治中心,又是收藏各类珍宝的“百宝阁”。每年各地进贡送来的礼品,都会被秦始皇存放于次。同时,这里还是秦始皇的后宫,他的众多佳丽和子嗣都居住于此,诚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阿房宫的整体规模如果放在今天来看,几乎等同于一个小型城市。莫要说住在这里的妃子们,就是下令修筑阿房宫的秦始皇,恐怕到死也不见得能走完整座宫殿。按照他的想法,阿房宫最后还要和咸阳宫联通起来的。到那时,宫殿的规模岂不是更大了?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看出,对于修筑阿房宫,秦始皇是抱着志在必得、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的。然而世事难料,公元前210年7月,一场“沙丘之变”的爆发,让他的生命在东巡至沙丘时戛然而止。自此,一代传奇帝王的人生彻底落幕。那他留下的阿房宫,后来又怎样了呢?

秦始皇暴毙后不久,其次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是个自私奸诈的昏君,和赵高鬼混一处,还逼死了大哥扶苏。因此,对于先皇留下的未完工的阿房宫,他并不上心,反而是将修筑阿房宫的几十万人都派去修秦始皇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点倒无可厚非,毕竟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二世作为继位者先注重先皇的死后容身之所,自然也没什么不对。过了7个月,秦始皇陵修筑完成,秦二世又开始快马加鞭的抽出一批劳工去赶修阿房宫。结果,两个多月后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这项工作又陷入了停摆。

大泽乡起义的揭竿而起,激起了老百姓长久以来对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怨气和憎恨。他们的骄奢作风,害得无数人为此赔上性命,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民心不古之下,秦二世再想让他们去为自己的父亲修筑阿房宫,必然是不可能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向懒散昏庸的秦二世,在这个紧要关头却表现出了罕见的一面。当李斯等朝中大臣纷纷劝他停止修建阿房宫时,秦二世非但没听劝,甚至还将这些人全部处死。结果没多久他就被赵高逼到自杀。至此,秦朝覆灭,阿房宫也成了被荒置2000余年的“超级烂尾工程”。

千古一帝 心愿未了

公元21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结束了天下长久以来的动荡局面。大秦王朝由此登上历史舞台,而秦始皇也凭借着“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理由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古代君王。也正是从秦朝开始,我国开始出现了中央集权制。

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主要是数个诸侯国“分权而治”。各诸侯国之间互不侵犯,施行着与众不同的治理模式,权力地位可平起平坐。但到了秦朝,对于一心称霸的秦始皇来说,这样的局面大大分散了他手中的权力,对秦始皇的统治者地位产生了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为了收拢权力,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有过战功的官员为贵族。废除分封制后,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以咸阳为首都,让官僚制替代了传承许久的贵族世袭制。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先前被灭掉的六国滋生谋反之心,秦始皇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稳固中央政权。比如强迫六国旧贵族集体迁徙到咸阳看护皇陵,或者将他们流放到西南边远地区。至于普通百姓,秦始皇则将让他们去从事开矿、采盐等苦力劳动,让这些人都为自己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朝统一了天下,国家自然也要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断不能再像以往各自为主。在此之前的战国时期,秦国人使用的文字为大篆,但当时的兵器、帛书、陶文等民间文字用的却都是金文。这样的区域差异影响了秦王朝的文化政策。是以,秦始皇下令对此进行改革。

最终,秦王朝的官方规范文字定为“隶书”。这种字体基于战国时期秦国的大篆和齐鲁地区的文字,打破了古体汉字的固有传统。秦始皇对文字的简化和统一,规范了秦王朝的文字制度,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社会改革方面,秦始皇也注重推进对不良习俗的摒除和改进。他提出“行同伦”,倡导男女彼此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各尽其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还在会稽针对当地的不良风气成立“杀奸夫无罪”的条文,可见其对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之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辆问题亦是头号难题之一。战国时期,六国的车辆由于地形等多因素限制,在外形、材料、大小等多方面都存在偏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方便人们出行,秦始皇便提出了“车同轨”,即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后期,中原地区的西北地带开始躁动不安,其中尤以游牧部落匈奴为甚。匈奴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阴山北部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阴山北麓),酋长头曼单于隔三差五的就领着骑兵跑到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猖獗之时,匈奴甚至还占领了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

匈奴的蛮横有多扰人,作为彼时赵国统治者的赵武灵王最清楚不过。为了阻挡匈奴进犯,他尝试过移民开垦,想着借此来抵挡匈奴南下,但效果并不理想。秦始皇主政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迁3万户至河北榆中开垦养殖。同时,还下令修筑了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六国被灭,秦始皇就一直积极促进万里长城的修筑工作。不仅是为了防范外来民族的入侵,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同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长城唯有修筑完成,国家的政治局面才会稳固,从而对各地的旧贵族势力形成压制态势。

但是,这一举动虽然保护了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却也为当地百姓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彼时的中原地区由于经历多年征战,经济正处于疲软状态,农业生产亟待恢复。然而秦始皇并没有重视农业生产,而是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修筑长城,自然也引来了人民的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里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一手开创的,它其实是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到一起,在北部边境形成一道坚固的保护罩。因为长城遍布的范围实在太广,秦始皇若要阻挡匈奴骑兵进犯,就必须派出大量军队驻守。既劳民又伤财,怎么会不让人心生微词呢?

但秦始皇显然没认识到这个问题,反而继续大兴土木,后来又续建了阿房宫。唐朝年间,大文学家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本意是借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讽刺唐朝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没成想竟成了后世猜测阿房宫的范本。那么后来的阿房宫,真的是被项羽放火烧没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疑问,在2002年的时候终于有了明确答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的深入考察,阿房宫被项羽火烧的说法并不成立,纯属虚构。因为,在阿房宫遗址的位置,他们并没发现明显的焚烧痕迹,只找到了几片被烧过的土块。如若真如杜牧所言,那现场应当留有草木灰。

实际上,项羽在率兵攻入咸阳时确实放了火,但烧的不是阿房宫,而是咸阳宫。杜牧之所以这样描写,其实是为了警示后人。如今,阿房宫遗址已凭借着长1300米、宽400米、高7米的夯土地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天下第一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