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参与和关注。

中国各省的省级博物馆作为一省门面,总体上来说打造还是很用心的,大部分也还值得一去。但其中仍有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另一些名气不彰却出人意表,甚至值得专程去看。

今天是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大司马决定就亲身体验,分享对各省级博物馆的观感,并做出评级,协助广大驴友更好地安排行程。

大家可以将本文收藏下来慢慢看,作为攻略手册。

大司马在游览北京市所有博物馆的后期,大约2017、2018年之交,萌生了遍览全国省级博物馆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之后因为三年防疫进展缓慢,最终在2023年年底之前大体完成,借此也踏遍了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全国各省,饱览风土人情,颇有收获。

与游遍北京博物馆的时间大体相同,这个过程大约也持续了六年,之后大司马也许会以“游遍世界知名博物馆”为终极目标,数年之后会再在文史宴上跟大家分享。

本文是大司马心血所系,请朋友们多多帮忙转发和推荐。

本文会评析所有省级博物馆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大司马没有去过,因此特邀于子撰写西藏博物馆的攻略,贵州博物馆大司马游览时通史展关闭,为免评价有偏差,特邀广成子撰写攻略,并对比其他省博予以评级。这两位都跟大司马一起逛过多个省博,对大司马的评价体系很熟悉,因此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评价、排名标准如下:

一、展品:

展品当然是博物馆的灵魂,如果只有布展而展品不佳,那不如看书好了,没必要去博物馆,所以展品的质量是评价博物馆最首要的因素。

二、布展:

好的布展可以让文物活起来,让展品带给游客更多维度的感受,即使文物质量稍逊也能让游客收获颇丰;劣质的布展则会让极品文物明珠暗投,大为减色,所以布展是展品之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省历史有高光时代,也有低潮时期,坦诚地向游客展示且细述其中原因,提供历史启示,在大司马看来,是省级博物馆应该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所以有没有贯通整个历史的“省通史展”,会是评价省级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另外,有些博物馆因为各种原因在布展中传递错误的认知,布展方面要大大地减分,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

“布展”方面的评价只针对各馆的常设展览,流动展的质量放到“其他”里面评价。

三、其他:

有的博物馆本身是文物,比如黑龙江省博物馆设于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之中,南京博物院是民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且有意修成辽代建筑形式,澳门博物馆位于圣保禄炮台之中,要加分。

有的博物馆常设展览质量不高,但流动展览质量极高,在评价时应予提及,如首都博物馆。

此外,博物馆的服务质量,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也应该提及,计入评价。

各馆这方面无功无过的评为三星,有亮点的四到五星,有缺陷的一到两星。这些方面的评分相对于展品和布展,权重较低,但仍会影响到总评。

如果在评价上有明显的偏差,也请大家不吝纠正,大司马将会在2.0版本中更正。

全国省级博物馆目录

(星级内部,排名靠前者更优)

五星★★★★★

辽宁省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四星★★★★

山西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江西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

湖北省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三星★★★

广东省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

西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二星★★

甘肃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

贵州省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一星★

福建博物院

香港历史博物馆

黑龙江省博物馆

五星博物馆:

1、辽宁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辽博评为省级博物馆第一,是因为辽博有足够的诚意。

通史展“古代辽宁”设置了五个展厅,布展极为详细,文物品级也很高,将东北锁钥厚重的历史呈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因为溥仪从北京带去伪满洲国的文物相当一部分留在了沈阳,所以辽博文物极其丰富,依托这些文物,辽博特别办了质量很高的中国古代碑志展、中国古代铜镜展,中国古代货币展、中国历代玺印展、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精品展。此外,辽宁本地特色的“辽代陶瓷展”和“满族民俗展”也颇有特色。

辽博值得花费一天半到两天细看,收获极大。大司马前后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多年前,“古代辽宁展”还没开放,看其他展览看了一整天;第二次是去年,看“古代辽宁”展看了大半天。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西域本身处于内陆亚洲与东亚的交汇处,西部一度被伊斯兰化的喀拉汗王朝统治,故而新馆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内亚展品,而且与内地省份器物层面的不一样,新博的内亚展品包含器物、制度、观念等多个层面,堪称立体化展出,令人大开眼界。

通史展“新疆历史文物展”在谈到喀拉汗王朝的部分,没有予以贬低,反而展出了不少伊斯兰黄金时代的书籍且予以高评,是一大亮点,此外,华夏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相关布展也很出色。不过,这是大司马2017年去玩时的印象,现在不知道调整了没有。

