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是第34个全国助残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区检察院”)获悉,近期,该院公益检察室办理了一起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

经静安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相关图书馆就无障碍阅览区建设进行了整改,以更好地关注视听障碍等特殊人群的精神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改后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览室 本文图均为上海静安区检察院供图

发现:无障碍设施对特殊人群的精神需求关注较少

2023年,静安区公益检察室曾就辖区内盲道无障碍建设进行监督,优化和保障视力残障群体的出行安全。办完该案后,公益检察官们一直在思考,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关注残疾群体身体需求较多,对于视听障碍等特殊人群的精神需求关注却比较少。

截至2024年4月底,静安区辖区内现有残疾人42415人,其中视力残障者6934人,占总人口数的4.5%。作为社会一员,残疾人有权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也有权追求自身价值等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

2024年3月,公益检察官在实地走访,调研图书馆内相关设施建设情况时发现,部分图书馆未依法设置无障碍阅览室,残疾人依法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受到一定障碍。

发现该情况后,公益检察官第一时间与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就设置无障碍阅览区域一事进行沟通。“根据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相关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式成为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之一。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让残障人士的利益免遭损害。”承办检察官刘国敏说。

2024年3月,静安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监督、指导图书馆依法设置无障碍阅览室或者区域,配备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加强对辖区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服务行业单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推进,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的特点,提供更多适合其需求的无障碍设备设施和服务。

2024年5月,该份检察建议获得行政部门回复。回函中提到,在其监督指导下,图书馆已对空间做了进一步合理规划。

整改:图书馆落实盲文读物1503册、有声读物80册

整改效果究竟如何? 近日,静安区检察院邀请区残联、区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视力残疾人代表,共同开展“回头看”活动。

“回头看”活动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本“会说话”的书、一排排“触摸可见”的文字……据馆长介绍,图书馆现有盲文读物1503册,落实有声读物80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障儿童体验盲文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儿馆无障碍阅览区

经整改,图书馆各在一楼和三楼设有无障碍阅览区,增配大字版图书和手指点读发声书,配置盲人专用电脑助视器、盲文点字显示器、盲文有声读书机和放大镜。打造有声阅读文化体验阵地“数智图书馆”,视障读者只需使用数智耳机触碰感应相应书卡和书籍,就能轻松接触到千本好书的精华内容,方便快捷地享受与普通人同等的阅读权益。图书馆还设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为视障、腿部残疾等特殊人群提供安全便利全方位的出入保障。

现场,检察官邀请有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志愿者体验了馆内现有的有声读物。一个个纸上的字符化作了一段段平和优美的讲述声,让思想以一种可听可触的形式传递到每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障志愿者体验有声读物

馆内,还有一群有视力障碍的孩子们,他们有机会能听到书里的故事情节,通过缓缓道来的讲述走进心里。孩子们视力上的障碍不应该成为他们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阻碍。刘国敏说:“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守护者。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会落下任何一个。”

“检察官实实在在为特殊人群考虑,让这些无障碍设施的改造能更符合我们的情感期待和现实需求。”现场视障老年志愿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