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妈家飘出了一股浓烈的糯米香味,我就知道阿妈在做米果。

做米果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插秧开始了。

因为插秧需要请人来帮忙,尤其是田地比较多的人家,至少需要请四、五个人。

插秧需要赶时节,要想马跑得快,就要让马多吃草。

没好吃的,可不行哦。

客家人有二样东西特别的好吃:

一个是薯包。

一个是米果。

薯包产量比较少,吃的人多,自然不够,所以阿妈做的是米果。

这是客家人最上等的小吃。

客家人居住在山区,地方偏僻,以前不通公路,自然没有超市,没有星巴克,没有小零食。

总之,没有什么好吃的。

能拿出手的就这二样了。

所以去帮工的人听说有米果吃,全身立即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

阿妈希望的就是这股劲。

大家干活有劲,才能又快又好。

当然,插秧之前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挑牛粪。

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小姑娘根本不敢涉足,城里小姑娘估计会立刻晕死在地上。

因为大臭了,大脏了,会熏死人。

山村的牛每天干完活后,关在一个高度只有二米的牛棚里。

进去了就不准出来。

牛就在里面拉屎撒尿。

一年下来,里面的牛屎会有一尺来深。

一般来说,光是臭还是能忍受。

客家人的茅房也是在粪坑上面搭一块木板子,长年累月,也很臭,所以这点臭还是能忍。

最难忍的是,里面密不透风,有非常多的臭虫、蚊子和跳蚤。

牛身上的跳蚤很大,大的有拇指这么大,里面全是血,揭下来,十几条细细的腿,张牙舞爪,让人十分恶心。

人只要打开牛栏,恶臭扑鼻而来的同时,还有蚊子、臭虫向你飞来,让你防不胜防。

地面上是屎尿横流,空中蚊虫乱舞,加上头顶上还许多不明污物,进去之后,如跌入粪坑,只想快快逃离。

但来的目的,就是牛粪啊。

俗话说,要想庄稼好,全靠粪当家。

当年,客家人没有农药,没有化肥,靠的就是农家肥。

牛粪是上等的农家肥。

但进牛棚,出牛粪必须是山寨最强壮的年轻汉。

只有他身体好,抗臭强,晕倒了,也能活过来。

年过六旬的老汉估计会死里面。

阿妈请的也是年轻的汉子。

当然,给的工钱要比别人多。

有了金钱作支撑,再臭的地方也不怕。

只见他打开牛栏,二话不说就跳了进去,很快就把牛粪扒了出来。

只要出来了,就好办了。

毕竟牛粪只有一小堆,臭气有限,妇女同志可以上。

阿妈桃起一堆牛粪就往田地里奔。

其实,客家人还是很聪明的。

为了增加牛粪产量,他们往往会事先在地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牛粪掉在上面,经过牛尿一年的浸泡后,会变得稀烂,如同牛粪,也成了上等的农家肥。

当然毕竟是稻草。

里面还有许多腐烂不了杂草,所以到了田里,牛粪不能直接倒在上面,而是需要人工用手去抓,抛洒出去。

这时候,无所谓脏不脏了,人人都是抓起一把牛粪往田里扔。

田里布满了牛粪,就需要耕田,把地搞平整。

当然,还需要小地方育种。

种子是上年精挑细选的稻谷。

育种的时间是每年的三月,山区还是异常的寒冷,但为了生活,再寒冷的天也要赤脚下田。

种子发芽了,达到了插秧的标准,就需要移到农田里去。

这项工作主要是妇女同志负责,因为工作轻松,干活不累。

客家人的规距是,不累的活,由婆娘去做,男人要做的活是上山砍木,下地种田。

种田就是插秧。

这是男人干的活,但阿妈也干。

客家女人不娇贵,见什么干什么,有时男人上山砍木,照样跟去,呵呀,呵呀,在山上叫个不停。

山里人唱山歌,伐木歌是其中之一。

边劳动,边唱歌,可以消暑解乏。

如果男女一唱一和,一天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如果跟山寨最漂亮的女人对唱,时间过得更快了。

往往满山遍野都是男人的吼声。

这时候,只有快乐,没有累。

当然,现在似乎没有了。

如今手机里到处是女人的歌声,而且还很甜美,但大家都不爱听,因为没有灵魂,没有女人的味道。

田地上插秧,还是需要女人味道的。

所以阿妈回家做米果,蒸米饭之前,会在田地里呆一会儿,跟前来帮工的男人说几句话,递递秧苗什么的。

阿妈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漂亮的,是山寨一枝花,拥有众多追求者。

只是老了,不行了,成了豆腐渣,

同学们都说阿妈是老猪婆。

我很愤怒,但无可奈何,因为这是事实。

把男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阿妈就回家了。

她要回家做米果。

这种米果是由红薯和糯米构成,当然糙米也可以,但糯米好吃一些。

先把红薯蒸熟,然后把糯米打成粉,把红薯掺入其中,加入红糖,在油锅里炸。

炸的油必须是茶油,这样炸出来的米果才香。

制作很简单,工艺也不复杂。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原料。

超市也有此类食品卖,说实话,吃过之后,非常失望。

味道不及客家人制造出来的十分之一。

阿妈炸的米果,香味会飘出门外。

如果门外是秧田的话,大家都会兴奋得流口水,都说,哎呀,哎呀呀,好吃呀,真的好吃!

大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扔一个米果进嘴,轻嚼几下,回味片刻,然后再缓缓地咽下去,最后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大家吃饭,鸡鸭鱼肉少不了。

但还是会多一样,就是盐辣椒。

说起盐辣椒,很多客家人都会兴奋地跳了起来,说,好吃呀,好吃呀,人间美味呀,要卖一万块钱一斤呀。

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屁!

好吃一个屁!

盐辣椒里面就是二样东西。

一样辣椒。

一样田香丝。

外加许多盐,咸得让人晕过去的盐。

辣椒好不好吃?

不好吃。

田香丝好不好吃?

不好吃。

油炸后的田香丝,在嘴里如同烧焦的稻草,根本没有什么味道。

很普通的东西,不可能做出什么美味出来,但客家人很兴奋,说这是人间美味。

真有点莫名其妙。

反正我不喜欢吃,有时别人夹给我,我也会扔回去。

我觉得它就是垃圾食品。

我还有一个不喜欢做的事,就是插秧。

一整天弯腰在田里,晚上回来腰酸背痛。我估计,累上二三天,我的腰子会断成两截。

所以,我特别不喜欢。

当然,我年纪小,做得少,但做过,特别累。

所以客家人非常珍惜粮食。

吃剩的饭菜,如果不要了,要倒掉,可以倒在垃圾堆里,但绝对不许倒在厕所里。

如果你倒了,就会一个巴掌扇来,打得你天旋地转。

我经常打得哭爹喊娘,所以知道。

他们主张掉在泥巴里的粮食也要捡起来吃掉。

客家人认为:

倒在垃圾堆里,是浪费粮食。

倒在厕所里,是糟蹋粮食。

客家人都说,糟蹋粮食是要遭雷劈的!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