通史展之外,还有几个极具新疆特色的专门展。

“新疆古代服饰精品展”展出深受多元文化影响的西域服饰;“新疆出土文献展”则展出因为西域干旱的气候而保存的古代纸质珍贵文献;最精彩的则是“新疆古代干尸陈列”。湖南马王堆出了一具女尸已经震动全球了,西域因为气候干旱干尸遍地都是,展厅里几十具干尸堪称豪华,其中还有一个史书上记载过的历史人物张雄,看他的尸体有近距离看历史的魔幻感。

新疆博物馆游览大半天可以看全,一整天更从容。

3、内蒙古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即古之漠南,自匈奴开始,常是草原帝国的龙兴之地,故而与草原帝国和游牧文化相关的文物极其丰富,同时,漠南也深受内亚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影响,相关文物也不少且品级不低。

通史展布展出色,以游牧文化为重心,同时阐释草原帝国与农耕帝国的互动,对史前斯基泰文化、匈奴和契丹进行了着重展示,令人收获颇丰。通史展的另一个特色是包含了人类之前的古生物展厅,因为内蒙古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小朋友会很喜欢。

蒙博的专题展不多。其中“北疆桦歌”展出了居住在桦树林中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的民俗,桦皮屋、桦皮衣等较有特色。

大司马2015年去的时候,蒙博前面允许牧民摆摊卖皮草,算是一个特色,不知现在还准许不。

内蒙古博物院半天可以勉强看全,规划大半天较好。

4、浙江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省博物馆分为孤山馆区和武林馆区,二者相隔甚远。

孤山馆区处于西湖之畔的孤山之上,风景明丽,名胜甚多,连乾隆藏书的文澜阁都属于孤山馆区,很有特色。孤山馆区主要展出陶器和瓷器,大司马没有去过,但越窑和龙泉窑都在浙江,质量想必不差;重点还是落在有通史展的是武林馆区。

浙博的通史展“越地长歌”,展品质量颇高,良渚文化的玉器、越人发明的印纹硬陶和青瓷等本地传统获得充分重视,而且照顾到了浙西和浙东不同的发展路径,布展可以说非常出色。

此外,有一些专门展“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十里红妆——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虽非十分出色,但颇有浙江特色,有利于加强本地认同。

两浙作为六朝以来的文华之地,且有越族文化加持,浙博的展品和布展确实不错,加上孤山馆区的文物和风景属性,可以排进五星博物馆。

浙博通史展很宏大,推荐至少看大半天。

5、山东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博物馆”,不知谁题写的这五个字,博物二字特别像“情妇”,因此也被戏称为山东情妇馆。不过,虽然有此笑料,鲁博的质量不含糊。

鲁博最大的优势还是位于邹鲁之邦,文物丰富,展品品级高,其通史展“山东历史文化展”在着重展示山东的高光时刻——史前东夷文化和秦汉文明高地的同时,对于唐以后山东的衰落也不讳言,衰落期的展陈也没有敷衍了事,仍然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靠运河输血的近古山东。

通史展之外,因为文化遗存丰富,专题展多数也很出色,“汉代画像艺术展”主要展出秦汉时代的山东极其丰富的画像石,“佛教造像艺术展”则以青州龙兴寺的北朝佛造像为主,“明代鲁王展”展示朱元璋之子鲁荒王墓中明器的穷奢极侈,“考古成果展”则展示山东丰富的考古遗存,都很值得一看。

鲁博推荐看大半天到一天。

6、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博物院作为与故宫博物院齐名的顶级博物馆,其展品质量极高,布展从知识方面看也不错,本来不应该排到第六位来,但大司马实在是被南博菜市场式地摆放文物恶心到了。

南博因为文物极多,为了炫耀馆藏,在每一个展柜堆二三十个文物,这有两个缺点,一是文物之美被过于拥挤的排布荡尽无余,二是每个文物的对应说明挤在一块不易分辨对应到哪个文物,体验很差,当然这也是南京旅游的总体特色①好东西特别多②把好东西往死里糟践。

不过除了这个缺点,南博还是非常牛的。其“历史馆”的“江苏古代文明展”,展品出众,布展上解析得也比较到位,很值得一看。“民国馆”在馆内造了一个仿真的民国街区,也有点感觉。

