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发扬传统产业和非遗文化,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5月9日,浦北县“编织美好生活 共建幸福家园”编织技能大赛在浦北县工业园区火热开赛,来自全县80名各族编织能手参赛,工业园区各族职工、附近社区居民群众观看了比赛。

比赛现场,随着裁判一声“比赛开始”,参赛选手们迅速拿起竹篾、藤条进行编织,一根根藤条、竹篾在他们灵巧的手上来回穿梭,经过一番“经纬交织”,一件件精美的藤(竹)编产品雏形便逐渐呈现……比赛现场藤(竹篾)飞舞,参赛选手们你追我赶,气氛十分热烈。

此次比赛分为弧形花篮、架空圆形置物架、藤椅侧面、斗笠扎边、竹制收纳篮五个项目。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严格的评审,最终评比出了一批用时少、品质好、质量高的优秀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手们在编织斗笠。均 梁振怡 梁妙玲 摄

赛场还开设了非遗产品展示区,展示了一批精美编织产品,形状多种多样,收纳篮、衣物箱、置物架、藤椅等,深受群众青睐。自治区编织非遗传承人李传强现场展示,引来参赛选手和观众围观欣赏。李传强自小就跟随祖辈学习藤编,从事编织工艺的编织、设计、创作,慢慢自主创业,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了一大批当地群众就业。

“我自小就从事编织,编织是我们村子家家户户的重要收入来源。”来自龙门镇陈村的陈大爷是编织的一把好手,谈起编织,充满了自豪。那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手,能在竹篮盖上用红色篾条织成“福”字,甚至还可以在盖面上织上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传承人李传强现场展示编织技艺

据了解,编织已成为浦北县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列入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北县也荣获“广西编织之乡”称号。近年来,浦北县委、县政府通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以浦北编织产业为基础的广西浦北智能休闲家居产业园(外资),加大对编织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持力度,浦北编织产业在传统手工与现代工业,内销与外贸,传播与传承相互融合中,用手工艺品助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促进“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据悉,全县从事手工艺编织的家庭超过3万户。

此次技能比赛活动,让编织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发扬,通过编织搭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联谊桥,激发了他们建设富裕幸福家园的愿望和信心。

▍图文来源:钦州日报 周锦玲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