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中透露,广州正超前谋划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2条通道;结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将抓紧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研究东延城市轨道22号线

此外,面对南沙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定位不匹配,以及受用地、环境和资金等紧约束,此次《规划》强调了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以及通过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

从《规划》整体来看——

《规划》提出到2035年,广州将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即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以及实现“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城市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构建了以广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十向四联一环两纵三横”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至2035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0万公里,其中轨道约2300公里、道路约1.5万公里、航道约1500公里、油气管道约840公里,全市民用运输机场1个,主要港区7个,主要铁路枢纽21个,形成高效衔接的公路枢纽集群、多点支撑的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综合交通枢纽根据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交通资源,按照运输规模和枢纽功能,划分为面向国际、全国、区域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四级分类,建设5个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17个全国型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批区域型、城市型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航空枢纽提升来看——

除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枢纽能级提升,《规划》既要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推动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协同分工,也要在番禺、增城、南沙、从化、黄埔规划建设5个通用机场,统筹推进直升机起降点布局,逐步完善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能力,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

机场的通达度既需要丰富的航线,也需要疏运体系的支撑。

为此,《规划》提出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等衔接联通。结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构建“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络,改扩建惠肇高速、机场高速,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铁路枢纽布局来看——

铁路客运枢纽将承担支撑和引领城镇空间拓展、产业布局优化的功能。

布局以“五主四辅多节点”为格局,“五主”即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佛山西站,“四辅”为广州北站、黄埔(鱼珠)站、新塘站、南沙站,同时提质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北站,高规格推进南沙站规划建设,新建黄埔(鱼珠)站、知识城站、从化站。规划目标为至2025年高速铁路区级节点覆盖率达到83%,至2035年达到100%。

作为广州乃至广东对外联通的主要交通方式,广州将推动形成十大出省高铁通道。

针对北向至京津冀地区通道趋于饱和,西北向至成渝城市群铁路通道单一,东向与长三角地区高标准直达高铁通道尚未建成的现存问题,《规划》提出新增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提升广州至成渝方向联系效率;新增广河高铁,增加广州至长三角方向高铁通道;积极谋划扩容广州至京津冀方向高铁通道;加快广湛高铁建设,强化广州与滇中方向联系;新增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广深高铁新通道,强化广州与珠澳、深港联系。

此外,广州将超前谋划广州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在广州至京津冀、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打造高速通道。实现与大湾区各城市中心1小时互达、与省内城市2小时互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来看——

广州将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落地,力争2035年建成1000公里城市轨道网。

《规划》中提到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联通重要工程包括:推进新白广城际、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广花城际、芳白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清城际(二期)、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穗莞城际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实施地铁10号线、11号线、12号线、8号线北延段支线等在建地铁线路,抓紧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研究东延城市轨道22号线,建设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

从高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发展来看——

广州将进一步强化广州对外辐射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骨架形态,至2035年市域骨干路网总里程达到1500公里,实现2小时可达大湾区城市,5小时可达省内城市,8小时可达周边省(区)中心城市。

在跨江跨海通道建设上,建设狮子洋通道、南中高速,推动莲花山通道建设,积极谋划沙鱼洲隧道、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等。推进高速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实施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粤境清远佛冈至广州太和段、北二环高速改扩建等,加强易堵缓行收费站扩能治理。加密与周边城市互联通道,推进佛清从高速(广州段)、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清花高速等通道,强化广州对粤东西北的辐射能力。

市域干线路网规划则重点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临江大道等道路建设。中心城区研究构建石化路—沙鱼洲隧道—南大干线—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及珠吉路—鱼珠隧道—新化快速路两条南北向快速通道,提升环城高速以东南北向疏解能力。

城市交界地区重点强化广佛、穗莞、广惠、广清、广中等道路交通有效衔接。推进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沉香大桥、开发区西区至麻涌东江通道、江龙大桥重建工程等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之一

《规划》提出构建南沙中心区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重点平台和重大交通枢纽的半小时交通圈,助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具体包括:争取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研究将中南虎城际及肇顺南城际提升为高铁、城市轨道22号线东延,强化与珠江东西两岸的快速连通;加快连通南沙的跨江通道建设,谋划穗深通道等。

如何加强南沙与广州内其他各组团的联系?《规划》提出完善南沙贯通全市的快速直达交通系统,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地铁22号线、4号线复线规划建设,谋划研究京广高铁广州南至南沙延伸线工程,与广珠(澳)高铁、地铁18号线等形成多通道轨道布局,实现30分钟到市中心,1小时通达市域各组团。贯通南沙与中心城区高快速路走廊,开展西部快速通道南沙段前期研究,扩容联系通道,顺畅两端衔接。

融合,是本次《规划》的又一“关键词”——

受用地、环境和资金等因素紧约束,广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增量规划向增存协同规划转变。交通领域各个维度的融合协同成为必然选择。

《规划》中以系统观念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推动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同时强化衔接联通,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保障能力,并大力推进交通与空间、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例,《规划》明确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等项目,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典范,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功能空间共享、设施设备共用和便捷高效换乘。

在新建综合交通枢纽的同时,推进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各类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按照国际一流城市中央火车站标准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功能综合的交通枢纽。

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加快。广州将依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布局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围绕重点产业区、珠江航道、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建设10个大型物流枢纽,基于制造业、商贸业等价值园区打造N个物流骨干节点,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5+10+N”交通物流枢纽空间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的理念,将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融合发展。借助空铁联运发展契机,广州将推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及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发展,有序推进空铁大道沿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北部增长极发展。强化南沙港区与临港工业园联动,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铁路站点及周边实现综合开发,科学推进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国际港、增城西等铁路枢纽站区及周边综合开发建设,撬动片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功能品质,推动以站带城、站城融合。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果

1.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其中轨道1261公里[ 包括高铁181公里、普铁318公里、城际87公里、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675公里]。道路约1.4万公里,航道1481公里,建成了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6317万人次,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货邮吞吐量203万吨,排名全国第二位。

3.广州港目前基本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港区、新沙港区为重点,内港港区和内河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2023年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75亿吨、2541万标准箱,分别排名全球第五、第六。

4.铁路方面,广州市已建成京(武)广、贵广、南广、广深港、广汕等5条高速铁路以及京广、广深、广茂、广珠、广石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南沙港铁路等6条普速铁路。广州国际港(一期)、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工建设,公铁、海铁联运水平不断提升。

5.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新塘站、庆盛站、增城站等8座铁路客运站开通运营,2023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31亿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0.9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等投入运营,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6.2023年核心区晚高峰干道车速22.8公里/小时,道路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7.截至2023年底,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675公里[含地铁及APM线652.7公里,其中广州段619.4公里,佛山段33.3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客运量稳居全国第三。

8.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纯电动公交车1.4万辆,纯电动比例达98%。

9.截至2023年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797条,单向里程达1624公里。首批开放2条市内高快速测试道路,单向里程105公里,支撑广州创建国家级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

来源:南方+

编辑:花小点

“花都融媒视频号”内容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