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府逐瘀丸是中医里非常经典的一个中成药,经典的药出自经典的方,原方叫血府逐瘀汤,清代的王清任创立此方,并收录于《医林改错》,中医已经用了几百年,一直到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大浪淘沙,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大多是不错的。

血府逐瘀丸的主要功效是行气活血,所以它的适应症基本上都跟血瘀有关,现代常用来调理冠心病、黄褐斑、静脉曲张等。但很多人想不到,出汗竟也跟血瘀有关,所以说血府逐瘀丸还有一个作用,可以止汗。

出汗分两种,白天出汗叫自汗,晚上睡觉出汗叫盗汗,自汗通常是气虚的表现,盗汗则是因为阴虚,但是很多人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治,效果并不好,原因当然是不对症,那就要换一种思路。王清任提出,出汗跟血瘀有关,如果判断是血瘀引起的,那就可以服用血府逐瘀丸。

我们来看它作汤药的组成和剂量。

血府逐瘀汤:桃仁12克、红花9克、生地黄9克、赤芍6克、当归9克、川芎4.5克、枳壳6克、川牛膝9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

在血府逐瘀丸的主治病症里,有一条是这样写的:“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正常情况下,血是运行全身的,血瘀就是血运行不畅,气血都堵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就会生热,有了热,热邪就会鼓动津液,使津液向外流,身体的反应就是出汗。对于这种类型的出汗,要用活血化瘀法。

桃仁、红花用上了,两个药配合应用,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赤芍药性微寒,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清热凉血,对于血瘀有热的,赤芍是常用药。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柴胡是疏肝要药,肝有疏泄气机的功能,枳壳行气下气,力量很强。川芎是血中气药,既能治气,又能治血。中医常有句话,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推动着血走,所以说气血并治,用行气的药加上活血的药,效果才好。

桔梗上行,牛膝下行,一上一下,使气血流转起来。

最后加入一些滋阴补血的药,把血补上来,因为活血容易伤血,活血是祛邪,补血是扶正,当归、生地就是滋阴补血的药,就是扶正的药。

当然了,适当的出汗对身体其实是有好处的,但不要让汗出得太多,汗出得多了,那就是一种病态,就要及时干预。有时候也要善于打破固有的认知,汗症不一定是虚症,也可能是血瘀,要有这样一个思路。那么,一般来讲,血瘀出汗者,盗汗会更明显。

对于血瘀体质的判断,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很多次,这里再重复一下,首先可以看舌头,舌下脉络粗张,舌上有瘀斑,甚至整个舌头都是紫暗的。其次身上刺痛,有不明原因的淤青出现,这些都是血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