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邓颖超和周恩来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二人于1925年8月8日,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婚后,周恩来夫妇相互扶持,二人一起经历了危险和艰苦的革命时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周恩来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好丈夫,与妻子邓颖超十分恩爱。在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承担了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邓颖超是一个好妻子,她支持鼓励丈夫的事业,成为周恩来的贤内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向邓颖超求婚前,有一位女性曾经走进过他的世界,二人之间的感情很好,是公开的情侣,此人叫张若名。邓颖超曾感慨道:如果恩来不是独身主义者,张若名更适合与他在一起。

那名叫张若名的女子是谁?他与周恩来之间有着怎么样的故事?曾经相爱的恋人,为何分道扬镳,最终周恩来向邓颖超求婚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902年张若名出生于河北,家境良好,从小开始接受教育,成绩不错,于1916年考入直隶女师。当时,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支持爱国运动,张若名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

五四运动时期,张若名参与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作为学生,她两次前往北京,参加反“巴黎和会”签字的请愿活动。不得不说,张若名是一个思想超前,有胆识的女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周恩来也是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在南开中学学习,认识了在天津读书的张若名。值得一提的是,张若名与邓颖超就读同一所学校,是该校第十级的学员。

自五四运动吹响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后,张若名与周恩来等人联合组织了“觉悟社”这个青年进步小团体,邓颖超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帮年轻人怀着救国的理想,可现实很残酷,1920年,天津反动军警逮捕了请愿代表后,周恩来,张若名等人组织了更大的请愿示威,营救请愿代表。

游行队伍在周恩来的带领下,群情激愤,一路上高喊爱国口号,被埋伏起来的反动军警一拥而上,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大棒,肆意殴打,驱赶学生,周恩来本人更是被捕,在狱中度过了艰难的半年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0年7月,周恩来获得自由,他与张若名知道想要通过和平手段救国已经不太可能了,决定前往法国学习,在那里寻求救国的真理。

留学法国期间,周恩来和张若名相互学习,进步,二人之间独处的时光也渐渐多了起来,彼此间欣赏对方,成为亲密的战友,一起为反帝反封建而斗争。从张若名与周恩来的那段经历来看,她是一个知性,有着先进思想的女人。

据作家韩素音《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写道:“当时他似乎爱上了一位姑娘,她的名字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密”。韩素音口中的“一位姑娘”,指的就是张若名。

既然张若名与周恩来互相有意,有着深厚的感情,二人最终为何没有走在一起,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呢?实际上,周恩来对张若名是有感情的,但他对理想更为看重,在爱情和理想面前,选择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七妈”曾说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张若名,和你伯伯接触比较多,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了。周恩来之所以要与张若名分手,主要还是与这位女友的理想存在一些差异。

周恩来曾经告诉过周秉德:我在与你七妈结婚前,在巴黎有一个女朋友,长得还不错。五四运动那会儿,邓颖超15岁,比周恩来小了6岁,而张若名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周恩来是独身主义者,他立志要恢复中华,因此没有时间考虑结婚的事情。觉悟社的同事都觉得如果周恩来不坚持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与张若名是般配的一对夫妻。在法国期间,周,张二人的恋情是公开的,被志同道合的战友所看好。

据周恩来自己告诉周秉德:赴法国留学,自己与张若名同行,起初二人关系不错,一起加入了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因为家庭的缘故,在党内受到了审查,这已经让她觉得有些不能接受,十分委屈。

在法国从事社会活动期间,张若名又多次遭到了当地警方的追踪和盘问,过得十分不自由。经过了一段思想斗争后,张若名考虑到自身是女性,出身又不是那种无产阶级,决定退出党组织,远离是非政治,专心读书,等日后学有所成为国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周恩来已经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甚至牺牲,他希望自己的伴侣也应该与自己有着共同理想和信仰,是能经得住考验的人。最终,周恩来与张若名说明了情况,二人和平分手。

结语

对于曾经的那段感情,周恩来曾向自己的侄女周秉德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

邓颖超虽然比周恩来小了六岁,但二人在天津读书期间就已经相识,共同信仰马列,随时愿意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二人成为伴侣自然更为合适。

张若名虽然没有成为周恩来的妻子,但是她后来的成就也不小,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国博士,在文学领域中造诣颇深,为中法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