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南频道 志远

据参考消息27日报道,事实证明,大肆宣传的西方团结是短暂的。虽然西方势力范围仍处于华盛顿的牢牢控制之下,但欧洲——不仅是德国和法国,还有欧盟中的其他重量级国家——正在认真重新考虑。它们必须决定接受还是不接受中国。看看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中国之行吧,在美国总统乔·拜登和其他西方领导人本月选择利用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与北京重新接触之前,这位德国总理占得了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美国依旧希望团结其西方的盟友来对抗中国,但结果却是不尽如意。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已经释放了友好信号。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曼谷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各国不应该被迫在中美在欧洲的竞争中选边站队。马克龙说:“我们不相信霸权,我们不相信对抗,我们相信稳定。”欧盟极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德国和法国表态,不要与中国对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欧盟的态度的。再加上意大利、荷兰等国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积极与中国进行接触,就可以看出,美国试图纠集西方盟友对抗中国的图谋几乎已经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半导体行业,荷兰明确表示,在向中国出售顶级半导体设备的问题上,荷兰将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这几乎就是公然拒绝了美国对中国的禁令。可以说西方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撕裂,欧洲国家也不愿意再盲从美国对抗中国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目前的国际环境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使然,追随美国对抗中国是不符合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利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便是,欧盟曾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盲目跟从美国的想法和政策,对俄罗斯进行了极为严格的制裁。这样的制裁,让欧洲各国损失惨重,天然气价格不断上升,通货膨胀率也是居高不下。反而是美国大赚特赚,武器贸易,高价天然气卖给欧洲,确确实实地坑了欧洲一把。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欧盟各国对于盲从美国的政策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的。和美国一起对抗中国,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复制对俄制裁的模式,损失都是欧洲的,美国趁机捞上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已经出现这个趋势了,美国不单单在欧洲卖高价天然气,还搞出了《通胀削减法案》,用高价补贴的方式吸引欧洲企业流向美国。一旦欧盟和美国一起对抗中国,其供应链将面临更大的危机,美国有可能趁机控制欧盟的供应链,届时欧盟就成为美国真正的傀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欧盟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极为紧密,去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今年1-8月,中欧贸易总额为5752.2亿美元,同比增长8.8%。欧盟对华投资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5%。这样的利益连接,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欧盟各国纷纷改变态度,对中国示好,加深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并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是事关它们自身的利益,是为了自身好。如若不然,受损失的必然是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便是,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这个时间段里,美国并未击垮中国,中国的经济依旧欣欣向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的贸易联系并未中断,贸易额甚至有所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试图让自己西方的盟友们与中国对抗甚至是“脱钩”,这明摆着要拿它们当刀使,欧盟各国是能够看清楚这一点的。因此,它们今后大概率不会在盲从美国对抗中国的企图,这也代表着美国想要团结西方一起对抗中国的图谋破产了。不得不说的是,这对中国来说是利好消息,但同时我们也要继续保持警惕,西方对中国还是抱有警惕心理的,毕竟西方世界与我们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都是有根本不同的,要谨防它们在关键时刻咬中国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