“艺术馆”则布置了各种专题展,“历代绘画陈列”、“历代书法陈列”、“历代雕塑陈列”,文物品级都非常高,不可错过。

博物馆本身是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属于文物,当年修建时又有意修成辽式(上承唐式,与宋式颇异)的风格,特色也很鲜明。

南博仔细看的话,一天是有点紧的。

7、云南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省博物馆是新馆,目前好像只有一个通史展“云南历史文明展”,其他专题展尚未开设,但通史展本身已经足够撑起这个博物馆了。

云南地处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汇处,囊括汉、彝、藏、傣等区别颇大的多元文化,文物丰富多彩,滇国青铜器、南诏大理佛像、滇密造像等极具特色。

另外,与广西、贵州这种没有精神主体性的省份不同,云南历史上建立过南诏、大理两大文武兼备的区域强国,其文化建设让云南拥有区域性的自我认同,所以其布展线索非常清晰。尤其难得的是对于南诏、大理没有基于大一统情结敷衍了事,而是予以详细介绍,令人收获颇丰。

滇博的通史展因为云南丰富的化石遗存,也包括史前生物展厅,颇有特色。

滇博游半天有点紧,规划大半天比较合理。

四星博物馆:

8、山西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博物院很宏大,展品品级高,布展也算不错,但山西有极度丰富的古建遗存来看,晋博感觉还是未能完全展示到位,所以排到了四星,但是放在第一家。

通史展“晋魂”设置的模块多而全,但其中“晋国霸业”和“民族熔炉”(十六国北朝)两个展厅过于粗疏,“戏曲故乡”展厅对辽夏金元时代的山西展现得也很不够,有较明显的缺点。

此外,专题展“山川精英”是玉器展,“翰墨丹青”是书画展,“方圆世界”是钱币展,“瓷苑艺葩”是北方瓷器展,但除了瓷器展之外,地方特色不够明晰,文物品级也不算特别高。

总体上说,晋博该有的都有,布展也用了心,也不算差,但还是没有达到大司马对山西的期许。

晋博要仔细看,大半天比较从容。

9、河南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博物院也很宏大,文物品级也不低,布展虽然不算差但也不很出色,河南作为文化和文物大省,豫博的展示仍嫌不足。

其通史展“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只展示到宋金元,此外又另设一个展厅“明清河南”,展览极为简略,感觉是博物馆空间限制了布展,本来可能想放弃但最终仍觉得不完整不像话才勉强加上,颇有虎头蛇尾之感。前面七个展厅中,有时候详略不当,该详细时很简略导致展示不足,该简略时又太详细导致太占空间。总之在布展上有一些不足。

几个专题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出的楚国青铜器很惊艳,“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包含汉画像石、中古墓志以及北朝佛教造像,值得一看。“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则因为明清时代生产技术有所提高但审美断崖式下跌,比较一般。

总体上看,河南博物院展品是到位的,布展比山西博物院缺点更大一些,作为两个文化和文物大省的省博,着实遗憾。

河南博物院推荐游览大半天。

10、江西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省作为南方省份,文物品级上比北方逊色一些很正常。

通史展“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展品、布展总体上还是不错的,该说的地方大体也说到了,唐宋时代作为江西的高光时期解析得尤其到位,但江西在近代与湖南竞争失败,被湖南反超,所以赣博的近代部分极为潦草,这样是不好的,落后的时代找出落后的原因,展示给游客,才是自信表现。

专题展中,“万年窑火,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很值得一看,该专题想要打通陶器始祖仙人洞、吊桶环和瓷都景德镇之间的陶瓷缺环,着重介绍六朝至唐的洪州窑的成就,且颇有与浙江争夺原始青瓷发明权的意图,这种强烈的本地认同是可取的。

赣博布展没有大毛病,专题展有一些创意,但文物品级比关中、中原的省份明显逊色,评为四星。

赣博看半天可以。

11、青海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省博物馆布展非常用心,已经做到了极致,但确实青海的历史重要性不是很高,文物品级也逊于关中、中原,导致捉襟见肘,不过好在颇有特色。

通史展“江河源文明”,展品选了最好的,布展尤其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尤其是在结语中坦诚告诉游客“青海的历史是周边民族轮番入主的历史,缺少自身的性格”,激发大家对历史更多维度的认知,这正是博物馆应该做的。

但青海毕竟地处史前时代青铜东传之路,又具备汉代的羌文化、十六国北朝的鲜卑、吐谷浑文化、唐宋以降的藏文化,明清以来的蒙古文化等丰富的多元文化,所以展品还是丰富多彩,值得一看。

