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5期内容

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的邓州,千年来人文荟萃,有“穰都人杰、善地文昌”之美誉。鲜为人知的是,范仲淹名闻天下的《岳阳楼记》当年就在此写就。

“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漫步邓州古城外城东南隅,沧桑厚重的明城墙下,百花洲公园如诗如画,亭台楼榭错落有致,让人如同置身江南园林。古朴典雅的花洲书院,就坐落在百花洲畔。

百花洲畔书院兴

“提起花洲书院,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其实,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花洲书院景区讲解员刁艳伟自豪地说。穿过写着“花洲书院”四字的高大牌楼,拾级而上,在书山一览台举目北望,花洲书院的青砖黛瓦便可尽收眼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花洲书院正门。(采访对象供图)

时间回到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冬月,素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的邓州,迎来新一任父母官——已近耳顺之年的知州范仲淹。

在主持“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引疾求解边任,请知邓州。彼时,邓州学风不兴,让怀有“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宏愿的范仲淹忧心不已。“范公见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便谋划筹建书院,不仅遍邀名师执教,公余之暇也常常在此讲学、传道授业。”刁艳伟说。

花洲书院主体为五进四院,沿中轴线,棂星门、泮池、春风堂、文会堂、万卷阁等标志性建筑次第排列。“书院主讲堂以‘春风’命名,取自‘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的典故,也蕴含着教师讲学如春风化雨、学生听讲如沐春风的美好寓意。”刁艳伟介绍,相传书院创办之初,范仲淹在春风堂前亲手栽植4株桂树,以鼓励学子奋发读书,早日“折桂”。

花洲书院的创建,开邓州书院教育之先河。更重要的是,在其带动下,邓州古城内先后兴办书院共计7所,文运大振。

自宋至清末,花洲书院屡圮屡修,办学不断,成为我国历史上办学最久的学府之一。1905年,花洲书院设邓州高等小学堂,1926年设邓县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又过渡为高级中学……“直到今天,与花洲书院仅一墙之隔的,还有邓州市花洲实验高中。千年时光拂过,琅琅书声依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邓州籍散文作家朱可铮说。

人文蔚起薪火传

春和景明,花洲书院春风堂前范公植桂处,4株清代补栽的桂花树,早已亭亭如盖。

庆历六年的深秋,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据其寄来的书信及一幅《洞庭秋晚图》,为重修岳阳楼做记。或许正是伴着氤氲满室的桂花香气,范公端坐于春风堂中,神游物外、驰骋想象,展纸走笔、心与景接,挥毫写就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练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至高境界,被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传诵至今。忧乐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花洲书院景区服务中心主任张峰介绍,因范公而声名远播的花洲书院,成为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文化地标与教育圣地,才俊迭出,或文心雕龙、才思俊逸,或胸怀丘壑、神采风流。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曾师从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是他写下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蜚声神州。

以直言敢谏闻名的北宋状元贾黯,回到花洲书院向恩师请教立身为官之道,将范公所赠“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自己良心”的“不欺”箴言,履践终生。

及至今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姚雪垠、创作“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系列小说的二月河,都曾在花洲书院留下求学足迹。

“一代代花洲学子,秉承忧乐精神底色,胸怀青云之志,履践致远。”刁艳伟说。

守正创新在此间

为“增其旧制”,2002年、2014年,当地政府两次对花洲书院进行整修复建。目前,花洲书院有清代建筑3座、仿古建筑80多座,总占地面积200余亩,以书院园林之姿,融入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

“拂去历史烟尘,作为文脉传承和精神蕴蓄重要载体的花洲书院,其文化价值历久弥新。”张峰介绍,为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书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花洲书院不断探索创新,将研学课堂搬进千年学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在花洲书院内举行的“开笔礼”。 (采访对象供图)

“以‘范仲淹忧乐精神’为出发点,我们围绕忧乐文化、宋朝礼仪、非遗手工、传统节日等主题,打造社会教育品牌、设计实操课程,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张峰说。

文会堂前的庭院里,时常会上演精心编排的情景短剧《不欺》。“通过这样的实景演绎,让往来游客沉浸式感受范仲淹与贾黯二人的刚正精神与飒飒风骨。”刁艳伟说。

除研学外,花洲书院还将古代贤人名臣的清廉警句,充实到书院展厅、照壁、长廊、碑刻、雕塑等设施内,设置廉政文化长廊、法治文化长廊等,积极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园地。

未来,当地将继续深挖花洲书院的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IP,探索更加多元的沉浸式旅游形式,让花洲书院在中华文明复兴的大潮中真正“活”起来。

半月谈记者:袁月明 / 编辑:尤立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