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每响起,总能令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回想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然而,日本的国歌歌词翻译过来却仅有28个字。别看字数少得可怜,但这歌词里的内容却令人“细思极恐”。那么,日本国歌到底暗藏了怎样的玄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国歌《君之代》

推翻幕府 明治维新

日本国歌名为《君之代》,其前身为公元19世纪的一首日本古歌。那个时候,日本还只是一个小岛国,而我国当时则正处于盛唐时期,两国之间经常有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长此以往,学习了唐朝社会制度的日本,开始将其融合进本国的社会改革中,这便有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发生于1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独裁统治之下,统治者实行“锁国政策”,阻断了日本和外界的一切往来。留在国外的日本人不能回国,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和平民也被禁止进入日本,进行经商或者传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建落后的社会制度,很快就激发了日本国内严重的阶级矛盾。民众纷纷怨声载道,而随着1853年“黑船事件”的发生,矛盾更是愈发激化。美国以武力手段强闯日本港口,逼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彻底引发了日本国民对德川幕府的讨伐。

为打破日本封建落后的局面,驱逐外国侵略者,由吉田松阴、高杉晋助、大久保利通为首的革新势力发动“尊王攘夷”运动。然而,这场运动由于德川幕府的镇压宣告失败,但也促进了倒幕运动的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治天皇

1864年,高杉晋作发动兵变夺取长州藩政权,促进倒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867年,太子睦仁亲王即位,即明治天皇。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君王刚当政,便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了德川庆喜的幕府。2年后,明治天皇扫清幕府残余势力,自此日本实现全境统一。

国歌创作 曲折不断

德川幕府政权被推翻后,明治天皇专门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国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首先在经济领域引入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建立军工、矿山、纺织、铁路等国营企业。同时,建立示范工厂,招聘外国专家传授先进技术,并定期派人出国进行考察调研。

同时,为稳固中央集权制,明治政府还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削弱了封建旧藩主的权力地位。此举结束了日本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同时随着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策的提出,日本社会体制也逐渐去除了封建糟粕,实现了转向现代化的革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岩

明治天皇所引导的“明治维新”,本质上其实是对西方先进文明的全盘吸收。但凡能够为本国所用的政策和制度,明治政府皆来者不拒,都会将它们充分的融进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时代的演变下,日本慢慢转型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曾经的被殖民国形象。

国家实现脱胎换骨的壮举,对日本来说势必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必须要有某种事物能够将它永远保存下来。此时,明治天皇和他的内阁也意识到了日本当下最欠缺的东西——国歌。不过,这毕竟是象征着国家历史文化的“明信片”,要如何制作,才能凸显出本国的特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任务最终被明治天皇交给了日本陆军创始人大山岩,由他全权负责日本国歌的制作。大山岩随即召开会议,召集部下对国歌创作的歌词和选调进行商讨。最终,众人一致同意日本国歌采取古歌《君之代》的歌词作为参考。

《君之代》歌如其名,是日本官僚为了讨得天皇欢心而专门创作的歌曲。这首歌语言简练干脆,曲风又不失优美动听,最大的优点便是歌词里处处传达着臣子对天皇的忠诚。不过此歌的歌词虽好,但明治政府更希望国歌能融入西方特色,这样才能贴合国际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大山岩找到了英国音乐家约翰·威廉·芬顿,让他来创作日本国歌。在推行了明治维新的日本社会,让外国人谱写国歌可谓是一次大胆尝试。而芬顿也为此煞费苦心,翻遍了日本传统音乐典籍,这才创作出了第一版《君之代》。

1880年,第一版《君之代》正式亮相明治天皇的生日宴会。但天皇和政府人员听完后仍是不太满意,理由是这一版的国歌过于“西化”。于是在1906年,日本政府又招来了本土音乐家冈野贞吉进行二次创作。1919年,大正天皇即位,第二版《君之代》也随之被定为国歌。

歌词虽短 别有“深意”

由冈野贞吉创作的第二版《君之代》,歌曲的整体风格偏向庄严肃穆,消除了之前的西方气息。旋律也去除了冗长的调子,填词方面也进行了缩减。总的看来,第二版《君之代》较之最初版本更贴合日本本土文化。但真正翻译成汉语,却只有28个字,比唐朝的打油诗还短。

“我皇统治传千代,一直传向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之代》歌词

乍一听,歌词的大意没什么毛病,无非就是在向日本民众传达“拥护天皇,敬重天皇”的思想。我国古代的帝王也会运用类似的套路,如果只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这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仔细剖析歌词的含义,便又会发现,日本人在自己的国歌里,也没少动歪心思。

仔细看这一句“直到小石变巨岩”,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国土面积确实看着像小石头一样大。但就是这么个弹丸小国,却早早立下了“变成巨岩”的愿望。而若要梦想成真,日本最好的选择就是用战争的方式实现领土扩张,针对我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战争就会有杀戮,二战中的日本之所以会在东南亚地区发动战争,根本原因在于军国主义的疯狂蔓延。《君之代》中拥护天皇统治的思想,随着时间演变竟成了扭曲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日本人民饱受其侵染,自然也成了战争狂魔,失去了基本的人性。

这说来多少有些可悲,日本人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转型,却没能从思想上彻底革新。“治标不治本”的日本,尽管如今已经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但国歌却还在极力歌颂天皇。问题是,现在都是首相当政,再去吹捧没实权的天皇,又有啥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确实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可随着时间演变,如今的天皇更像是“有名而无实”,类似于日本的一种政治标志。而且,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很排斥日本国歌,我国网民听了更是直言像葬礼上放的哀乐。最滑稽的是,不光外国人看不顺眼,甚至日本人自己都觉得听着别扭。

当下的日本国歌虽然又经过了几次修改,但在日本的一些正式场合,国歌依旧鲜少被公开播放。好多日本人提起国歌就像被戳中痛处一样,宁肯装不知道也不愿唱国歌。毕竟都21世纪了,日本人难道还要满大街的传唱天皇的功绩吗?有个日本运动员就曾这样抱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日本国歌听了就会破坏情绪,根本就不适合在比赛之前播放!”

相比之下,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要好上许多,不仅概括了我国完整的近代史,还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国歌的旋律,中国人的心头总会涌起满满的安全感。日本学了中国半天,到头来好的一样都没掌握,这波属实是滑天下之大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