专题展没有特别推荐的,青博建议游览半天。

12、吉林省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省博物院文物品级一般,但布展非常用心,在国内要看夫余文化和渤海国文化,只能来吉博,因而也很有收获。

通史展“白山松水的记忆”,展品整体上不很出色,但布展没有漏过任何细节,夫余、鲜卑、高句丽、渤海、契丹、女真都有戏份,夫余和渤海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契丹和女真的相关章节“松漠雄风”也尽量详尽。

专题展既少,有一些还关闭,不推荐。

此外有两点需要吐槽,一是吉博的建筑非常之丑,颇有敷衍之嫌;二是吉博服务很差,2016年大司马在沈阳看完没有通史展的辽博后,问吉博是否有通史展,服务员告知博物馆正在漏水但不影响开放,结果专程坐车过去之后居然不开,电话也联系不上人,令人极其恼火,这可能是东北普遍的服务态度。

吉博游览半天足够。

13、河北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博物院文物非常出彩,但没有通史展,布展方面要大大的减分。另外建筑是老式的苏式建筑,非常丑,没有审美可言,也要减分。

冀博有一些专题展呈现河北的高光时刻,如“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北朝壁画”等,这些展览的展品和布展都很不错,但时代不全,没有低潮时刻,不能展现河北的历史脉络,满城汉墓和北朝壁画等展览也无法展示汉朝和北朝的河北全貌,所以有重大缺陷。

此外,专题展“名窑名瓷”展出河北名窑邢窑、定窑以及喜羊羊化的磁州窑的瓷器,“曲阳石雕”展出曲阳从汉到清,朝廷从曲阳及其周边开掘的汉白玉制成的艺术品,都很有特色,值得一看。

冀博如果要仔细看,一整天都有点紧。

14、湖北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省博物馆跟河北博物院一样的毛病,展品非常棒,但没有通史展,大大地减分。

鄂博也用专题展展现了一些湖北的高光时代,如“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楚文化展”等,除了“郧县人”之外质量都不错,但同样不利于把握湖北的整体历史脉络。

另外一些专题展如“曾侯乙墓”展示曾侯乙墓葬中的大量青铜器、漆器,“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展示楚地发现的大量战国竹简,“秦汉漆器艺术”展示楚地大放异彩的漆器(但还不如荆州博物馆),“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展示朱瞻基之子穷奢极侈的生活,也都还值得一看。

鄂博的建筑采用的楚国风格的高台式样,有点特色。

鄂博要细看,一整天有点不够。

15、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很奇怪,比国博还要火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会排到这么靠后,这里面有多个原因。

一是陕博的展品虽然顶级,但是布展中间枉顾事实的胡说八道太多,比如“秦直道领先世界多少年”,是欺负游客不知道波斯的行省大道和罗马的道路吗?还有把关东和南方的文化成就算成陕西的功劳,无视没有发源于陕西的秦制的压制,中国文化会繁荣灿烂十倍的事实。陕博诸如此类“领先世界”、“贪天之功”明着撒谎的地方不止一两处,向非专业的游客传递错误的信息十分可耻。

二是陕博店大欺客,游客长年订不到票,大司马去年因为时间紧都是订的黄牛票才看成。陕博确实火,但应该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水平来服务更多游客而不是搞饥饿营销,搞出如此夸张的效果。另外,“唐代壁画珍品展”展出的是复制品,不让拍照,还卖100多的票,形同抢劫。

说回展览本身,通史展“陕西古代文明”除了有一些胡说八道之外,展品的品级是高的,虽然以周、汉、唐为主,但也还是给唐以后的陕西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做到了历史时段全覆盖,布展除去胡说八道的部分,也还算细致。

专题展“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要收30块钱,但这30块钱很值,因为如果你花了这30块钱就能看到真话了,该专题展承认唐代金银器造型和技术深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甚至承认有些器型完全是照抄的波斯的,也揭示了唐代金银器在汉代铜器和宋代瓷器之间的礼器性质,其布展给人的启发颇大。

陕博建筑做成唐代宫殿的风格,有一点特色,本来“其他”这一项我要打半星,因为建筑特色还是给一星吧。

总之,去陕博之前最好把谌旭彬兄的《秦制两千年》和刘三解兄的《秦砖》读一遍再去,这样可以有所收获而不易中毒。

陕博游览大半天够了。

16、上海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博物馆排到这么靠后,一定会有朋友觉得奇怪。

其实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顶级的博物馆,当然非常牛,但如果视为一个“省级博物馆”,其中却没有上海通史展,甚至都没有上海本地的内容,自然有重大缺陷。不过上海博物馆的定位可能本来就不是“省级博物馆”。

