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5月19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5月18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下简称“南海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以下简称“5·18系列活动”)开幕,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海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开幕。主办方供图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南海馆围绕该主题精心策划了“5·18系列活动”,内容涵盖摄影书法展、4本展览图录新书发布、文创产品上新、“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预热体验等方面,旨在强调文博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实现博物馆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开幕仪式上为评选出的2023年度“十佳志愿者”进行现场表彰。随后举行新书发布四大图录上线。《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海药本草——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香药》《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东瓷西画 相融共辉——西方绘画里的中国瓷器》四本展览图录于当天发布,其中,“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荣获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推介项目。现场还以视频推介的形式展示了四本图录中对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展览精品文物的介绍,为大家展现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海馆精心打造“峇峇娘惹”上新。主办方供图

当天,南海馆还精心打造“峇峇娘惹”与“深海考古”两大系列文创新品于当天上新,两大系列文创新品推介视频向大家展示了文创新品的概况,包含首饰、丝巾、冰箱贴、徽章和领带等样式。

“峇峇娘惹”系列文创巧妙地将“粉彩凤凰牡丹纹盖罐”“花卉纹方砖”“银镀金护身符”和“金镶钻花形胸针”等文物特色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传递了守护和祝福之意。“深海考古”系列文创以南海西北陆坡沉船出水文物为设计灵感,其中的“明珐华彩莲池纹梅瓶”器型精美绝伦,完美还原了文物细节,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珍品。

“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5月17日开放预约后,体验名额立即抢报一空。通过模拟悬空状态,感受强烈失重、漂浮等飞行观感的体验让观众赞叹不已,不仅刺激有趣、视觉效果良好,影片内容还能让观众重温千百年前中国先民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征程,科普蓝色国土爱国教育。“名人名家”鉴赏新高度。“名人名家——摄影、书法捐赠作品展”同期开幕,展览展出了刘洋拍摄于中国空间站的16幅系列摄影作品、王保胜拍摄于南极的10幅系列摄影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涉南海题材的3幅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18系列活动”精彩呈现。主办方供图

当日,南海馆还举办了“博物馆之友”系列活动。依托“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以下简称“峇峇娘惹展”)推出的“携友共近——峇峇娘惹的世界”活动于当天下午开展,我馆携手博物馆之友进行了峇峇娘惹换装体验、参观“峇峇娘惹展”、开展了“峇峇娘惹&琼海溜的茶话会”,带领大家穿着美丽服饰、品尝峇峇娘惹美食、了解峇峇娘惹文化。

同时开展的还有“博物馆之友”系列活动之“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之旅”,观众可近距离观看、感受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出水文物,让大家对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文化自信。

“峇峇娘惹展”在琼海展览至6月26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3月27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3月2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主办的“峇峇(bā bā)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以下简称“峇峇娘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展期为3月26日至6月26日。

“峇峇娘惹展”中的“峇峇(bā bā)娘惹”指的是15世纪一些福建或广东潮汕等地区的华人移民到以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早期的中国移民男性居多,他们与当地非华人女性通婚生子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峇峇娘惹”,也称为“土生华人”。峇峇(Baba)是指男子,娘惹(Nyonya)则指女子。

此次展览挑选了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土生文化馆的124件(套)文物以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部分馆藏土生华人家具展出,内容涵盖“土生华人”肖像、服饰穿着、居家用品、婚俗用品、建筑风格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多角度呈现峇峇娘惹的重要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