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有功,少晋中。”175位开国中将,皮定均靠毛主席这句批语火遍神州。

这个功,自然是指1946年中原突围时,皮定均率领一个旅安全突围,为中原军区保留了火种。

不过皮定均自中原突围后,并没有一直持续高光,否则1955年评定军衔时,军委给他能初评不会只是区区少将。

一、低谷七年

1946年8月,皮定均旅被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纵十三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皮旅上下都以为在华中只是暂时的,早晚还要回归中原军区。

的确,中原军区机关突围后陆续在延安会齐,重新成立了指挥机关。

另外,皮旅的根子实际上是129师、晋冀鲁豫系统,是刘邓首长指挥过的。

李先念、王树声和刘邓首长都曾向中央发出过请求,想让这支全须全尾、实力强劲的皮旅回去。

不过中央另有考虑,华中正值大战(苏中战役),粟裕、张鼎丞等向中央反映请求留下皮旅,考虑到各方面实际,中央最后决定把皮旅留下了。

心是好的,现实却不是那么理想。

那时候不像现在全军整齐划一。革命战争年代,各大军区彼此互相隔绝,干部之间的关系不够熟悉,部队战斗风格特点不一致,风土人情不一样,很容易产生隔阂。

一句话,皮旅在华中野战军过的并不是很顺。华中方面一度想把皮旅和其他部队合并重组,中央没同意,照顾皮定均和皮旅官兵的感情。

1947年2月华野成军,皮旅因为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没有编入主力纵队,定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暂归一纵(叶飞)指挥,但行政编制、后勤供应、人员管理都是自己一口锅,有事直接向华野总部报告。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好事吗,地位高,比纵队下面的师强多了。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消失的皮旅,不再详细解说了。大致意思大家要知道,独立师不是常规建制单位,一般留给刚刚从地方部队升级上来的准主力部队,或者性质比较特殊难以按正常作战部队安置的,等等。

总之就是另眼相看。当然,这个另眼,对皮旅来说不意味着褒义。

华野对皮定均做了补偿,任命他为六纵副司令员,给王必成做帮手。王必成和皮定均都有过红四方面军的经历,不过两人没有任何交集,皮定均资历逊于王必成。

皮定均在六纵也参与作战指挥,不过并不痛快。六纵长期在王必成手下,锻炼出来的特点是猛冲猛打,战术技术水平方面略欠火候。皮定均却不喜欢死打硬拼,遇到攻坚战不硬碰钉子,喜欢搞迂回、想邪招,和王老虎难免有一些理念上的分歧。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六纵猛攻莱芜口镇,9个团打国军1个团据守的工事,死活打不下来。六纵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季珏回忆说:“六纵队的作风是三斧头,猛打猛冲,善于野战,不会攻坚。”

口镇是粟裕布下的大口袋阵的底部,如果打不下来,李仙洲从莱芜撤出来的部队就有可能冲过去。

王必成给前沿部队下死命令,不管牺牲多少人也要拿下来,但只有决心不顾实际是不行的,六纵参谋长杜屏亲自到前线去看,给主攻营营长也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攻营长说,敌人据守城隍庙,最后一个十几米宽的街道被强大火力封锁,我们冲不过去,上去一波死一波,伤亡太大,请参谋长给拿个主意。

杜屏说我拿不了,你是营长你看着办。

说这个细节什么意思呢?在一贯的猛冲猛打作风主导下,六纵面对攻坚难题没有办法。后来皮定均出面,暂时缓攻,牵制城隍庙这个点,转以重兵打口镇南门,阻止莱芜城方向撤过来的国军,算是不彻底地解决了问题。

皮定均的打法与六纵不太对路,所以愈发显得不群不融,坐冷板凳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只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一冷,就冷了七年。

二、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皮定均在六纵还短暂担任过参谋长,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副司令,以及后来24军副军长。

当参谋长是在1948年5月至10月,这个时间点比较有意思,是华野在淮海战前最有分量的两次大战持续期,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这段时间原参谋长杜屏离任,到四纵十师当师长去了。皮定均以副司令身份兼任参谋长,直到10月份由赵俊接替,才免兼此职。

杜屏去职,难说是好是坏。

解放战争越往后期,参谋长份量越重。皮定均兼任5个月参谋长,大概是指挥任务加重,没有可用之才。但这5个月皮定均也没有什么大作为,无论是官方正史《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还是解放军出版社的《皮定均中将》,这两本最权威的传记,都记录寥寥。

《皮定均中将》中记录了他参与了杨拐战斗的指挥,提出过一个“围三缺一”的围攻策略。

负责进攻杨拐的六纵16师似乎也没按皮定均的意见打,所以皮定均在其日记中颇有深意地记下了16师的伤亡高达1800人,而且记了三次,作为一次深刻的教训。

杨拐守敌是一个加强团附一个炮兵营,约3000多人,打掉这样一股敌人,而我军伤亡这么多,确实代价有点大。

自此之后,皮定均再没有指挥六纵作战的记录。

豫东战役结束时,各纵队匆匆撤围北上,皮定均无事可做,留在最后督导护送伤员。

这本是一个副参谋长就能做的事……

所以上述两本权威传记,对皮定均在淮海战役期间的行踪都是简单说一句,没有任何细节。潜台词是,皮定均在六纵并没有站上主要指挥员的角色。

倒不是说谁谁故意排挤皮司令,而是大家彼此套路不合。

一支部队的固有战斗作风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要改就必须进行整训,人员思想、干部队伍、技战术训练、战斗经验积累等等,进行系统性的改变,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

在战事频繁的年代,没有余力做。

里皮在意大利能教出世界杯冠军,在东方大国怎么样?不是里皮不行,而是东方大国的足球环境与他不匹配。

不过皮定均并没有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9月王必成升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坐地升官,由副转正。

大陆战事基本结束,这时才当上军长,未免有些失落。是否就此沉沦呢?这不是皮定均的性格。

大约在1950年底到1951年6月,皮定均组织24军团以上干部到朝鲜前线进行战地实习。

这个细节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