馆中的青铜、雕塑、书画、玉器、陶瓷、货币展品和布展质量都很高,但跟上海本身无涉了。

沪博现在好像还有了分馆,要仔细看,一天恐怕是不够的。

三星博物馆:

17、广东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省博作为名片,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广东人跟福建人还不一样,虽然都热衷于出海,但近代以来广东颇以华夏文化的优秀代表自居,福建则无此情怀,所以粤博也比闽博布置得要用心得多。

通史展“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对广东古代史尽力爬梳,但因为内容实在太少,达成现在呈现给观众的规模已经很不错了,展品虽然也有精品,但精品不多;晚清近代的内容较多,但晚近的文物又不太值钱,所以通史展布展尽心但展品一般。

专题展“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展示审美上极其繁缛的潮州木雕,“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端砚,“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展示外销的广瓷,都不是特别了不起的技术门类,但很有广东特色,有利于本地认同。

粤博布展已经尽力,但因为文化底子不够雄厚,布展对展品的加成还是有限,但奔着布展方面的诚意,也很值得一看,所以排在三星博物馆的第一位。

粤博要看的从容,需要大半天。

18、天津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博物馆跟广东博物馆情况相似,布展出色,但因为古代历史相对贫乏,令展览的效果有限。

通史展“天津人文的由来”可谓沾边赖的典范,凡是能跟古代天津拉得上一星半点关系的内容全部拉进来,篇幅弄得不短,虽然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但还是体现了馆方的诚意。

专题展“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示的文物件件是精品,天津作为北方近代最大的商埠,清亡后大量满人亲贵的寓居之地,博物馆毕竟还是攒到了一些精品;“聚真赏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布展、展品都不错,其中一些玉器想必也是来自满人亲贵。

津博细看,大致需要半天。

19、湖南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省博之前重修,修了八年才修好,但博物馆周边仍然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属于设计上的缺陷,要扣分。

湘博的通史展“湖南人”,名为通史展,但主要是从古到今生活史的通史,几乎没有政治史的内容,这无疑不利于游客把握湖南的历史脉络,所以这个通史展名不副实,布展方面要扣分。但通史展拥有人面纹鼎等重量级展品,许多小贴士又非常贴心地解释古代生活中的细节,在省博中可以说很有特色,还是很值得一看。

常设的专题展只有一个,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作为震惊世界、改写上古史的巨大发现,马王堆汉墓确实有资格独占一层楼,其中女尸辛追、T型帛画、素纱禅衣、漆木棺椁都是一等一的国宝,出土文献也修正了此前史家对上古史的诸多误解,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个墓穴的巨大模型,把漆木棺椁上的神鬼做成动画,投射到墓穴内部,体现墓主人的永生之梦,令人非常震撼。

总之,湘博还是很值得游览的,尽管存在一些不足。

要仔细游览湘博,预留一整天比较好。

20、西藏博物馆(于子撰稿)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藏博物馆位于拉萨市城西,毗邻罗布林卡,于 1999 年首次开馆,2021 年新馆扩建完成。西藏博物馆建筑主体采用新型材料,仿金顶红白墙的藏式传统建筑,宏伟大气又具有地方特色,“其他”里面要加分。

藏博常设展览有「雪域长歌:西藏历史文化展」、「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等。

西藏历史文化展中,将西藏的历史比照中原王朝分为史前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四个部分,显然是为了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原王朝叙事,强调「自古以来」的政治正确。史前时期的布展颇为用心,既介绍了墓葬、岩画等原始生活方式,又用金饰、萨珊银币等实物佐证了西藏地区与南亚、中亚的交流。

后几个部分的布展着重讲述了中原王朝对西藏政权的和亲、册封与管理,对于了解西藏的历史有一定帮助,却淡化了西藏地方政权,如吐蕃帝国、甘丹颇章政权等的兴衰变革,对颇有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苯教等宗教的介绍同样不够详细。区域性认同屈服于大一统叙事,这点让藏博在布展上不及云南省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的文物展品不丰富,大多采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人将宗教融入日常生活中,更喜欢在寺庙里接触到他们心中神圣的文物,而不是将其放在博物馆里隔着橱窗观看。作为文物爱好者,我们不得不到现场瞻观塑像、壁画、经卷等文物,这正是在藏地旅游的独特魅力。

西藏民俗文化展颇具魅力,展现了藏族人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与传统节日,其中金属锻造与绘画艺术最为动人。

想要详细看完历史文化展和民俗文化展就需要至少半天时间。如果对其他展厅感兴趣则需要更多时间。

21、宁夏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博物馆跟青海博物馆情况类似。

宁夏是陕西分出来的省份,虽然曾经是西夏的首善之区,但因为蒙夏战争的惨烈以及蒙古宗王为争夺汗位在河西的多方乱战,令西夏文化损失殆尽,新移入的穆斯林虽然特点鲜明,但那是陕甘宁青共有的历史,也不由宁夏独享。所以在缺乏精神主体性这一点上,宁夏跟青海是很像的,所以布展中宁博也坦承了这一点,这是对游客负责的态度,应该点赞。

通史展“朔色长天”展品不错,布展因为本省历史缺乏清晰的脉络不太好操作,但也已经尽力了,其中西夏部分“大夏寻踪”较有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专题展“石刻史书”展示贺兰山史前岩画,对史前观念用详尽的解析,堪称萨满文化的盛宴,非常推荐,像大司马这样的史前文化爱好者就受益匪浅。

不过,布展也有缺陷,那就是影响极大的同治回乱一句没提,对于历史上的灾难,正视并总结教训才是正道。

宁博半天可以搞定。

22、首都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首都博物馆排到这么靠后相信很多朋友会有疑问,这主要是因为首博的通史展太拉胯。

通史展“古都北京”展品的品级既不高,布展也过于粗略,在有通史展的各省博中要排到倒数第一,虽然整了“同时期的世界历史”这样的花活,但也无助于通史展的整体水平。

专题展有一些展品和布展都不错,“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论及斯基泰文化对直到燕山山脉的整个中国北部草原地带的影响,非常值得一看,“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等展览,因为北京作为帝都文物丰富,展品品级不错,也都可看。

此外,首都博物馆的流动展览一般质量极高,大司马在北京的时候,对首博的流动展览尽量不错过,收获颇丰,但因为本文的评价体系中“通史展”的比重很大,所以流动展览的加分只能放到“其他”一项中,影响较小。

首都博物馆建筑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应予加分。

首博要细看,一天是需要的。

二星博物馆:

23、甘肃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拥有雄厚的文化和文物资源,但博物馆布展糟糕导致展示效果很差,要大大扣分,另外建筑是丑陋的苏式建筑也要扣分,最终只能排进二星。

甘博有一个类似通史展的展览“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讲述的是甘肃丝路贸易的通史,展品品级不低,布展尚可,但甘肃在早期秦国、十六国、唐代(陇右河西)、吐蕃、回鹘、西夏等时代的丰富的政治史、军事史内容全部付之阙如,可谓挂一漏万,有重大缺陷。

专题展中有个“甘肃彩陶展”,有甘肃本地特色,展品、布展中规中矩,但也不算很出色;另一个专题展“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目测不错,但大司马去的时候没开放,因此不计入评价。

甘博坐拥庞大的资源,不思好好运用,令人惋惜和气愤。甘肃作为人均GDP最低的省份,兰州作为全国最破败的省会,可能其来有自。

即使仔细看甘博,半天也足够了。

24、安徽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博物院非常非常可惜。看得出徽博本身是想好好办的,但因为建筑修得不合理,场地过小,导致通史展极度虎头蛇尾,着实遗憾,所以建筑上要大大减分。

通史展“安徽文明史陈列”分为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史前和三代的安徽,展品高级,布展精彩,十分令人期待,不料因为场馆太小,后来两个展厅全面塌方,展品质量既下降,布展也潦草无比,令人非常郁闷。但这是2017年大司马游徽博的印象,听说近年经过调整,比之前有较大改善,不知确否。

专题展“安徽文房四宝”、“徽州古建筑”、“江淮撷珍”等虽有本地特色,但展品和布展都非常一般。

徽博要仔细看,半天略紧,规划大半天比较合适。

25、四川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博跟徽博问题一样,建筑方面有巨大失误,而且更可怕,楼层不高导致放不下超大型展品,展厅面积过小导致布展受限,完全无法展现文化大省四川的风貌,令人失望透顶。

川博以前是没有通史展的,那样的话就要下调到一星博物馆去了,好在这几年他们开始布置通史展,展品和布展还不错,不过还才布置到魏晋南北朝,看在这一点的份上还是可以留在二星。

一些专题展质量还可以,“巴蜀青铜馆”重头是三星堆和金沙的青铜器,“汉代陶石艺术展”展出的是巴蜀高光时刻汉代的陶俑、画像石和石雕,展品质量都很高;“陶瓷馆”展示四川本地的陶瓷业发展,邛州窑虽然不如那些大窑,但仍有其独到之处,“四川民族文物馆”介绍汉族之外的多个少数民族,“藏传佛教文物馆”介绍藏地对四川的影响,“书画馆”和“张大千书画馆”珍品不少,都很具有四川本地特色,值得一看。

川博要仔细看的话,一整天都有点紧。

26、贵州省博物馆(广成子撰稿)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河南、陕西、河北这些历史文化大省,贵州的存在颇为尴尬。不管从历史进程还是地理位置来看,它一直处于华夏文明的偏僻角落,区位存在感颇低,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贵州的古代史,大多数人脑中都会一片空白。

这种尴尬也体现在了贵州省博的布展之中。平心而论,贵博的设计者们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极致。整个贵州古代通史展被布置成了六大单元,占据了整整三层楼。讲解员小姐姐非常敬业地带着参观者们足足讲解了三个小时,态度无可挑剔。只可惜,古代贵州不能说与中原王朝关系不大,只能说是几乎没有关联。

从石器时代开始,贵州就有先民居住,但从文明类型上看只是云南先民的的次级分支。直到战国末年的庄跤迁滇,贵州的古代民族才在记载中露面,一直到了秦扫六合,才修了一条五尺道,此境才算正式与帝国相通。

到了汉武帝征伐西南夷之时,贵州再次以夜郎之名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在史书中留下了夜郎自大的梗。这个夜郎国究竟是何时崛起,又是如何消亡,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蛛丝马迹。而夜郎国的出土文物既少得可怜,又不具备三星堆或者古滇国文物那样奇幻诡谲的观赏性。

这就造成了贵州博物馆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想学云南博物馆那样把古代史分为古滇、南诏、大理这样作大型专题展吧,夜郎和播州不管从存在感还是独特性上都不够格;想学陕西博物院那样沿着华夏古代史一路秦汉唐宋元明清吧,贵州又明显脱离历史主流叙事之外。最后策展者们就只能去各种蹭历史主流叙事,比如秦开五尺道通滇,它就说同时也通了黔;汉拓西南,它就赶紧搬出夜郎古国;诸葛南征,它就说有个济火酋长也参与了,留下了几面铜鼓……

总之就是各种强蹭,希望达成一种我们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正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即视感。吊诡的是,到了播州杨氏土司部分,开始讲到贵州长达七百年割据史了,解说反而开始语焉不详起来,只用了一个墓葬石刻就试图交代过去,也不怎么提播州杨氏的煌煌功业,却直接快进到末代土司杨应龙妄图对抗中央王朝的凄惨下场,感觉是故意想给人一种杨氏只割据了几代人就自取灭亡的印象,可谓欲盖弥彰,特别违和。

以上就是我对贵州博物馆的印象:环境一流,讲解员敬业,布展也算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极致了。只可惜贵州历史在华夏古代史叙事中实在过于边缘化,强行去蹭秦汉唐宋元明清,最终只能舍弃了自身的地方文化独特性,演变成大而无当的尴尬感。至于文物方面,它的几个镇馆之宝,从唐玄宗投龙简,再到韩魏公书信,无一不是因各种原因从外省流落滞此的。它们的存在只不过为贵州博物馆的尴尬又添加上了一笔,如是而已。

大司马补充:贵博有较具本地特色的专题展,如“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撇去其中无脑吹捧的部分,颇有收获。

27、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新修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和老的重庆博物馆(又名西南博物院)组合而成,名头虽大但是质量一般。

渝博没有通史展,布展上要大大减分。专题展中有一个“远古巴渝”专门讲重庆地区的石器时代,很不错,但后面就没有了。

另一个专题展“壮丽三峡”把三峡地区的地形、民宿、文化乃至三峡工程混在一起讲,虽然也有一些收获且有些惊艳的展品如疑似赵云的偏将军印章,但总体上零散不成体系,所得不多。

渝博要仔细看,半天有点紧,推荐规划大半天。

28、海南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试图挖掘海南和南海有限的文化资源,堪称尽心尽力,奈何南溟之地历史本身太贫乏,最终效果仍不算很出色。

通史展有两个,一个是“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因为内容太少又想填充多个展厅,所以搞得比较琐屑,主线不够清晰,有点适得其反;另一个是“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则布展上没有考虑其体系性,宣传意味较重。

在专题展上,琼博可谓狠下了一番功夫,最值得看的是“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系列”,这两个确实有海南特色,来海南不应错过。此外,“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介绍其名不彰但风味多样的海南美食,也很值得看。

另外几个专题“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展示少民民俗,“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系列”模拟了一条海南骑楼街,“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展示海南戏曲,虽不及琼肴街但都有本地特色,可以看看。

琼博有心无力,可敬可惜。

仔细看琼博,半天不够,推荐规划大半天。

29、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青海、贵州、宁夏的情况有点类似,也是缺乏精神主体性的省份,壮族因为侬智高建国失败,未能建成云南的南诏、大理那样的区域强国,产生区域认同,因而布展也比较尴尬。

桂博的通史展“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有一些不错的展品,布展也算是详尽,但有重大缺陷,为了所谓“民族团结”,在广西历史有浓墨重彩侬智高之乱一个字都没有,然后因为其他原因,太平天国也一个字都没有,让人很难受。

专题展中有一个赶时髦的“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展,有一些不错的域外文物和一些广西精品文物,但布展线索过于散乱,收获不够,网站上提到的“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大司马非常感兴趣但没开,不知成色如何。

总体而言,桂博展品和展览大体中规中矩,但历史有遗憾,布展有缺陷,只能排到二星。

桂博即使仔细看,半天也够了。

30、澳门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门博物馆是少有的给人惊喜的博物馆,尤其是与香港历史博物馆相比。

澳博有常设的通史展,通史展较香港更重视古代部分,当然这跟澳门在清朝定鼎之前一直是锁国状态下欧洲商船跟中国交易的中心有关,香港则在英国统治之前只是小渔村,无料可做,也算情有可原。通史展的近代部分同样非常用心,打造了街区式景观来介绍澳门的建筑、行业、民俗等,布展相当惊艳。

澳博本身是葡萄牙人在明末修建的圣保禄炮台,曾为澳门总督官邸,可以说是品级很高的名胜古迹,即使没有博物馆也值得一游,给博物馆明显增色。

当然,澳门毕竟是弹丸之地,兴旺发达的时间也不长,即使拼命腾挪,天花板也只有那么高,但澳博的诚意是可以感受到的。

游览澳博加炮台,半天会有点紧。

一星博物馆:

31、福建博物院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博物院虽有通史展但质量不佳,网站上显示的几个展厅全部关闭或整修,为迎合潮流新开了一个福建考古成果展,但华而不实,因此特予差评,评为一星。

闽博的通史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品出色的不多,布展虽然也说了一些东西但是整体上非常潦草,给游客一种“博物馆急于结束展览”的感觉,体验很差。

大司马听到过一个说法,广东、福建虽然古代都是文化较后起且重视航海、对外开拓之地,但广东对文化比福建重视很多,看来是真的。

闽博因为内容太少,即使仔细看,三个小时也足够了。

32、香港历史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没有一个叫做“香港博物馆”的存在,大司马挑选香港历史博物馆作为“港博”予以评析。

港博有常设的通史展“香港故事”,但正在调整重修,所以大司马在港看到的是其浓缩版“经典再现——香港故事精华展”,评价可能会有所偏差。就目前呈现的浓缩版展览来看,展品还是重量级太低,布展中规中矩但不算很出彩,线索和脉络也不深清晰,总体评价一般,与澳门相比差距明显。

这样的港博,仔细看的话两小时也够了。

33、黑龙江省博物馆

展品★

布展☆

其他★★★

总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省博中的耻辱。

本来黑博有一个黑龙江通史展,但馆方说因为在修新馆,通史展移到新馆去了,但新馆开放还要几年,这几年时间内哈尔滨市民和外地游客就没得通史展可看了,这么粗暴的规划简直视游客如无物,果然是浓浓的东北风。

现在只有一个常设展“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有一定体量,但是以图片为主,文物很少,作为省博太丢人。此外也有几个临时展览,质量都低到令人发指,不提也罢。

黑博的建筑本来是有特色的,是晚清修建的莫斯科商场旧址,是巴洛克建筑,有特色,但因为内部狭窄,限制了展览空间,所以只能算无功无过。

游黑博一小时都嫌多。

本文作者为:文史宴